历史上三大著名的骗局,你知道的是不是正确的?

2024-05-04 10:47

1. 历史上三大著名的骗局,你知道的是不是正确的?

骗局,便是骗人的计谋,说好听了是谋略,说难听了便是诡计,在我国古代漫长的历史中,出现了太多的阴谋诡计和惊天骗局,我们来看一看。


1、袁术后宫里的宫斗
袁术在扬州收冯氏为妃,史载冯氏“国色”也。从此袁术独宠冯氏,众妃均受冷落。
于是,这群女人心生一计,便装作知心姐妹关心冯氏,并告诉冯氏:“殿下最喜欢有气节的人,妹妹如果平时多在殿下面前哭泣,并表明自己不忘国破家亡的处境,殿下一定会更喜欢妹妹。”冯氏不疑有诈,真的这样作了,袁术心里也很有触动。
一天晚上,这群女人趁袁术不在,偷偷潜往冯氏宫中,按手脚的按手脚,勒脖子的勒脖子,将冯氏绞杀。当袁术回来后,发现冯氏的尸体吊在厕所里,再回想到冯氏往常时常哭泣,便断定冯氏自杀了。于此相似的还有楚国郑袖版的“宫心计”,经常捂着鼻子的楚怀王宠妃魏姬被割去了鼻子。


2、唐伯虎逃离宁王府
《唐伯虎点秋香》中唐伯虎是用装病回绝宁王朱宸濠的征召。但历史上的唐伯虎其实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聘,去江西做了官。
红烧鸡翅膀,我喜欢吃
但当唐伯虎预料到宁王要反时,便日夜想着如何离开宁王。
有一次,宁王派人送礼物给唐伯虎。唐伯虎就故意脱光了衣服,赤身裸体蹲在地上,同时还当着送礼人的面,动手玩弄自己的丁丁,并讥讽斥骂送礼人。
送礼的人大惊,回去后便把所见告诉了宁王,宁王无语,便把唐伯虎这个“疯子”送回了家。
不久,宁王起兵造反,最终被王阳明所俘。明武宗将宁王废为庶人,后伏诛,除其封国。因为脱身早,唐伯虎并未受到牵连。
3、苏秦死间
燕人苏秦为了给燕国报仇,出仕齐国。
“如果齐国和秦国都称帝,天下更尊秦国还是齐国呢?”苏秦问。“尊秦。”齐湣王答(因为秦国的实力仍在齐国之上)。
“齐国要是自己把帝号给废了,天下是更爱齐国还是更爱秦国?”“爱齐而憎秦。”
于是,齐、秦同盟破裂。

苏秦
此时的苏秦处于人生中辉煌的顶点——佩六国相印,任纵约长,以一介布衣,统领天下诸侯,令强秦震惧,并完成了一次惊天地泣鬼神的齐、赵、魏、韩、楚、燕六国合纵,秦国只能割地求和。
苏秦的目的当然不是助齐国攻秦。
“伐赵和伐宋哪个对齐国有利呢?”“当然是伐宋了。”(伐赵不一定赢,伐宋则可以可以独吞。)
公元前286年,齐国攻宋,一举灭之,天下震惊。
天下震惊的是齐国利用合纵攻秦的时机悄悄把主力调向宋国,等于把其它五国都当成了棋子。于是齐国顿时成了众矢之的。苏秦又开始悄悄活动起来,一场新的合纵悄悄展开。
公元前284年,秦、赵、魏、韩、燕建立合纵同盟,由燕国乐毅率兵联手攻齐。
这一年,齐湣王识破了苏秦燕国间谍的身份,将其车裂。
苏秦完成了任务,接下来他的同僚,燕国另一位英雄人物——乐毅出场了。
4、乐毅攻齐
由于灭齐对秦无益,一战而胜之后,秦国早早退出了攻齐的队伍。不仅如此,秦国还派大将白起连续攻打魏、赵、韩,迫使三晋回顾,放弃了对齐国的蚕食。
于是此时的齐国,就成了燕人乐毅独自施展才华的舞台。

