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我国应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024-05-19 02:05

1.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我国应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深刻背景和根本趋势。正确认识和妥善应对全球化,不仅有利于我国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国际体系转型、和谐世界建设与人类文明进步。  一  目前,经济全球化已远远超出经济领域,正在对国际政治、安全、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全球化的积极作用主要有:  (一)促进发展模式创新。全球化促进生产、资源、人员、贸易、投资和金融等生产要素全球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跨国公司已发展到在全球布设研发、生产、销售链条的全球公司阶段。经验显示,一国经济开放度提高与其人均GDP增长之间成正比。无论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如何调整变化,不考虑全球化因素,不利用全球化机遇,就不可能探索出先进的发展模式。  (二)促进国际利益融合。利益融合既表现在经济领域,又表现在其他领域;既表现在双边领域又表现在多边领域。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逐步深化,俱荣俱损局面开始形成。全球经济链条越拧越紧,一国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依赖增强。除国家利益外,共同地区利益和全球利益明显增多。利益融合有利于国家关系改善,国家间协调合作增多,出于不同利益而形成的不同“志愿者联盟”不断出现。谋霸权、搞对抗,坚持集团政治和冷战思维越来越不得人心。  (三)促进安全内涵扩展。安全已从传统安全领域扩展到非传统安全领域。恐怖主义、经济安全、环境恶化、气候变暖、疫病蔓延、移民浪潮和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威胁增大,涉及到经济、民生、社会和自然等广泛领域。非传统安全主要由人类发展的不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自然的不协调引起,其实质是发展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模糊了安全与发展的界限,增大了国际安全合作的紧迫性,挑战着传统安全的主导地位,缓和了国家间的军事对抗关系。如恐怖主义和气候变化不是任何单一国家能够解决得了的,美国在反恐中不得不多方借重国际社会。又如,美俄在导弹防御问题上矛盾尖锐,但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总的来说合作顺利。  (四)促进国家主权转移。全球化促进了国际组织的发展。仅1990至1998年,国际组织就从26656个增至48350个,其中政府间国际组织25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成为全球性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实施者、全球性问题的管理者和全球性争端的解决者。WTO 在其《关于解决争端的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中,全面规定了WTO解决贸易争端的政治方法、法律方法、裁决执行与监督以及救济办法等,并专门设立了争端解决机构(DSB)。的确,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的主要行为体,国家主权仍然是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利,但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国家主权在越来越多地向政府间国际组织转移。比如,向联合国、地区组织转移政治、外交和军事权利,向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全球公司转移经济权利,向各种各样的其他非政府国际组织转移社会权利。全球化还促使一国的国内规则尽可能与国际规则协调与一致。  (五)推进国际体系转型。现行国际体系的主要特征是:由西方特别是美国主导、国家间名义上平等而事实上不平等、国际组织作用有限、霸权主义和“问题国家”得不到有效制约。现行国际体系在应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方面日渐乏力,其调整、完善和转型乃大势所趋。今后几十年内新的国际体系有可能基本形成,其主要特征:一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由于新兴大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振兴,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有利于多强不利于“一超”、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不利于发达国家的变化,“一超”与多强、南方与北方两个力量对比失衡问题有望最终解决。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2020年世界排名前20位的经济大国将重新洗牌,中国将跃居世界第二位,俄罗斯、印度、巴西将跃入前10名,另有部分发展中大国将跃居前20名。美、中、欧、日、俄、印度、巴西等新的各极之间利益融合与相互依存度提高,彼此发生尖锐对抗与全面战争的危险性降低。二是西方与非西方国家共同主导。将来随着美国“一超”地位和西方力量优势的逐步丧失,西方的主导地位将难以维系,多极、西方与非西方将共同主导新的国际体系,国际关系民主化将得到发展。三是国际组织作用增强。国际组织和国际规则将进一步充实、完善和强化,对大国和“问题国家”的约束将得到加强。四是国际治理多样化。全球性问题增多将促进国际治理模式多样化,如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大国共治与中小国家共治、全球性国际组织治理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治理等相互结合和相互补充。五是和平渐进性。以往国际体系的变革都是通过战争实现的,这一次国际体系转型可能在保持总体和平状态下通过大国之间、南北方国家间的斗争、协商、妥协以渐进式改良逐步完成。  (六)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人类有可能在全球化、全球性问题、全球利益和全球治理基础上,形成人类新的共同价值观念和新的人类文明,打破西方在人类文明中的主导地位,实现对西方文明的总体超越。二  我们在看到全球化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对其逐渐积累的负面作用也不能忽视。  (一)经济危机。随着全球经济链条日益紧密,能源价格大幅攀升、金融秩序严重失控、大国经济明显衰退诱发全球经济衰退甚至危机的可能性增大。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其传导的速度、影响的深度可能远远超过以往的世界经济危机。此外,气候变化、环境恶化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也最终会威胁全球与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社会动乱。全球化导致国家间和国家内部贫富差距扩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社会矛盾都有可能激化。如美、英、法等发达国家传统产业大量外移,失业问题突显,社会风潮增多。