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的几大程序

2024-05-19 05:32

1. 审计的几大程序

审计的几大程序具体如下:1、检查。检查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记录和文件进行审查,或对资产进行实物审查;2、观察。观察是指审计人员查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实施的程序;3、询问。询问是指审计人员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员获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对答复进行评价的过程;4、函证。函证是指审计人员直接从第三方获取书面答复以作为审计证据的过程,书面答复可以采用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等形式;5、重新计算。重新计算是指审计人员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的准确性进行核对;6、重新执行。重新执行是指审计人员独立执行原本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7、分析程序。分析程序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分析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的审计机关,分别在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审计工作。

审计的几大程序

2. 审计程序7个

审核过程的七个步骤是1、检查。2、观察。3、询问。4、函证。5、重新计算。6、重新执行。7、分析程序。审计流程是指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采取的行动和步骤。广义的审计流程一般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事前审计、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阶段,各阶段又包括许多具体内容。优点:一方面当大大减少审计工作中取得审计证据的工作量,从而节约人力时间、降低成本;另外能较好的避免失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缺点:过分依赖对内部控制的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3. 七大审计程序都有哪些

法律分析:审计程序包括: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按照获取审计证据的目的,审计程序可分为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三种,这三种审计程序称之为总体审计程序。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三十八条 审计机关根据审计项目计划确定的审计事项组成审计组,并应当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遇有特殊情况,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审计机关可以直接持审计通知书实施审计。 被审计单位应当配合审计机关的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审计机关应当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第三十九条 审计人员通过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查阅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检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等方式进行审计,并取得证明材料。 审计人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时,应当出示审计人员的工作证件和审计通知书副本。

七大审计程序都有哪些

4. 七种审计程序有哪些?

七种审计的区别与联系  
 我以我的工作经验和知识为你解答这些问题,虽然可能不是很专业.
 
 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是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内部审计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改善组织运营,帮助企业达成目标.准确的讲,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分三大方面:风险管理,控制,治理.而工作是为保证财务和运营信息的可靠,运营的效率和效果,资金的保护,法律法规的遵循.将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划分是为了更好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选择性的对业务进行审计.
 
 任何审计基于风险的基础上开展的,所有任何业务审计都是涉及到风险管理,控制,治理.
 
 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手段,从COSO内部框架和ERM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就可以发现,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只是过程的长短和角度不一样.风险管理范围多设了,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应对.所以内部控制审计是风险管理审计的一部分.
 
  
 
 可能你的理解风险管理审计是狭义的风险.只针对识别了,或者评估了的风险进行审计,他只属于风险管理的一部分.
 
 而治理审计的范围就更不一样。治理是企业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在企业内部进行道德观和管理理念的治理,希望建设一个良好的,诚实的企业环境.治理的目标也是为了风险管理,因为风险管理的一个要素是内部环境.
 
 管理审计和经营审计,效益审计是纯粹的业务项目审计,出发点是共同的,就是帮助企业风险管理,运用确认的方法识别风险和发现问题.其中的内容.
 
 管理审计是职能审计,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经济管理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及评价并深入剖析的一种活动。它的目的是使被审计单位的资源配置更加富有效率。
 
 效益审计,是以审查评价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为内容,以促进经济效益提高为目的所实施的审计
 
 经营审计的范围就比较广泛,因为涉及到组织计划,实施,监督.经营的效益,管理方面的评价.
 
 而风险导项审计这个是不存在的,因为任何审计都是以风险做为导向进行审计的,任何计划都是基于风险的基础上开展的.
 
 确确的来说联系和区别吧.
 
 区别是:风险管理审计的范围大于治理和内部控制.
 
 联系是:治理审计是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前提,而内部控制,治理就是风险管理审计的一种类型.
 
 管理,经营,效益审计
 
 区别就是,评价和关注的内容不一样.经营审计包括管理,效益审计.
 
 相同点就是,所有的这些项目审计,都涉及到风险管理,都需要考虑控制和治理/
 
 风险导项是开展任何审计的基础.
 
