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2024-05-15 04:04

1. 如何理解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确保参保人权益,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坚持精算平衡原则。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建立健全合理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扩大参保缴费覆盖面,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加快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经办服务体系。健全符合国情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立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改进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监管机制。
  健全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制度,完善社会保障预算制度。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和监督,推进基金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制定实施免税、延期征税等优惠政策,加快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保险,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

如何理解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2. 如何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 
统筹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实行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为此,要协调推进相关改革措施:一是机关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同步改革;二是广泛建立职业年金;三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工资制度改革相配套,并同步实施;四是对计发办法与调整机制进行改革;五是这项改革可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

  为确保这项改革的顺利推行,必须妥善处理改革之后各类人员养老保障权益问题。从实质上来讲,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关键就是如何实现改革前后待遇平稳衔接,确保改革之后有关人员的养老保障待遇水平不受到显著影响。其中,对于改革后的原有在职人员(即“中人”),在参保缴费之后,可考虑采取必要的过渡办法,维护这类人员退休后的养老保障权益,以实现改革之后新旧制度的平稳衔接。

  (二) 
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实行全国统筹

  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方面,应当加快推进其中的基础养老金实行全国统筹。这将有利于在全国各地区实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的基本统一,并根本解决跨地区流动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及其权益保障问题,提高基金承受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率。

  实行核心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关键,在于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对基本养老金的筹资和支付责任,明确事权与财权相对应,共同支撑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基金的平稳运行。

  (三) 
积极推动城乡医保制度与管理的整合

  为解决目前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分设、管理分割的问题,国务院已明确要求整合城乡医保,实行统一的制度与管理。在我国将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进行整合与统一,也符合国际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主流趋势。因此,应当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任务分工的通知》( 
国办发〔2013〕22号)的精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整合,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管理服务、信息系统的统一,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公平与可持续发展。

  (四) 
适时适度降低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率

  应当首先考虑在适当时机适度降低用人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以减轻企业的人工成本负担,这样将有利于企业发展和促进就业。在“十二五”期末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实行全国统筹之后,可以适当降低单位养老保险费率。

  此外,针对多年来失业保险基金收支结余过多的问题,除通过修订《失业保险条例》适当扩大失业保险基金在促进就业方面的支出范围之外,还应适当降低失业保险费率。

  (五) 
渐进式提高法定退休年龄

  所谓渐进式延迟退休,是指制定有关延迟退休的政策主要采取小步慢走的方式,逐步缓慢地延长退休年龄。同时,将设立缓冲期或准备期,在将来有关延迟退休的政策制定并公布之后,还将经过几年的准备才会正式实施,尽量减小退休政策调整对社会和有关人员所带来的影响。这也是许多国家在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方面比较通行的做法。

  在调整退休年龄政策方面,应当把握以下几项原则: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不同需求和切身利益;二是要统筹兼顾,在制定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方面,应当综合考虑劳动力供需、教育水平、预期寿命、基金收支等多种因素,统筹协调处理各种关系;三是要有适当的弹性,不宜搞“一刀切”,需要研究采取比较妥善的处理办法。

  (六) 
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正常调整机制

  在建立基本养老保险正常调整机制方面,要坚持公平合理的基本原则,适当考虑相关因素,即要使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和逐步提高,能够适当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又要将待遇调整控制在基金和财政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为此,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一要改革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费用与在岗工资增长挂钩的机制,建立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统一的调整办法。二是调整水平要与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和职工工资增长挂钩机制。三是养老金待遇调整政策由国家统一制定。四是要统筹考虑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金调整,逐步建立统筹各类人群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

  (七) 
大力加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重点应当加紧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其中迫切需要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鼓励和扶持更多的企业广泛建立企业年金。

  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实现全国统筹、适时适度降低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险费率,将给企业年金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在机关事业单位建立职业年金并迅速发展壮大之后,将对企业年金形成倒逼态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带动企业年金的发展,为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障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八) 
推进社会保险基金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