全球化还使各国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的联系与互动增强,国际问题诱发国内动荡、国内问题引发国际动荡的机率都在增大。  (三)大国对抗。有的国家背离全球化的演进方向、背离人类历史前进的步伐,没有放弃搞霸权主义,没有放弃搞战略扩张,没有放弃搞军备竞赛,没有放弃遏制其他新兴大国。特别是它还将在一二十年内保持战略优势,一旦摆脱当前的战略困境,仍有再次挑起大国对抗的可能,那将对国际体系的转型、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产生严重危害。  (四)地区动荡。全球化中边缘化的国家、霸权主义、恐怖主义、核扩散等,可能使用21世纪头20年内地区热点不是随全球化深入逐步减少而是继续增多,使地区热点对全球安全形势的牵动作用增大,使国际形势在总体和平状态下局部动荡继续加剧。  三  置身全球化浪潮,要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和全球战略意识。  完善国家发展观、利益观、安全观、主权观与国际秩序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搞好五个统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球化发展间良性互动。摒弃绝对排外的国家利益观,远离霸权主义那种维护一己私利的国家利益观,把更多的全球利益和地区利益纳入国家利益视野,在推进与外部世界互利共赢中发展并延伸国家利益。创新国家安全观,促进国防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国家和平发展的协调,促进维护传统安全与维护非传统安全的协调,促进维护本国安全与维护国际安全的协调,促进军事手段与其他手段间的协调,力争摆脱 “安全困境”羁绊,推进安全与发展统一,努力维护国家综合安全。妥善应对国家主权转移的趋势,以是否有利于国家利益发展取舍国家主权让渡,以是否有利于本国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稳定决定对国际干预的立场。充实国际秩序观,在适当参与全球治理中推进和谐世界建设。  增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互动增强,要善于利用全球化机遇促进国内发展,善于利用全球化压力推进国内制度创新,善于规避全球化风险维护自身安全,善于防范国内问题冲击地区和全球安全与发展。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我国应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 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有何影响

一、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
1、对外开放为我国发展经济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环境和新的发展机遇
 当代经济全球化是以市场为主导,以国家合作、企业竞争和经济竞争为主要特征,客观上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环境。当代的经济全球化给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创造了发展机遇。
 发展成为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愿望,世界经济正在从以国家为主导转向以市场为主导。以经济和科技竞争为中心的和平竞争、企业竞争取代了武力冲突、国家对抗,矛盾和利益冲突也更多地采取谈判、磋商和协调的方式解决,这使得世界经济形成了一种开放的体系,各国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利益格局,客观上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经济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环境。
2、有助于我国更加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发展经济
 有利于更加充分的利用国际资源,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出口和吸引外资。将大大的改善我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环境,对我国外贸发展来说是最佳的选择。使得我国能够享受其他国家和地区开放市场的好处,使主要贸易 大国对我国的歧视性做法逐步取消,而且会使我国产品拥有比过去更为有利的竞 争条件,从而可以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特别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产业出口的发展。同时,我国也逐步开放国内市场,将改善外商投资环境, 增强我国市场对外商的吸引力,有利于更多地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
 实行对外开放后,通过利用外资和进口,中国引进了大量的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带动了国内技术水平的提高。进而加快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缩短了走向现代化的时间。
3、对外开放加快了中国的改革进程。
 从计划经济转轨到市场经济,开放的促进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如果不是由于我们在一开始就采取了积极的对外开放措施,对国内经济体制的改革就不可能有那么大和那么快的进展。开放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解放人们的思想,统一大家在许多问题上的认识分歧;开放可以使政府官员和企业管理者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学习市场经济的运作机理;开放可以使改革不会停留在坐而论道,必须马上付诸实践。
 因为,一旦打开国门,国外竞争的压力和国外先进经验的冲击就会促使我们非改不可。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区间进展不平衡的特征。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首先是从沿海开始的,然后递进式地向中西部推进。这种状况的形成,完全是由于对外开放的启动是从沿海地区开始的。特别是广东和福建,从80年代初就被国家赋予了特殊政策。由于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与港台和亚洲其它经济发达地区接近,只有实行与海外类似的经营管理体制,才能适应相互竞争与合作的需要。多年来,沿海地区在取消价格管制、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市场化融资、自由就业和土地有偿使用等方面都是先行一步,成为中国改革的试验区。
4、对外开放能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的整体素质
 在贸易保护的条件下,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可以享受到许多来自政府政策上的优惠,实际上进行的是不平等竞争,使国内企业对提高自身素质缺乏紧迫感。加之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作用,企业的设立、经营和产出往往不根据市场的需要,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浪费严重,经营粗放,集约化程度不高。