 不知道我这样解释,你能明白吗??
  七大证据分别都指什么?  
 民事诉讼七大证据是: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77条:人民法院就数个证据对同一事实的证明力,可以依照下列原则认定:
 
 (一)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依职权制作的公文书证的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
 
 (二)物证、档案、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或者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其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
 
 (三)原始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传来证据;
 
 (四)直接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间接证据;
 
 (五)证人提供的对与其有亲属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当事人有利的证言,其证明力一般小于其他证人证言。
  《审计学》题目,跪求答案,会做的帮帮忙!!!  
 还没放学吧?
 
 一 《蝉》主要内容:通过一个病蝉的细致观察和朋友对蝉生命历程的介绍,感情由对蝉的烦到对蝉生命历程的惊叹,最后宽恕了它。
 
 《贝壳》通过前3段叙述了捡贝壳及其美丽、坚硬、精致,并对这一卑微生命发出了感慨。又通过后3段作者由贝壳引发的人生感慨。
 
 (二)《蝉》:所见所闻:杜鹃花还没有零落,就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动,没有声响;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此句说明:由此引出了作者对于生命的感悟,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
 
 感受的句子: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一个夏天罢了!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此句为全文中心句,点明了珍惜生命的主旨)
 
 三 秋风的颜色:对于人们来说,秋天是金色的,是快乐的,是个丰收的季节,但是对于蝉来说,却是黑色的,因为蝉即将在秋天结束他的生命. 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有新意。
 
 四 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效果,是先抑后扬的写法,更加凸显了作者通过蝉对生命的领悟
 
 五 所见所闻: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迥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词句点评:作者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却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怪不得古时候的人要用贝壳来做钱币
 
 六 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点评: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的不是人们对她的绝对地赞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平常但执著的爱的美的灵魂。) “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七 我的感觉是,句子很小,而贝壳也很小,相互印衬,烘托出作者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财务控制的七大方式  
 审计控制主要是指内部审计,它是对会计的控制和再监督。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以确定既定政策的程序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单位的目标是否达到。内部审计的内容十分广泛,一般包括内部财务审计和内部经营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对会计资料的监督、审查,不仅是财务控制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
  v公司系ABC会计师事务所的常年审计客户。2006年11月,ABC会计师事务所与v公司续签了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V  
 1.密切关系威胁
 
 2.自身利益威胁
 
 3.密切关系威胁
 
 4.自我评价威胁
 
 5.自我评价威胁
 
 6.没有产生威胁
 
 7.没有产生威胁

5. 审计程序包括哪七个

法律分析:
1、检查。检查程序具有方向性,比如在执行抽盘时,审计人员既要从存货检查至会计实务中的存货盘点记录,又要从存货盘点记录检查至存货,而不能仅进行单向抽查。
2、观察。观察程序获取的是时点证据,并且被观察人员的行为可能因被观察而受到影响,所以只执行的观察程序往往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3、询问。询问程序适用于整个审计过程,对执行这一程序的审计人员的沟通表达能力要求较高。
4、函证。函证是指审计人员直接从第三方获取书面答复以作为审计证据的过程,书面答复可以采用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等形式。以下情形适用函证程序:
(1)针对的是与特定账户余额及其项目相关的认定;
(2)被审计单位与第三方之间的协议和交易条款存在错报风险;
(3)获取不存在某些情况的审计证据。
5、重新计算。重新计算是指审计人员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的准确性进行核对。有时审计人员不能完全信赖被审计单位的计算结果,需要亲自重新计算,重新计算可通过手工方式或电子方式进行。
6、重新执行。重新执行是指审计人员独立执行原本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重新执行程序主要在控制测试中应用。
7、分析程序。这一程序有点类似于财务分析,通过分析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指标或非财务信息是否合理,来推断是否存在错报风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第四十二条 审计机关根据经批准的审计项目计划确定的审计事项组成审计组,并应当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遇有特殊情况,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直接持审计通知书实施审计。
被审计单位应当配合审计机关的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审计机关应当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审计程序包括哪七个

6. 审计程序包括哪七个

审计7个程序如下:
1、检查。检查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记录和文件进行审查,或对资产进行实物审查。
2、观察。观察是指审计人员查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实施的程序。