  针对目前社会保险基金特别是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贬值的问题,应尽早出台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办法,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投资运营机制,以实现基金保值增值。在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很不成熟、投资风险很大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出台一些针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特殊政策,包括发行利息较高的特种国债。在目前购买国债渠道狭窄的情况下,建议允许购买政策性银行债,使基金投资获得稳健可靠的收益率。同时,在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方面,要坚持安全第一,严格监管,建立风险防控机制,确保基金安全。

  总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模式选择应当遵循社会保障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与所处的经济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社会保障注重社会公平,追求的不是保障水平均等,而是制度公平、机会公平、结果公平。社会保障注重长远的制度安排,追求可持续发展,应正确处理解决当前突出矛盾与建设长效机制之间的关系。社会保障由政府主导,但并非由政府包办,应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社会保障领域的重要作用。要妥善处理社会保障待遇刚性增长与保障水平适度之间的关系,坚持“保基本”,不宜随意提高保障水平。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应当与其他相关制度改革或政策调整相协调。要倡导积极的社会保障理念,制定和实施积极的社会保障政策,不能片面追求外延式扩张,要更加注重内涵式提升制度运行质量,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促进社会保障制度平稳运行并实现可持续发展,让全体国民都能够依法公平享有社会保障。

3. 如何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一,强调社会保障制度要“更加公平”,首先是基于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在国民收入分配的各个环节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而作为再分配重要手段的社会保障则应更加注意公平。当我们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之后,就注意妥善处理市场效率和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而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强调了“决定性”,同时提出社会保障制度要“更加公平”,突出了“更加”,这二者构成了相辅相成的平衡关系,既要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同时又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第二,强调社会保障制度要“更加公平”,又是基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到新阶段的客观背景。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56万多亿元,人均6700多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但是发展不平衡仍是基本特征。在这一阶段,人民群众的公平性诉求越来越强烈。在社会保障领域,越来越多的群众从当初要求享有基本保障转向要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群体之间的收入关系均衡、平等、公正和透明。这种诉求应当看作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更加公平”,要求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注重发展规模和进度,而且更加注重内部结构均衡,以体现新的发展阶段的鲜明特征。
第三,强调社会保障制度要“更加公平”,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保障领域深化改革的方向。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着力改革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重建了社会化的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始建了失业保险制度;进入新世纪以后,相继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些重大的社会保障制度,最迟都在2012年实现了在全国各地的普及。到2013年底,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了8.2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了13亿多人,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分别覆盖了1.99亿人、1.64亿人和1.64亿人,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已经发放了5.4亿张,初步构建起惠及全民的社会安全网,在促进全体人民公平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方面迈出了一大步。但是也看到,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仍然有许多不足,特别是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没有参保,比如养老保险还有将近2亿符合条件的人员没有纳入到覆盖范围,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全面改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双轨”运行,“待遇差”矛盾比较突出;许多地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还是分设的,既有违公平原则,也造成公共管理资源浪费;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也还不够顺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进而影响了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更加公平”,所谓“更加”,既是对前一时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公平性取向的一种肯定,又是在此基础上针对突出矛盾提出的改革的更高要求。
第四,今后一个时期,促进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公平的主要任务,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一是实现全覆盖,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为重点,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真正实现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二是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着力解决社会反映突出的双轨制、待遇差的矛盾。三是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国务院已经决定合并实施新农保、城居保,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也需要进一步推进。四是搞好各项制度之间的衔接转续,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扫清制度障碍。
关于“可持续”,谈三个想法。
第一,要以百年为期来审视和安排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算来也有60多年的历史,自90年代以来进行了重大变革和重构;未来几十年,涉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大外部环境,我以为主要有三个:一是要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使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二是要面对人口老龄化进入高峰期的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三是随着我国经济更加广泛深入地融入全球化,要准备应对各种经济波动的影响。这一点,我们在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和最近几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当中已经有深切的感受。因此,必须深谋远虑。回顾国际社会保障130多年的历程,最应当汲取的经验就是,既要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又要防止福利刚性的弊端。有些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了几十年,但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当中几陷崩溃,需要引以为戒。所谓百年视角就是不能因一时之需或者满足部分群体的诉求,而扭曲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方向。
第二,要实现社会保障基本制度的定型。经过60多年的建设,特别经过最近十几年的改革,我国初步构建起适合国情特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架构和基本制度安排,其中经历了许多曲折,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但被实践检验是行之有效的,广大人民群众从中不断获益,这一局面弥足珍惜。我们应当在现有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基本制度的大体定型并不断完善。保持稳定,才能持续发展;不折腾,才能长久持续;如果总是换路数、改模式,把时间耽误了,把思想搞乱了,反复“交学费”,就谈不上制度的持续发展,这一点,国际上也提供了许多正面的经验和反面的教训。
第三,健全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制度基本定型不是拒绝变革,当前最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完善的,是建立和巩固支持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增强制度的激励性。特别是养老、医疗等有个人供款的项目,要强化多缴多得的政策导向,避免单纯依靠政府投入来保障的倾向。二是提高统筹层次。基本养老保险的目标是实行基金的全国统筹,其他社会保险项目也应当积极推进省级统筹,从体制上打破地域分割的藩篱,增强社会保障资金调剂功能和使用效率。三是拓宽筹资渠道。坚持国家、用人单位、个人多方供款:政府进一步加大对社保的财政资金投入;单位要依法履行参保缴费义务,但也需要适时适当降低企业费率,保持其发展活力;个人缴费率总体上已经不低,主要是应当提高实际缴费的比例,减少中断缴费现象。还要积极开辟国有资产划转社会保障资金等新的筹资渠道。同时,对目前已经多达几万亿的社保结余基金探索市场化投资运营的路径,努力实现保值增值,这既是减缓未来资金的支付压力,实现制度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促进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四是合理调节抚养比。针对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的挑战,结合我国人口结构和人力资源供求的趋势,加强精算,未雨绸缪,预作安排,适时实行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既保持社保资金的长期平衡,又使我国的人力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开发利用。五是发展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人寿、健康保险,为群众提供能够满足多层次、多元化需求的制度安排,改变过度依赖政府基本保障的格局。