 对外开放要求各国相互开放市场,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这必然带来国外有竞争力的商品和服务大量涌入,从而对我国国内同类商品和服务行业带来冲击。为了把这种冲击减至最低程度,就必然要求各行业和企业都要抓紧时间,做好充分准备,利用对外开放和国际大厂商竞争的机会,实现结构优化和素质提高。增强竞争力。
二、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1、对外开放给我国国内相关产业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贸易自由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海外资本的涌入对国内原有产业造成了剧烈冲击。
 由于始终存在着数额巨大的走私,中国统计的进口贸易规模实际上是低估的。最先感受到进口产品威胁的是机器设备和家用电器制造业;接下来这种打击扩散到几乎所有消费品制造行业。近些年来,能源、原材料产品,例如石油和石油制品、化工原料、农药和化肥、钢铁及有色金属等行业的太平盛世也一去不复返了。目前国有企业不景气,乡镇企业增幅回落,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外产品大量进入国内市场以及三资企业的竞争有关。近年来,国内出现农产品价格低落、农民卖粮难、增产不增收等现象,也与国际市场农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有一定关系。目前服务业包括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正在展开,国内相关产业已经开始感到了国外同行的挑战。
2、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管理职能提出了挑战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经济的互相依赖空前加强,任何一个国家的内部失衡都会反映为外部失衡,进而很快影响到与其有紧密联系的国家,最后极有可能世界各国陷入失衡和危机的境地。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有个最好的例证。这就要求我国务必提高经济管理智能,防范经济波动和金融风险的发生。健全的宏观经济政策和财政货币政策、较为灵活的汇率安排是减轻失衡和外部冲击的有效手段。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管理职能的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国际经济组织的挑战,一是跨国公司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面对诸多的贸易、投资等问题,哪个国家也无力单独解决,不得不求助于国际组织。这就使国际经济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同时也意味着原来主权国家部分经济管理权利的消失或转变。
 在这种情况下,坚持权利和义务的平衡显得至关重要。否则,国家的经济主权就会受到威胁。跨国公司对我国政策和措施有一种本能的抵抗和规避,它们经常钻法律和政策的空子,大搞投机活动。因此,经济全球化使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受到国际因素的限制和制约,使其作用的发挥要困难得多。我国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对国家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的要求,及时加以调整。否则,就会殃及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
3、对外开放使我国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也出现不断扩大的趋向。尽管对中国的基尼系数到底有多高,贫富差距到底有多大,学术界和有关部门还有不同的争论,但对贫富分化已经比较严重的判断,社会各界都给予了一致认同。
 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基尼系数留下了一条明显升高的轨迹,从收入差距最小的国家变为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这一过程发生的背景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改革,允许一部分人首先富起来,并确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均可参与分配的分配制度。中国在这20余年间经济高速发展,国力日益强大,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改善的事实证明,分配制度的改革对激发人们的劳动和创造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活跃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伴随分配制度的改革,收入差距拉大,贫富分化愈加悬殊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也在凸现。富者越富,穷者越穷,财富越来越向少数人集中,贫困群体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大量低收入者不仅相对收入地位下降,部分人甚至出现了绝对收入下降的情况。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和安全感因此而下降,分配制度和社会分层结构的合理性受到怀疑,部分社会成员对主流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的疏离和不满情绪加重。所有这些都损害了社会的公平与信心,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3. 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4. 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有何影响

对外开放能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的整体素质,在贸易保护的条件下,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可以享受到许多来自政府政策上的优惠,实际上进行的是不平等竞争,使国内企业对提高自身素质缺乏紧迫感。加之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作用,企业的设立、经营和产出往往不根据市场的需要,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浪费严重,经营粗放,集约化程度不高。政治经济学根据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为了突出某个阶级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自发从某个侧面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科学经济学自觉从整体上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对称经济学就是科学经济学。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规律;在对称经济学看来,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只是经济规律的展开和具体表现,经济学的对象应该是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后面的经济规律与经济本质,而不是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的,是政治经济学而不是科学的经济学。