乐毅破齐
六个月的时间,乐毅拿下了包括临淄在内的七十余座城池。战国超级大国齐,只剩下可怜兮兮的莒和即墨两座小城。
燕国的做大似乎指日可待,可是此时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燕国众臣开始诋毁乐毅,说他故意不愿灭齐,故意留了两城。
后来燕惠王大宴众臣,并当着燕国众大臣的面,处死了挑拨离间的人。并且当众表态,如果乐毅真的占领齐国,可以自立为王,又赏赐乐毅妻子以王后服饰,赏赐他的儿子以王子服饰。乐毅十分惶恐,写下辞书,投奔赵国去了。
这个情节是不是很熟悉,数百年后的三国时期,刘备临死也对诸葛亮用了这一招,诸葛亮就是真的相反也不敢了。
5、草人借箭
安史之乱中,投降安禄山的令狐潮率兵包围雍丘。张巡坚守雍丘四十余天,城中的箭已经用尽。
张巡就命令士卒用稻草扎成一千多草人,给他们穿上黑衣服,夜晚用绳子放到城下,令狐潮的军队争相射击,很久以后才知道是草人,张巡就这样智取箭数十万支。

张巡
过了几日,张巡又用绳子把人放下城头,叛军大笑,还以为是草人,不加防备。张巡于是用五百名敢死之士袭击叛军的大营,令狐潮的军队顿时大乱,烧掉营垒而逃。
这个情节是不是也很熟悉,《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是虚构的情节,其灵感大约便是张巡守城的草人借箭。
6、宇文泰被打
宇文泰,北周的奠基者,被尊为周太祖文皇帝。其对内建立府兵制,立八柱国。对外立足关陇,争战东魏,蚕食南梁,奠定了其身后关陇政权一统天下及隋唐王朝强盛的基础。
但宇文泰也打过败仗。

宇文泰将西魏变成了北周
有一次,宇文泰的马被箭射中,受到惊吓而狂奔。宇文泰因此摔在地上,而敌方的士兵已经走近,跟随宇文泰作战的李穆急中生智,拿起鞭子就抽打宇文泰:“下作的小兵!你的主公在哪里,你要独独留在此地?”
敌方士兵根本想不到有人敢拿鞭子打自己的上级,以为宇文泰真是一个小兵,就匆匆走过,去追捕真正的“宇文泰”去了。李穆赶紧把自己的马让给宇文泰,两人冲破重围。之后宇文泰和李穆相对而泣,宇文泰回头对近臣们说:“能成就我大业的,就是这个人!”

历史上三大著名的骗局,你知道的是不是正确的?

2.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著名骗局,你知道几个?


3. 中国历史上的3大骗局,为什么至今仍有人信以为真?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从秦始皇称帝开始,已经发生了无数件足以记载在史书上的大事。西汉司马迁遭受宫刑之后,仍坚持编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鲁迅曾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然而,即便是《史记》,记载的事件也不一定就是真实的。中国历史上曾有3大“骗局”,经过学者多年的辟谣却依旧不见成效,至今仍有人信以为真。

第一件事便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事件,“焚书坑儒”讲述的是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到公元前212年期间,焚毁书籍、坑杀儒生40余人的故事。“焚书坑儒”出自《史记·卷121·儒林列传》,书中记载道: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除此之外,《〈尚书〉序》也曾提及: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传至今日,“焚书坑儒”这口大锅已经牢牢地背在秦始皇身上。

然而后世却普遍认为,秦始皇焚烧的书籍都是前人的智慧结晶,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那些焚烧的典籍再也不会重现。其实不然,秦始皇烧书不假,但是他烧的书都是私藏的儒家经典,关于医学、工学、农学等实用性书籍都被他保留了下来。至于坑儒,则是另一个谣言,秦始皇晚年追求长生,误信了术士之言,于是一怒之下坑杀了那些行骗的江湖术士,并不涉及无辜之人。

第二件事,便是著名的“烽火戏诸侯”事件。《吕氏春秋》一书中,曾“明确”记载了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从而烽火戏诸侯。后面的结果大家也清楚,周幽王多次故伎重施,屡屡点燃烽火台,导致各路诸侯都不再信以为真。直到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这件事才彻底结束。