3、询问。询问是指审计人员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员获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对答复进行评价的过程。
4、函证。函证是指审计人员直接从第三方获取书面答复以作为审计证据的过程,书面答复可以采用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等形式。
5、重新计算。重新计算是指审计人员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的准确性进行核对。
6、重新执行。重新执行是指审计人员独立执行原本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
7、分析程序。分析程序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分析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

审计程序是审计工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一般包括三个主要的阶段,即计划阶段、实施审计阶段和审计完成阶段。

7. 内部审计五大流程与方法

 内部审计五大流程与方法
                         内部审计五大流程包括审前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后续审计和成果运用。审计方法不仅仅是取证方法,而且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审计人员与被审人员都有各自的心态表现,审计人员应及时掌握被审人员的心态,并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恰当运用审计方法,以便能做好审计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内部审计五大流程与方法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审前准备工作 
          (一)整体内容框架 
          (二)主要工作 
         1 编制年度审计计划应该关注的因素。
         单位组织年度内经济工作的中心问题;单位组织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群众普遍关注或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以往审计发现的比较突出、影响较大的问题;具体审计项目先后顺序安排;审计资源(人员数量、审计耗时与审计经费)的合理分配;后续审计的必要安排。
         2 项目审计计划的内容。
         审计目标;审计范围;重要性;审计风险评估;审计小组构成;审计时间分配;专家与外部审计工作结果的利用等。
         3 审计前的调查内容。
         经营活动情况;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财务会计资料;重要合同、协议及会议记录;上次审计结论、建议及后续审计执行情况;上次外部审计意见等。
         4 审计方案的内容。
         具体审计目的;具体审计方法和程序;预定执行人及执行日期等。
         5 审计通知书的内容。
         被审计单位及审计项目名称;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审计时间;被审计单位应提供的具体资料和必要协助;审计小组名单;审计机构及负责人签章和签发日期。(附件包括:被审计单位承诺书、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清单、审计文书送达回证。
          二、审计实施工作 
          (一)整体内容框架 
          (二)主要工作 
         1 控制测试。
         控制测试内容包括内部控制健全性测试与有效性测试。
         健全性测试是评价被审计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是否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全面、制衡、成本效益、权责利对称);控制环节是否设置齐全;关键控制点是否存在;控制强点与控制弱点。
         有效性测试是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布局是否合理,有无多余和不必要的控制;关键控制点是否发挥作用;内部控制目标是否达到。
         控制测试方法有:询问相关人员;检查内部控制生成的文件和记录;观察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重新执行有关内部控制(穿行测试);功能测试。
         穿行测试(waIk-through test):检查一项业务从头至尾的处理情况,以确认控制程序是否认真执行。一般采用顺查法。从凭证开始查到登记入账为止。
         功能测试:查明制度执行是否发挥了控制作用,还要进行功能分析。注意是否存在多余制度(不经济、无效率、管理混乱)。
         2 实质性测试。
         实质性测试内容包括业务活动效益性测试和财务收支合法性测试。测试种类有分析性程序、交易测试、余额测试和列报测试。测试方法是:询问、观察、检查、监盘、函证、分析、计算。
         实质性测试中关于重要性原则判断的考虑:
         (1)绝对数。把某一特定金额作为重要性水平,而不考虑经营规模或业务量的大小。