要研究经济发展的规律就必须从整体上统一研究经济现象,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统一的经济体中对称的两个方面,所以在科学的对称经济学范式框架中,有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分,没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别;而政治经济学总是把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经济有利于短期内提高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加快经济发展,扩大经济规模;对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积累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于相关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国民财富的积累和国民收入的全面提高;在快速发展中,我们可以提高竞争力,缩小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

5. 为什么说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才能不断进步

一个国家想要有发展自强是内因,开放是外因,要想发展为强大的国家缺一不可。
简直想不通你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问题。
自强不息和对外开放完全是两个不同方面,就如同一个优秀学生也需要与人交流,也需要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听你这个问题好像,对外开放只是接受他国的施舍。对外开放既是引进学习他国的优点,也是传播自己国家的文化,拓展海外市场。
任何一个国家在繁荣的时代,必定是开放的年代,无论汉唐盛世还是日不落帝国的海外扩张,都是这个道理,因为如果没有对外交流,每个国家都一样的话,那还没什么,因为古代历史上几千年各国都是各过各的,也没出现什么问题。
但是现代社会一个国家如果自我封闭,世界其他国家又交流无间,就会出现清末中国那样虽然拿着一手好牌,却人见人踩。

为什么说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才能不断进步

6. 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有何影响

在当今国际经济生活中,一个国家如果把自己封闭起来,只能导致停滞和落后.正如邓小平提出的:“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邓小平敏锐观察当今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所做出的科学论断.我国的基本国情是:现阶段我们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加上我国又是一个人口众多、贫富分布不均、知识相对贫瘠的国家,所以,对外开放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重要的发展方针.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社会,然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在那时,我们一直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自己、闭关锁国的国家,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和外界接触,和外界沟通,和外界交流就是对我国的一种侮辱,一种亵渎.后来,又拥有外来的资本主义,大搞资本主义道路,但是,我们却从中得到难以抹灭的教训.直到近代,我们才开始走进社会主义,逐步迈开新步伐,走进新时代,一步一步跨出家门,更新我们的认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在中国,实施对外开放刻不容缓.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就一定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这不仅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更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地位上能否立足于前列的关键.如果一个国家的技术平凡,并且照套老式的成果,是必会影响到这个国家的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从而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由此可见科技对于一个国家是十分的重要. 
在许多国家中,英国是一个最早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国家.它通过工业革命使本国的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当时世界的霸主.如今的英国仍然处于世界的前列.其主要原因是英国耗费大量的资金用于科学研究,使产品一代又一代的更新,使英国仍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只有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发展高科技,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抢占当代先进生产力的制高点,才能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它的前提就是要有足够的知识,要互相与外国交流,共同发展,因此,对外开放必不可少. 
实行对外开放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成就证明了,对外开放是正确的决策,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为实行改革开放我国制定了新格局 
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从1980年起,先后在广东的 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以及海南省,建立了5个经济特区;1984年进一步开放了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后,陆续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河北、广西开辟为经济开放区,从而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带.1990年,决定开发上海浦东新区,并进一步开放一批长江沿岸城市,形成以浦东为龙头的长江开放带.1992年以来,决定对外开放一批边疆城市和进一步开放内陆所有的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城市;还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了15个保税区、32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53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而形成了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相结合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这些城市对外的开放使我们取得了大大的经济效益,不仅让我们吸收了外来的管理经验、先进知识、高科技技术,而且,我们还从中吸收外资,给我们的经济发展带来坚强的后盾. 