2012年初,清华大学在整理出土的“清竹简”时发现,竹简上详细记载了周幽王被杀的始末。原来,当时是周幽王野心膨胀,主动进攻申国,申国独木难支,于是在暗中与戎族联络,一同反攻周幽王。最后,周幽王身死道消,西周也因此灭亡。其中,并没有记载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典故,清华大学的刘国忠教授称,“烽火戏诸侯”纯粹是造谣。

第三件事则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康乾盛世”。据《清史稿》记载,“康乾盛世”持续时间长达130余年,是清朝统治期间,社会最稳定、经济发展最快、疆域最辽阔的时期,奠定了社会结构的基础。然而,试问哪一个统治者不想在史书中留下美名?“康乾盛世”就一定是真实的吗?答案是否定的。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的“康乾盛世”却是一副经济危机隐现,百姓贫苦的形象,而且统治者初露腐败迹象,社会矛盾也呈现愈演愈烈之势。与大清的“康乾盛世”相比,西方各国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早已远远地把清朝甩在后面。

中国历史上的3大骗局,为什么至今仍有人信以为真?

4.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骗局,至今还有人深信不疑


5. 历史上著名的3大骗局是哪三个?为什么至今仍有人深信不疑?

说起过去所发生的事情,人们往往只能够从史料中窥见一些端倪,不过就算是史册,也很容易发生记载上的错误,而在中国历史上,也发生过著名的三个大骗局,每一个都骗过很多人,至今仍有人深信不疑,不妨让我们来看看。
第一个,便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相传西周末代国君周幽王为了博取美人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戏弄诸侯,当诸侯们带着兵马狼狈不堪的赶到都城,周幽王和妃子不由得哈哈大笑。然而在此之后,诸侯却再也不来了,最终犬戎攻破了周都城,杀死周幽王。
这一则故事被记载进入了《吕氏春秋》中,进而被《史记》所引用,然而截止到如今,考古学家发现的烽火台遗迹,最早也是东周晚期。至于第二点,就是距离,周的首都镐京(长安),方圆千里,都是周天子的领地,点燃烽火台,再到诸侯看见,准备兵马长途跋涉,至少需要一个礼拜时间,而诸侯们有远有近,更难做到《史记》所写的“诸侯悉至”。
而在2012年中,清华大学整理战国竹筒,发现上面记载周幽王兵败的原因,是因为动进攻原来的申后外家申国,申侯联络戎族打败周王,西周因而灭亡。根本没提烽火台的事情。

第二个骗局,便是焚书坑儒。同样见于《史记》,这也成为了秦始皇最大的黑点。但是,“焚书”和“坑儒”是两回事,司马迁写到:“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那么如果是博士官职呢?这些书还烧不烧?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均有保留。
至于坑害的儒生,他们都是谁?“坑儒”事件的起因,是因为被秦始皇委派的两个寻找长生不老药方士候生、卢生逃跑,为此秦始皇震怒,随即下令坑杀大量方士。
在这里,“方士”的身份值得分析,他们作为研究天文星相和鬼神的群体,和儒生的区分很大,《史记》写,在公元212年秦始皇下令,活埋了400多名“诸生”于咸阳,这里司马迁记载并非“儒生”,不过到了西汉以后,“坑儒”这个概念才被广泛引用,很有可能是汉朝廷刻意的引导所致。

而第三个骗局,便是记载在初中语文课本上的《唐雎不辱使命》,根据文章提到,公元前225年,秦国灭掉魏国,又假惺惺的企图用500里地“交换”魏国附庸安陵国,在这种情况下,唐雎带着安陵君的使命出使秦国,并逼迫秦王收回了交换安陵国的意图。
然而这一篇故事,是很站不住脚的,首先是秦国的动机,秦国先后攻灭了韩国、赵国和魏国,何必要对一个方圆50里的小国如此客气呢?

再者,唐雎作为小国使臣,怎么可以和秦始皇面对面平等交流,甚至还戴着剑光明正大上殿?要知道荆轲刺秦王,可是千辛万苦将匕首藏在地图中的,这还是公元前227年所发生的的事情,比唐雎出使秦国早了两年,因此就更不可能会出现唐雎拿剑逼秦王了。
而唐雎本人年龄是一个谜题,这一则故事记载在《战国策》,但是《战国策》和《史记》都提到,唐雎在魏安僖王十一年(前266年)至二十年(前257年)之间,就已经90多岁了:“魏人有唐且者,年九十余,谓魏王曰:‘劳臣请出西说秦,令兵先臣出可乎?”
结果等到公元前225年,唐雎竟然还能拿着剑上殿,此时的他不死至少也有122岁的年纪,《战国策》刘向在这点上可谓自相矛盾。这个故事也就根本值不起推敲。

历史上著名的3大骗局是哪三个?为什么至今仍有人深信不疑?