         (2)以错报金额占相关账户金额的百分比来比较判断错报是否重要。
         (3)以错报金额占利润的百分比来比较判断错报是否重要。
         (4)以错报金额占资产的百分比来比较判断错报是否重要。
         (5)错报的性质(违法、舞弊)而不考虑金额大小。
         3 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日志。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业务的具体记录,其内容包括: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事项名称;审计事项期间i审计事项描述与结果记录;审计结论;执行人姓名与执行日期;复核人员姓名、复核日期与复核意见;索引号及页次;审计标识。审计工作底稿应实行多层次复核。
         审计日志是审计人员行为的过程记录,其内容包括:审计事项名称;实施的审计步骤与方法;审计查阅的资料名称和数量;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和查证结果;其他需要记录的情况。
         4 中期审计报告。
         中期审计报告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重要问题。及时传达给高层管理者和被审计单位,以便他们迅速采取行动,纠正失误,减少损失。中期报告可以是书面也可以是口头,可以是正式报送也可以是非正式报送,非常灵活。
          三、审计报告工作 
          (一)整体内容框架 
          (二)主要工作 
         1 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基本要素包括:标题、收件人、正文、附件、签章和报告日期。正文内容有:审计立项依据、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审计标准、审计依据、审计结论、审计决定、审计建议等。附件包括对审计过程和审计发现问题的具体说明、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审计报告重点说明:披露发现的情况,说明在什么方面出问题;对发现的情况进行描述。说明为什么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说明应采取什么整改措施;反映被审计单位意见与行动计划。
         审计报告基本类型:一是满意(肯定、积极)审计意见;二是大致满意但有例外的审计意见;三是不满意(否定、消极)审计意见。
         审计报告修订路径:
         审计报告草稿→审计人员修订→审计组长修订→部门经理修订→审计经理修订→被审计单位提出意见→领导审核→正式定稿以待发送。
         2 审计交流。
         审计交流包括:征求反馈意见、审计建议、审计整改、审计决定等。审计交流对事不对人,围绕问题开展细致、深入的交流。
          四、后续审计工作 
          (一)整体内容框架 
          (二)主要工作 
         1 后续审计中的三方职责。
         审计人员职责:对被审计单位给予充分尊重,不把具体纠正措施强加给被审计单位;采取合适的方法确定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是否采取了恰当的行动;向高层管理者报告其后续审计中的判断和评价;实施后续审计时尽量避免对被审计单位正常业务的影响。
         被审计单位职责:配合、协助审计人员的后续审计工作;对审计报告作出及时、全面的回复并对报告中提到的缺陷采取切实有效而持续的纠正措施:向审计人员和高层管理者汇报纠正行动取得的进展,并提出在纠正方法上的不同意见;选择最恰当的纠正方法。
         高级管理层职责:监控后续审计过程,鼓励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作出回复;评审被审计单位的纠正措施。考虑其充分性和有效性;避免干涉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审计工作。
         2 制定后续审计政策。
         后续审计政策的制定必须做到:表明政策中的各项声明均得到企业最高权力层支持并以书面形式载明;政策应发给所有管理层的主管;要求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限内对审计人员的发现和建议作出书面回复;要列示审计人员、被审计单位和高级管理在后续审计中的职责。
         3 后续审计工作底稿。
         后续审计工作底稿包括: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书面回复;与被审计单位就回复中提到的纠正措施、存在缺陷进行探讨的回函:报告专递信和讨论有关审计报告事项的信函复印件;后续审计会议、电话备忘录以及文件审查、计算的书面资料;发送给被审计单位的其他信件、备忘录。
         4 后续审计报告。
         后续审计报告一般包括:审计目的;以前审计报告中的审计发现和建议;纠正措施;审查结果;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回复;后续审计发现;后续审计评价。
         5 扩散审计。
         扩散审计是针对被审计单位以外的其他部门是否也存在相同问题开展的审计工作,检查其是否也开展了同步后续审计。
          五、成果运用工作 
          (一)整体内容框架 
          (二)主要工作 
         建立完善的审计公告与通报制度。积极争取高级管理层和各个被审计单位的支持。审计结果公告与通报工作必须加强。立项必审,审计必纠,结果必告。责任必纠。建立纠错机制和制度,审计一个项目,完善一项制度,教育一批干部。审计政策建议能够得到适当管理层的肯定、采纳和应用,形成制度和政策,以达到防弊、兴利与增值的目的。