(三)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1)坚持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统一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足点.在对外开放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独立自主,是指自己拥有处理本国事务,包括经济事务的权力,不受任何外来干涉.在国际分工愈益发展、世界经济的开放性更趋增强的情况下,我们要反对闭关自守、坚持对外开放;在国际分工不尽合理、国际经济秩序不尽公正的情况下,我们又要坚持独立自主.在新时期我们实行对外开放,应该准备“两手”.对外开放,既有合作,又有斗争;既有吸收,又有拒绝.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自力更生为主是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特性的要求.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不能靠剥削和掠夺别国,也不能靠西方国家的“恩赐”.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主要靠本国人民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从具体国情来看,世界上有一些小国,可能会在一个时期主要依靠外国的资金、技术和其他援助使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然而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大国,不可能走这样的“捷径”.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立足点,我们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我国自力更生能力越强、国家经济实力规模越大,我们的对外开放就会搞得越好.对外开放也是为了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争取时间,加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 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全方位就是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既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又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既对发达国家开放,又对发展中国家开放. 
(3)实行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多层次就是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发区、沿海、沿江、沿边、内陆中心城市等多种形式对外开放;宽领域就是对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市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等广泛领域对外开放. 
(四)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对外开放就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实现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互接互补,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的相互衔接. 
(2)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开放的世界客观上要求各国采取的唯一正确的政策就是实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关系是生产社会化、国际化的客观要求,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3)对外开放也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从本质上讲,社会主义是在继续和吸取人类文明一切先进成果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4)对外开放可以解决资金、技术、管理知识问题,提高经济建设的效益,加快工业化进程,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五)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1、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当前要加快改革步伐,扩大对外开放.这是因为:A、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客观要求;B、有步骤地改革我国现行的经济、政治体制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为之路;C、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3)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生产力迅速以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充分认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是经济发展生机最旺盛、国力发展最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也离不开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2、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在实践中创新路 
(1)改革开放是我们的既定方针之一,因此,不要被一些姓“社”姓“资”的抽象争论束缚住自己的手脚.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使自己的思想、观点、措施、政策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在实践中创新路. 
(2)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探索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又提出了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改革措施,首先,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的含义;其次,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再次,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没有物质文明不是社会主义,同样,只有物质文明而精神空虚,也还不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六)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对外开放的一个新举措 
入世本身既符合中国改革的基本目标,又是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一项基本国策,并非权宜之计.无论是回顾中国经济的过去,还是展望未来的发展,在当今的世界经济环境中,不入世就不入门,不入道,不入时,不入流. 中国入世从加入程序来讲大局已定,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中国要通过入世真正以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全面融入到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国际经济主流中去,并得以纵横捭阖,应付自如,这是一个长期、渐进、漫长的历史过程,决非一朝一夕之间就能一蹴而就的. 
入世意味着政府管理部门首先“入世”.政府首先入世意味着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要到位,越位的要还位,不到位的要到位;意味着政府管理职能要实现转变,还权于企业,还权于市场,还权于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意味着政府经济部门从重审批、重管理转向重监督、重服务.“看得见的手”要缩回,要收敛,要规范,要约束,要留下充分充足的空间让市场和企业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发挥作用. 
无论是从近期还是从中长期来看,入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都是有利的.从近期看,入世可以加快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化,通过扩大开放来推进改革深化;中长期看,入世可以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按比较优势重造分工格局,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创新体制,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同时,还可以逐步确立以理性思维为主体的人文价值体系.入世后政府和企业面临的将是挑战性的机遇,不具挑战性的机遇是不存在的,等待你准备好的机遇是没有的.因此,与其空谈入世的利与弊,不如好好分析一下我们将面临的是什么样的挑战性机遇. 
入世是我国双边关系的最积极、最具建设性的因素.入世可以加快我国市场经济取向改革,通过政策、立法的透明性、统一性和可预见性推进统一大市场的建立,实现与全球化发展和合作的对接,使我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一个对外开放的中国,决不能老是袖手旁观地看着他人制定规则而自己只能被动适应;一个经济迅速增长的中国决不能再失去有保证地进入全球市场的权利;一个依赖现代科技和现代市场经济的中国决不能再落后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综合各发面,可以了解,对外开放在我国是必不可少的,并且,也是对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知识发展等等全方位的综合提高.不仅加大我们的发展步伐,并且,也给了我们一个长期的目标,或者说是前进的指明灯.实行对外开放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所以,未来对外开放对于我们来说,不可或缺.