6.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骗局都有啥啊?


7. 历史上著名的3大骗局,每一个都骗过很多人,为何至今仍有人深信不疑?

说起过去所发生的事情,人们往往只能够从史料中窥见一些端倪,不过就算是史册,也很容易发生记载上的错误,而在中国历史上,也发生过著名的三个大骗局,每一个都骗过很多人,至今仍有人深信不疑,不妨让我们来看看。
第一个,便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相传西周末代国君周幽王为了博取美人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戏弄诸侯,当诸侯们带着兵马狼狈不堪的赶到都城,周幽王和妃子不由得哈哈大笑。然而在此之后,诸侯却再也不来了,最终犬戎攻破了周都城,杀死周幽王。

这一则故事被记载进入了《吕氏春秋》中,进而被《史记》所引用,然而截止到如今,考古学家发现的烽火台遗迹,最早也是东周晚期。至于第二点,就是距离,周的首都镐京(长安),方圆千里,都是周天子的领地,点燃烽火台,再到诸侯看见,准备兵马长途跋涉,至少需要一个礼拜时间,而诸侯们有远有近,更难做到《史记》所写的“诸侯悉至”。
而在2012年中,清华大学整理战国竹筒,发现上面记载周幽王兵败的原因,是因为动进攻原来的申后外家申国,申侯联络戎族打败周王,西周因而灭亡。根本没提烽火台的事情。

第二个骗局,便是焚书坑儒。同样见于《史记》,这也成为了秦始皇最大的黑点。但是,“焚书”和“坑儒”是两回事,司马迁写到:“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那么如果是博士官职呢?这些书还烧不烧?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均有保留。
至于坑害的儒生,他们都是谁?“坑儒”事件的起因,是因为被秦始皇委派的两个寻找长生不老药方士候生、卢生逃跑,为此秦始皇震怒,随即下令坑杀大量方士。

在这里,“方士”的身份值得分析,他们作为研究天文星相和鬼神的群体,和儒生的区分很大,《史记》写,在公元212年秦始皇下令,活埋了400多名“诸生”于咸阳,这里司马迁记载并非“儒生”,不过到了西汉以后,“坑儒”这个概念才被广泛引用,很有可能是汉朝廷刻意的引导所致。

而第三个骗局,便是记载在初中语文课本上的《唐雎不辱使命》,根据文章提到,公元前225年,秦国灭掉魏国,又假惺惺的企图用500里地“交换”魏国附庸安陵国,在这种情况下,唐雎带着安陵君的使命出使秦国,并逼迫秦王收回了安陵国的意图。
然而这一篇故事,是很站不住脚的,首先是秦国的动机,秦国先后攻灭了韩国、赵国和魏国,何必要对一个方圆50里的小国如此客气呢?

再者,唐雎作为小国使臣,怎么可以和秦始皇面对面平等交流,甚至还戴着剑光明正大上殿?要知道荆轲刺秦王,可是千辛万苦将匕首藏在地图中的,这还是公元前227年所发生的的事情,比唐雎出使秦国早了两年,因此就更不可能会出现唐雎拿剑逼秦王了。
而唐雎本人年龄是一个谜题,这一则故事记载在《战国策》,但是《战国策》和《史记》都提到,唐雎在魏安僖王十一年(前266年)至二十年(前257年)之间,就已经90多岁了:“魏人有唐且者,年九十余,谓魏王曰:‘劳臣请出西说秦,令兵先臣出可乎?”

结果等到公元前225年,唐雎竟然还能拿着剑上殿,此时的他不死至少也有122岁的年纪,《战国策》刘向在这点上可谓自相矛盾。这个故事也就根本值不起推敲。

历史上著名的3大骗局,每一个都骗过很多人,为何至今仍有人深信不疑?

8.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骗局都有啥?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