         审计成果运用的具体体现:组织内部高层管理者对审计意见和建议的批示;职能部门对审计建议的采纳;相关责任人的移送处理。
         审计成果运用=高层批示+部门采纳+移送处理+建立健全政策与制度=防弊、兴利、增值。
          六、主要审计方法的运用 
         传统审计方法往往被认为是审计取证方法,包括检查、监盘、询问、查询、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其实这是片面的,审计方法是一个体系,包括书面资料审阅方法、客观实物证实方法、审计调查方法、分析判断方法、审计沟通方法、审计写作方法与制度设方法等。
          (一)书面资料审阅方法 
         1 核对法。核对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内容、数量、日期、金额等)、核对凭证与账簿(日期、会计科目、金额、方向等)、核对明细账与总账(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核对账簿与报表、核对报表与报表。
         2 审阅法。审阅会计资料完整、齐全、正确;审阅经济活动真实、合法、合理。
         3 复算法。小计、合计、乘积、余额,通过复算发现差错。
         4 比较法。实际与计划比较、本期与前期比较。通过比较发现差异。
         5 财务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账户分析法与账龄分析法。
          (二)客观实物证实方法 
         1 盘点法。采取恰当的盘存方式,包括突击式盘点(现金和贵重物品)与预告式盘点(一般物资);选择合适的盘点时间,在营业或工作开始之时与之后;健全有关手续,明确有关责任。
         2 调节法。通过调节确认结账日财产实物的实存数。
         3 鉴定法。聘请信誉好有影响力的专家,对专业事项进行鉴定。
          (三)审计调查方法 
         1 观察法(账外信息法)。观察法是“跳出”会计资料,从“账外”捕捉信息的审计调查方法。该方法没有固定格式,应处处留心,见机行事。灵活多样。
         2 询问法。审计工作要创造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和谐气氛。审计人员要面带微笑,语言甜美。存在的问题大多数是由管理引起的,而管理的缺陷既有决策层和管理层的原因。也有具体实施人员的原因。审计人员最好的办法是引导被审计人自己分析、自己找缺点,避免主观假设、仓促下结论,要充分体会被审计人的意图、目的和困难,客观分析缺陷形成原因,淡化双方的对立情绪,在感情上与被审计人产生共鸣。提问时应注意技巧,善于倾听、耐心倾听。
         3 函证法。函证对象的选择主要关注关联方、往来单位、银行、账户余额大小,加强函证过程的控制。
         4 审计会议法。参加人员包括高层、中层管理人员,纪检、监察人员,被审计当事人和代表群众。加强审计前、审计中、审计后三维立体的会议沟通。
         5 问卷调查法。问卷涉及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调查,注重对各部门、各环节风险因素的调查。
         6 现场走访。询问+观察=现场走访。了解业务细节。列出访谈提纲。避免录音,创造相互信任的气氛。
          (四)审计分析判断方法 
         审计是一种高智商的工作,经常要运用取证、判断、推理来核定事实,在一定程度上审计与被审计之间是一种智慧的较量。审计判断是审计人员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识别和比较,对审计事项和自身行为所做的估计、断定或选择。审计判断具有目标性、主观性、经验性、风险性和连续性。
         审计判断的方法主要有:
         1 直觉判断法。直接判断法是审计人员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对当前需要判断的事项作出分析和推论。是建立在审计人员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之上的。
         2 比较判断法。比较判断法是审计人员运用类比的原理,把需要判断的项目与类似的项目进行对比,从而分析其差异的判断方法。
         3 归纳判断。归纳判断是从个别特殊事件中推出一般结论的审计判断方法。现代审计中,审计人员通过抽样,从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样本测试结果推断总体特征。
         4 演绎判断。演绎判断是从一般原理出发推演出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从一般法律法规、会计原则和审计准则的要求,针对具体经济业务推断出具体业务是否合法、公允的结论,是从一般到特殊的判断方法。
          (五)审计沟通方法 
         1 按照沟通环节可以分为:
         事前沟通包括下发审计通知书、张贴审计告示、座谈会等;事中沟通包括个别谈话、资料交流、意见交流等;事后沟通包括结果沟通、审计报告意见征求、管理建议书、审计决定书、审计通报等。
         2 按照沟通方式可以分为:
         口头沟通有询问、会谈、调查、讨论、会议、征求意见等;书面沟通有问卷调查、审计通知书、内外审计协调报告、管理建议书、审计报告等。
         3 沟通主要类型有:
         语言沟通(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非语言沟通(肢体行为、眼神与动作)、人员沟通(审计人员与相关人员沟通,主要方式是倾听)、组织沟通(审计部门与上、下、左、右、内、外等部门沟通)。