7. 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有何影响

(一)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 
在当今国际经济生活中,一个国家如果把自己封闭起来,只能导致停滞和落后.正如邓小平提出的:“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邓小平敏锐观察当今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所做出的科学论断.我国的基本国情是:现阶段我们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加上我国又是一个人口众多、贫富分布不均、知识相对贫瘠的国家,所以,对外开放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重要的发展方针.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社会,然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在那时,我们一直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自己、闭关锁国的国家,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和外界接触,和外界沟通,和外界交流就是对我国的一种侮辱,一种亵渎.后来,又拥有外来的资本主义,大搞资本主义道路,但是,我们却从中得到难以抹灭的教训.直到近代,我们才开始走进社会主义,逐步迈开新步伐,走进新时代,一步一步跨出家门,更新我们的认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在中国,实施对外开放刻不容缓.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就一定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这不仅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更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地位上能否立足于前列的关键.如果一个国家的技术平凡,并且照套老式的成果,是必会影响到这个国家的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从而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由此可见科技对于一个国家是十分的重要. 
在许多国家中,英国是一个最早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国家.它通过工业革命使本国的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当时世界的霸主.如今的英国仍然处于世界的前列.其主要原因是英国耗费大量的资金用于科学研究,使产品一代又一代的更新,使英国仍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只有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发展高科技,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抢占当代先进生产力的制高点,才能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它的前提就是要有足够的知识,要互相与外国交流,共同发展,因此,对外开放必不可少. 
实行对外开放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成就证明了,对外开放是正确的决策,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为实行改革开放我国制定了新格局 
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从1980年起,先后在广东的 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以及海南省,建立了5个经济特区;1984年进一步开放了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后,陆续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河北、广西开辟为经济开放区,从而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带.1990年,决定开发上海浦东新区,并进一步开放一批长江沿岸城市,形成以浦东为龙头的长江开放带.1992年以来,决定对外开放一批边疆城市和进一步开放内陆所有的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城市;还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了15个保税区、32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53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而形成了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相结合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这些城市对外的开放使我们取得了大大的经济效益,不仅让我们吸收了外来的管理经验、先进知识、高科技技术,而且,我们还从中吸收外资,给我们的经济发展带来坚强的后盾. 
(三)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1)坚持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统一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足点.在对外开放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独立自主,是指自己拥有处理本国事务,包括经济事务的权力,不受任何外来干涉.在国际分工愈益发展、世界经济的开放性更趋增强的情况下,我们要反对闭关自守、坚持对外开放;在国际分工不尽合理、国际经济秩序不尽公正的情况下,我们又要坚持独立自主.在新时期我们实行对外开放,应该准备“两手”.对外开放,既有合作,又有斗争;既有吸收,又有拒绝.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自力更生为主是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特性的要求.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不能靠剥削和掠夺别国,也不能靠西方国家的“恩赐”.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主要靠本国人民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从具体国情来看,世界上有一些小国,可能会在一个时期主要依靠外国的资金、技术和其他援助使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然而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大国,不可能走这样的“捷径”.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立足点,我们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我国自力更生能力越强、国家经济实力规模越大,我们的对外开放就会搞得越好.对外开放也是为了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争取时间,加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 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全方位就是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既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又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既对发达国家开放,又对发展中国家开放. 
(3)实行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多层次就是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发区、沿海、沿江、沿边、内陆中心城市等多种形式对外开放;宽领域就是对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市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等广泛领域对外开放. 
(四)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对外开放就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实现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互接互补,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的相互衔接. 
(2)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开放的世界客观上要求各国采取的唯一正确的政策就是实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关系是生产社会化、国际化的客观要求,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3)对外开放也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从本质上讲,社会主义是在继续和吸取人类文明一切先进成果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4)对外开放可以解决资金、技术、管理知识问题,提高经济建设的效益,加快工业化进程,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五)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1、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当前要加快改革步伐,扩大对外开放.这是因为:A、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客观要求;B、有步骤地改革我国现行的经济、政治体制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为之路;C、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3)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生产力迅速以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充分认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是经济发展生机最旺盛、国力发展最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也离不开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2、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在实践中创新路 
(1)改革开放是我们的既定方针之一,因此,不要被一些姓“社”姓“资”的抽象争论束缚住自己的手脚.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使自己的思想、观点、措施、政策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在实践中创新路. 