如何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4. 如何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 
统筹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实行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为此,要协调推进相关改革措施:一是机关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同步改革;二是广泛建立职业年金;三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工资制度改革相配套,并同步实施;四是对计发办法与调整机制进行改革;五是这项改革可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

为确保这项改革的顺利推行,必须妥善处理改革之后各类人员养老保障权益问题。从实质上来讲,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关键就是如何实现改革前后待遇平稳衔接,确保改革之后有关人员的养老保障待遇水平不受到显著影响。其中,对于改革后的原有在职人员(即“中人”),在参保缴费之后,可考虑采取必要的过渡办法,维护这类人员退休后的养老保障权益,以实现改革之后新旧制度的平稳衔接。

(二) 
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实行全国统筹

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方面,应当加快推进其中的基础养老金实行全国统筹。这将有利于在全国各地区实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的基本统一,并根本解决跨地区流动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及其权益保障问题,提高基金承受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率。

实行核心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关键,在于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对基本养老金的筹资和支付责任,明确事权与财权相对应,共同支撑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基金的平稳运行。

(三) 
积极推动城乡医保制度与管理的整合

为解决目前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分设、管理分割的问题,国务院已明确要求整合城乡医保,实行统一的制度与管理。在我国将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进行整合与统一,也符合国际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主流趋势。因此,应当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任务分工的通知》( 
国办发〔2013〕22号)的精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整合,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管理服务、信息系统的统一,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公平与可持续发展。

(四) 
适时适度降低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率

应当首先考虑在适当时机适度降低用人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以减轻企业的人工成本负担,这样将有利于企业发展和促进就业。在“十二五”期末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实行全国统筹之后,可以适当降低单位养老保险费率。

此外,针对多年来失业保险基金收支结余过多的问题,除通过修订《失业保险条例》适当扩大失业保险基金在促进就业方面的支出范围之外,还应适当降低失业保险费率。

(五) 
渐进式提高法定退休年龄

所谓渐进式延迟退休,是指制定有关延迟退休的政策主要采取小步慢走的方式,逐步缓慢地延长退休年龄。同时,将设立缓冲期或准备期,在将来有关延迟退休的政策制定并公布之后,还将经过几年的准备才会正式实施,尽量减小退休政策调整对社会和有关人员所带来的影响。这也是许多国家在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方面比较通行的做法。