          (六)审计写作方法 
         1 运用主动语态。例如:“审计决定没有被管理当局执行”改为“管理当局没有执行审计决定”。
         2 运用通俗语言。例如:“采购部门把业务上的低效率归咎于因预算资金欠缺而造成的人员缺乏。”改为“采购部门认为。由于雇不起采购员,他们完不成采购任务。”
         3 语句和段落要短小。例如:“这些金额,即招待费、礼品费用、其他服务成本是可以免除的。”改为“这些金额是可以免除的,包括招待费、礼品费用、其他服务成本。”
         4 尽可能使用图表以增强趣味性、可读性和灵活性。
          (七)制度建设方法(约束与激励) 
         1 预防性控制制度。
         预防性制度是事前控制,把错误与舞弊消灭在萌芽状态。例如:授权批准、职责分离、双重控制、付款前审核、招标投标。
         2 检查性控制制度。
         检查性制度是事中控制,把已经发生和存在的错误检查出来。例如:实物盘点、实地观察、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相关单据核对、预算执行控制、成本控制。
         3 纠正性控制制度。
         纠正性制度是事后控制。把由检查性控制揭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控制。例如:考核与奖惩。
         4 补偿性控制制度。
         补偿性制度也是事前控制,是针对某些控制环节的不足或缺陷而采取的控制措施。补偿性控制的目的是要排除损失、错误和舞弊。例如:岗位轮换、不定期盘点、突击检查等。
         5 指导性控制制度。
         预防性制度、检查性制度和纠正性制度是为了预防、检查和纠正不利的结果。指导性控制是为了实现有利结果而采取的控制,主要由管理层进行。
          七、被审计人员心态剖析 
          (一)配合心态(服从心态) 
         热情接待,积极配合,大力支持,提供资料,全面、真实回答。服从审计结论。
          (二)双重心态 
         表面积极,过度热情,态度和蔼,展示清白,背后设法抵制各种审计。
          (三)规避心态(抵触心态、对抗心态) 
         不主动配合,不理不睬;不提供资料,不配合,不回答问题;避重就轻,百般抵赖;推卸责任,对抗到底。
          (四)防范心态 
         认为审计是挑毛病、专门挑刺的行为,查出问题会影响单位声誉、影响领导个人发展前途,因此对审计人员不信任,心存防范。
          (五)应付心态 
         对待审计既不积极配合,也不阻挠反对。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不冷不热,听之任之,任其审计,应付了事。
          (六)厌烦心态 
         被审计单位业务繁忙。疲于应付各种检查和审计,对审计产生厌烦心态,因而不积极配合。
          (七)干扰心态 
         转移、隐藏非法资产;拖延、拒绝执行审计决定;人情沟通、权力介入、利益交换;对审计结论提出不恰当质疑。
          (八)从众心态 
         被审计单位对于审计整改意见持观望态度。“同类型问题,其他部门怎样整改我们也效仿。”
          (九)侥幸心态 
         总认为自己可能不被审计到,即使抽查到了。也不一定就查出问题;即使查出问题,也不一定处理和追究责任。
          八、审计人员心态剖析 
          (一)冲动心态 
         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了如指掌。热切期待,胸有成竹,跃跃欲试,心情激动。
          (二)畏难心态 
         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预期艰难,被审计单位阻力大,心理压力大,对自己的审计能力产生怀疑。
          (三)拖延心态 
         鉴于审计对象与审计环境的复杂性,审计人员难以自拔。不知所措。审计人员出于审计责任考虑,往往拖延时间。
          (四)速成心态 
         审计人员对面对熟悉的审计项目急于求成,厌烦急躁,单凭主观判断和经验判断,不注意变化了的新情况。
          (五)对抗心态 
         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主要是在面对重大实质问题和原则问题时,与被审计单位人员形成对立情绪,原则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
          (六)批判心态 
         对待任何被审计事项,总是以批判眼光看待。总认为不真实、不合法;总认为被审计人员在欺骗,没有提供全部真实资料。
          (七)放松心态 
         审计取证结束,问题已经查清,大功已经告成。不考虑审计结论的沟通,不考虑审计报告的写作和处理意见的提交。万事大吉,彻底放松。
          (八)恐惧心态 
         由于审计项目给审计人员自身带来的人身安全、职位升迁、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而产生恐惧。
          (九)忧虑心态 
         对待查出的问题,能认真分析单位组织存在的风险,忧虑重重,责任心强,先天下之忧,考虑深层次的体制、机制与制度问题。
         审计人员应该及时掌握被审计人员的心态,并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运用恰当的审计方法做好审计工作。
    ;