(2)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探索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又提出了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改革措施,首先,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的含义;其次,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再次,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没有物质文明不是社会主义,同样,只有物质文明而精神空虚,也还不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六)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对外开放的一个新举措 
入世本身既符合中国改革的基本目标,又是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一项基本国策,并非权宜之计.无论是回顾中国经济的过去,还是展望未来的发展,在当今的世界经济环境中,不入世就不入门,不入道,不入时,不入流. 中国入世从加入程序来讲大局已定,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中国要通过入世真正以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全面融入到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国际经济主流中去,并得以纵横捭阖,应付自如,这是一个长期、渐进、漫长的历史过程,决非一朝一夕之间就能一蹴而就的. 
入世意味着政府管理部门首先“入世”.政府首先入世意味着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要到位,越位的要还位,不到位的要到位;意味着政府管理职能要实现转变,还权于企业,还权于市场,还权于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意味着政府经济部门从重审批、重管理转向重监督、重服务.“看得见的手”要缩回,要收敛,要规范,要约束,要留下充分充足的空间让市场和企业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发挥作用. 
无论是从近期还是从中长期来看,入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都是有利的.从近期看,入世可以加快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化,通过扩大开放来推进改革深化;中长期看,入世可以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按比较优势重造分工格局,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创新体制,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同时,还可以逐步确立以理性思维为主体的人文价值体系.入世后政府和企业面临的将是挑战性的机遇,不具挑战性的机遇是不存在的,等待你准备好的机遇是没有的.因此,与其空谈入世的利与弊,不如好好分析一下我们将面临的是什么样的挑战性机遇. 
入世是我国双边关系的最积极、最具建设性的因素.入世可以加快我国市场经济取向改革,通过政策、立法的透明性、统一性和可预见性推进统一大市场的建立,实现与全球化发展和合作的对接,使我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一个对外开放的中国,决不能老是袖手旁观地看着他人制定规则而自己只能被动适应;一个经济迅速增长的中国决不能再失去有保证地进入全球市场的权利;一个依赖现代科技和现代市场经济的中国决不能再落后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综合各发面,可以了解,对外开放在我国是必不可少的,并且,也是对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知识发展等等全方位的综合提高.不仅加大我们的发展步伐,并且,也给了我们一个长期的目标,或者说是前进的指明灯.实行对外开放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所以,未来对外开放对于我们来说,不可或缺.

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有何影响

8. 在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我很想知道,为什么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对外开放程度再增加还会起的很好的效果吗?
对外开放的意义是什么?对外开放为了什么?
这才是需要回答的问题,因为并不是什么政策都是好的,至少过度不行的。
对外开放: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
好处是:少走弯路,好多东西可以直接“拿来”,部分行业赶上国际水平的时间变短了。加快了我国的经济建设的进程。举例:引进外资,成为世界工厂,直接从国外引进设备进行产品加工,不用从零开始,直接引进新型设备、新工艺、高效管理水平,原始积累方面短时间内发展较快。简单代工制造为国家赚取了大量的外汇,使中国有较强的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坏处是:对外有较强的依赖,有些国家命脉被外国掌握;就像温水煮青蛙,开始觉不出来,等发现事态严重的时候已经晚了。举例:大飞机(运10)项目下马,当初开始立项研究,MD公司跳出来要合作,中国头脑一热就把大飞机项目下马了。后来人家玩阴招,MD被BOING兼并,人家一撕毁合约,耽误了宝贵的20年;乘用车产业70年代就开始搞合资,本想以市场换技术,结果市场换出去了,技术不但没学着,连红旗、上海这样的品牌老本都折进去了。
我们对外开放是为了中国更好的发展,但是当中国入世之后,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很多事情,例如中国的经济被美元绑架,各种跨国公司在中国“横征暴敛”(富士康为例)从而引起的各种民事纠纷,而且导致国外政治因素的进入(各种美分党),还有给中国腐败分子带来了退路。
所以,对外开放并不是都是好的,要注意理性的对外开放,从而使中国不会被经济文化上潜移默化的被负面影响,使中国进入到这个世界的经济循环中,成为世界的经济主流力量这才是对外开放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