在调整退休年龄政策方面,应当把握以下几项原则: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不同需求和切身利益;二是要统筹兼顾,在制定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方面,应当综合考虑劳动力供需、教育水平、预期寿命、基金收支等多种因素,统筹协调处理各种关系;三是要有适当的弹性,不宜搞“一刀切”,需要研究采取比较妥善的处理办法。

(六) 
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正常调整机制

在建立基本养老保险正常调整机制方面,要坚持公平合理的基本原则,适当考虑相关因素,即要使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和逐步提高,能够适当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又要将待遇调整控制在基金和财政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为此,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一要改革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费用与在岗工资增长挂钩的机制,建立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统一的调整办法。二是调整水平要与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和职工工资增长挂钩机制。三是养老金待遇调整政策由国家统一制定。四是要统筹考虑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金调整,逐步建立统筹各类人群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

(七) 
大力加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重点应当加紧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其中迫切需要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鼓励和扶持更多的企业广泛建立企业年金。

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实现全国统筹、适时适度降低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险费率,将给企业年金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在机关事业单位建立职业年金并迅速发展壮大之后,将对企业年金形成倒逼态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带动企业年金的发展,为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障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八) 
推进社会保险基金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

针对目前社会保险基金特别是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贬值的问题,应尽早出台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办法,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投资运营机制,以实现基金保值增值。在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很不成熟、投资风险很大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出台一些针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特殊政策,包括发行利息较高的特种国债。在目前购买国债渠道狭窄的情况下,建议允许购买政策性银行债,使基金投资获得稳健可靠的收益率。同时,在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方面,要坚持安全第一,严格监管,建立风险防控机制,确保基金安全。

5. 如何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确保参保人权益,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坚持精算平衡原则。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建立健全合理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扩大参保缴费覆盖面,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加快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经办服务体系。健全符合国情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立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改进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监管机制。
  健全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制度,完善社会保障预算制度。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和监督,推进基金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制定实施免税、延期征税等优惠政策,加快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保险,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

如何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6. 如何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确保参保人权益,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坚持精算平衡原则。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建立健全合理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扩大参保缴费覆盖面,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加快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经办服务体系。健全符合国情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立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改进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监管机制。
  健全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制度,完善社会保障预算制度。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和监督,推进基金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制定实施免税、延期征税等优惠政策,加快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保险,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

7. 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制约是什么?

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保障当代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又要考虑后代人的社会保障要求,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保障资源为代价来保障当代人的保障利益,不要给经济和社会带来太大压力。
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是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纵向看,在保障当代人基本生活的同时,要给后代人的保障留下充分的资源;从横向看,在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同时,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的承受力,要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是由我国国情所决定的,它在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是由我国国情所决定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生产力落后,人口多、底子薄,发展经济是我国在相当长时期内首要的基本任务,因此,在社会保障方面,不可能像西方某些经济发达国家一样,实行高福利政策,只能提供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为社会所能承担得起的福利待遇。否则,就要阻碍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制约是什么?

8. 什么已成为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制约?

1。加快社会保障法制建设步伐。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有关社会保障的法规体系是十分完善的,多数国家都有十几部,有的国家甚至多达几十部,西方一些学者甚至认为,社会保障的实质是法律保障。
  
2。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的工资替代率普遍较高,多数地方达到了80-90%,而世界上多数国家养老的工资替代率为40-60%。  为此,许多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统筹费达职工工资总额的25%左右,有的甚至高达30%,随着社会保险项目(如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增加,统筹费用将继续增大,企业不堪负担。
  
3。尽快开征社会保障税。我国的社会保障资金筹集依靠的是行政手段,缺乏刚性,企业拖欠和拒交问题严重,征收十分困难,存在社会保障费入不敷出的情况。  
 4。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
  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是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不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协调机制,严重地阻碍了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和协调发展。
5。把社会保障的诸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其协调发展。
  社会保障内容丰富,它不仅包括社会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