内部审计五大流程与方法

8. 审计过程常用基本方法

  常用的审计方法,有一般方法和技术方法。审计的一般方法是就审计工作的先后顺序和审计工作的范围或详简程度而进行划分的某种方法。审计的技术方法是指收集审计证据时应用的技术手段。
  审计的一般方法:
  一、顺查法与逆查法
  审计的一般方法,按照审计工作的顺序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的关系,有顺查法和逆查法之分。
  (一)  顺查法。又叫正查法,它是按照会计业务处理程序进行分类审查的一种方法,即按照所有原始凭证的发生时间顺序进行检查,逐一核对。首先检查原始凭证,核对并检查记账凭证,再根据凭证核对,对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进行检查,最后以总账和明细账核对会计报表和进行报表分析,沿着“制证—过账—结账—试算”的账务处理程序,从头到尾进行的普遍检查。

  此法由于审果工作细致、全面、完整,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审阅核对,不易发生疏忽、遗漏等弊病。所以,对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账目比较混乱,存在问题较多的被审计单位,采用顺查法较为适宜。其缺点是工作量大,费时费力,不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审计成本。
  (二)  逆查法。又叫倒查法,它是按照会计业务处理的相反程序既在检查过程中逆着记账程序进行检查的方法。通常先从记账程序的终端检查,从会计报表或账簿上发现线索、寻找疑点,然后逆着记账程序追根求源进行检查。如从会计报表查到会计账簿,再查到记账凭证,最后查到原始凭证,即从审阅、分析会计报表着手,根据发现的总是和疑点,确定审计重点,再来审查核对有关的账册和凭证,而不必对报表中所有项目,一个一个地进行审查的一种审计方法。
  一般说来,查帐伊始,宜先运用逆查法,通过反映全面、综合情况的会计报表的检查抓住会计错弊存在的重点环节,然后,根据确定的重点环节确定需要检查的会计帐簿并对其进行详查。在检查会计凭证和帐簿时,若为了证实某处记录是否存在会计错弊或错弊线索,可运用顺查法开始,从中再结合运用逆查法。总之,顺查和逆查可变换运用,顺查中有逆查,逆查中有顺查,顺查与逆查相互结合、相互渗透。
  二、 详查法与抽样法
  审计方法按照审查经济业务资料的规模大小和收集审计证据的范围的大小不同,又有详查法和抽样法之分。
  (一)详查法。又称详细审计,是指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全部会计资料(包括凭证、账簿和报表)进行详细的审核检查,以判断评价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的一种审计方法。此法的优点是容易查出问题,审计风险较小,审计结果比较正确。缺点是工作量较大,审计成本较高。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只对有严重问题的,非彻底检查不呆的专案审计,以及经济活动很少的小型企事业单位采用此法外,一般是不常采用的。
  (二)  抽样法。又称抽样审计,是指从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会计资料(包括凭证、账簿和报表)按照一定的方法抽出其中的一部分进行审查,借以推断总体有无错误和舞弊的一种方法,进而判断评价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的效益性的一种审计方法。运用抽样审计,若在所抽查的样本中没有发现明显的错弊,则对未抽取的会计资料可不再进行审查。反之,则应扩大抽样的范围,或改用详查法。此法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审计的工作量,降低审计成本。缺点是有较大的局限性,如果样本选择不当,就会使审计人员作出错误的结论,审计风险较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采用这种方法时审计人员通常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使审计结论有较大的可靠性。
  审计的技术方法:
  一、   检查
  检查是审计人员对审计记录和其他书面文件可靠程度的审阅与核对。
  (一)    会计记录和书面文件的审阅
  审计人员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凭证、账簿、报表以及其他的书面文件进行审阅。通过审阅,找出问题和疑点,作为审计线索,据以进一步确定审计的重点和审计程序。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
  1、  会计凭证的审阅。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其中以审阅原始凭证为重点。
  2、  账簿的审阅。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各种辅助账簿等。其中以审阅明细账和日记账为重点。总账除具有与明细账、日记账核对的作用外,其本身一般发现不了问题。因为总账的登记依据,主要是各种记账凭证汇总表,它所反映的是汇总数字,不容易发现问题。
  3、报表的审阅。审阅报表应以审阅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为重点。
  4、其他记录的审阅。其他记录虽然不是会计资料的重要部分,但有时也可从中发现一些问题,供作审计线索。例如,产品出厂证、质量检验记录,以及合同、协议等。
  (二) 会计记录的核对
  审计人员还要对账证、账账、账实和账表之间进行相互核对。通过核对证实双方记录是否相符,账实是否一致。如果发现有不符情况,应进一步采用其他审计方法进行跟踪审计。核对的内容如下:
  1、账表核对。是指以报表项目与有关账簿记录进行核对,以查证报表指标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2、账账核对。是指以各种有关的账簿记录进行相互核对。如总账与明细账、日记账之间的核对。通过账账核对,查证双方记录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则应进一步抽查凭证,进行凭证核对。有些账簿记录的本身也应进行核对。如核对总账各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是否相等。如果不符,说明登账有错误,应进一步核对账证。
  3、账证核对。是指以明细账和日记账的记录同记账凭证相核对。通过核对,证明所有凭证是否都已记入有关账簿,有关重记或漏记情况,以及账簿记录的内容、金额等是否与其作为记账依据的记账凭证相一致。一般说来,账账核对结果如属正常,可以不再进行账证核对。
  4、账实核对。是指以明细账记录与实物相核对,以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如果不符,应以实存数为准,来调整账面记录。核对时,可以由两人配合进行,即由一人读账,另一人对账。这样,可以发现重登、漏登和差错等情况。对于已经核对无误的账目,审计人员应在原记录的右方作出一定的标记,以免以后重复核对。对于核对不符的账目也应作成标记,以便今后原审计人员或其他接替人员进一步加以审查。
  二、   监盘
  监盘是审计人员现场监督被审计单位各种实物资产及现金、有价证券等的盘点,并进行适当的抽查。对资产进行盘点是验证账实是否相符的一种重要方法。
  盘点的方式有突击盘点和通知盘点。前者一般适用于现金、有价证券和贵重物品等的盘点。后者适用于固定资产、在产品、产成品和其他财产物资等的盘点。盘点对象如果散放在几个地方的,应同时进行盘点,以防被审单位有足够的时间移东补西。对已经清点的对象应作好标记,以免重复盘点。
  三、  观察
  观察是审计人咒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场所、实物资产和有关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等所进行的实地察看。
  四、  查询及函证
  查询是审计人员对有关人员进行的书面或口头询问.
  函证是审计人员为印证被审计单位会计记录所载事项而向第三者发函询证。如果没有回函或审计人员对回函结果不满意,审计人员应实施替代审计程序,以获取必要的审计证据。
  五、 计算
  计算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原始凭证及会计记录中的数据所进行的验算或另行计算。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凭证、账簿和报表的数字重新计算,以验证其是否准确无误。计算工作虽较机械、繁琐,但意义重大,不可等闲视之,因为数字计算错误,或故意歪曲计算结果,将对会计资料的正确性产生重大的影响。
  六、 分析性程序
  分析性程序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进行的分析,包括调查异常变动以及这些重要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一般而言,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都将运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对于异常变动项目,审计人员应重新考虑其所采用的审计程序是否恰当,必要时应当追加审计程序,以获得必要的审计证据。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