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修建的工程有哪些?

2024-05-19 01:59

1. 秦朝修建的工程有哪些?

战国时期,秦国修建了著名的水利灌溉系统“郑国渠”。燕、赵、秦三国分别修筑了燕长城、赵长城、秦长城。
到秦国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在北方燕、赵、秦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万里长城”、在南方修筑了“白渠”和“灵渠”。蜀郡太守李冰修筑了“都江堰”、另外还有著名的“兵马俑”。至于“阿房宫”,也是秦始皇时期修筑的,但最终有没有建成,考古学上还没有一个正确完整的结论。

秦朝修建的工程有哪些?

2. 历史上秦朝修建了哪些利国利民的工程

秦直道又名直道,秦驰道之一,为秦朝修建的军事交通工程,从秦始皇三十五年开始修筑,历时两年半。从咸阳(起点为现咸阳淳化县)到九原郡(现包头附近)。全部用黄土夯实,全长736公里。秦始皇为了抗击匈奴命蒙恬率领30万工人修建。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秦长城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又西起甘肃临洮(今临洮新添镇三十墩村望儿)、东至辽东筑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在固原地区境内,实际是在原先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东西横贯西吉、固原、彭阳三县。在固阳县城北7公里处的色尔腾山上,一条蜿蜒的巨龙盘亘静卧于崇山峻岭之间。远远望去,雄伟壮观,气势非凡。这就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是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

3. 秦朝修建的大型工程,对社会和人民造成了什么影响, 给国家早治了什么后果?

自春秋战国以来,秦国取得了很大的统一。秦始皇作为历代第一个皇帝,伟大的成就和工程数不胜数,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用秦帝国来称呼秦朝了,另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秦朝的存在时间太短,只有15年。在秦国摧毁了六个国家之后,尽管统一了文字,货币和衡量工具,但是六国其余的贵族势力早已根深蒂固,饱受战争蹂躏的人民渴望安定下来。因此,秦国的战后重建工作并不顺利,也从而引起国内的不满。晚秦天灾频发,陈胜等人开始起义。为了生存,人民参加了农民军队,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秦朝虽有许多饱受非议的地方,但它开创性的制度、法律等对子孙后代的影响却尤为巨大,尤其是在建设工程方面的成就是前所未有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最神秘的秦始皇陵墓,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发掘到了兵马俑和宫殿,而有传言说秦始皇的陵墓藏在地球最深的地方还没有找到。事实上,地下宫殿的位置早已确定,由于缺乏保护性挖掘技术,一直没有深入的考古。秦始皇陵传说,当时李斯部署将近八十万人介入修筑,从嬴政登位称王开始动工,整整施工三十多年,可想这项工程的浩大。



第二个项目是成都的都江堰。秦吞并巴蜀的目的在于解决粮仓问题。自古以来,四川盆地土地粮食丰富,秦国为了世界竞争,直接吞并了巴国。但四川盆地河流众多,经常发生洪涝灾害,粮食收成受到严重影响。于是秦国安排了李冰检查,并修建了都江堰。从那以后,灌溉一直是安全的,并且在两千多年来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个项目也是一个灌溉项目,叫郑国渠。当时,为了削弱秦国的实力,韩国想通过建设工程来推翻秦国。他建议秦国在关中修建一条灌溉渠,并派郑国到秦国支援建设。谁知道这项工程在关中农业生产中大有建树,使秦国变得更加强大。



第四个项目是运河灵渠。当时,秦国统一天下后,南方地区,尤其是现在的广东、广西地区,并不信服,经常站出来对抗秦王。后来,秦始皇成功收复今日的岭南地区,建立了南海、桂林等县市。

第五个项目和第六个项目都是为军队服务的。第五个工程可称为秦国的“公路”。当时匈奴人常常到南方去掠夺中原的人口和粮食。为了抗击匈奴,秦始皇安排军队直接修建咸阳至北方军镇的“公路”。只是为了能够快速运送军队。第六个项目也是一条公路,当时云南和中原之间的交流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秦始皇命令修建一条公路连接。当时,没有火药,没有炸药,只能利用热胀冷缩原理,通过高山的煅烧和泼冷水的方法,开辟了一条五英尺宽的道路,成为子孙后代的重要通道。



第七个项目是长城。为了对抗匈奴,蒙恬在北方建造了长城,以阻止匈奴的骑兵。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是在明代重建的。秦朝长城是在赵国和燕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秦长城绵延千里,已是世界建筑的奇观。

必须要提到是,秦朝发起的建设项目使后世几千年受益。虽然王朝只有一段短暂的时间,但却无法抹去历史成就。秦始皇不愧被称为历史上第一皇帝



秦朝不仅是中国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还在秦始皇的统治下,出现了一些历经千年仍能发挥作用的工程,其中,主要代表就是长城和灵渠。

长城又叫万里长城,这个称呼是秦始皇修建之后才有的。虽然长城并不是秦始皇时才开始出现的,它从西周时期就开始建造了,但之后的春秋时期,对于长城的修建都是比较小规模的,直到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之后,在秦始皇的主持下,长城才开始连接起来,因而形成了连绵、望不到边的万里长城。

这是一道高大且坚固的防御工程,秦汉时长城的长度就已经超过了1万千米,在当时,甚至是之后的朝代中,长城一直都起着重要的军事防御作用和通道运输作用,它在历史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现在的长城,由于时代的变化,虽然已没有了主要的防御功能,但它仍是完整而伟大的奇迹,至今也作为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世界,发挥着重要的旅游、观赏及历史探索作用。

其次是灵渠,这是秦始皇为了征服岭南地区而开凿的运河,灵渠的修建,连接了湘江和漓江,不仅在当时帮助秦始皇进入岭南,征服百越地区,也让华东华南的水运网成功连接各处,对各地的来往、经济和文化交流都有着重要作用。

直到今天,灵渠不仅成为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还成为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工程,以它为中心,人们在两侧建了许多渠道和水库,宛如蜘蛛丝一般,灵渠的灌溉网遍布四周,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实用工程。

灵渠可以说是实打实地从两千年前延续至今,仍在继续使用,而且它和长城一样,也有旅游功能,作用大且出色。

秦朝修建的大型工程,对社会和人民造成了什么影响, 给国家早治了什么后果?

4. 自战国至秦朝,秦政权先后修建了哪些重大工程,这些工程的兴建分别有什么历史意义

1.强大的经济实力。        2.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革较彻底和完善使生产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3.有比较有作为和雄心大志的君主。        4.积极招贤纳士,七国优秀人才为之己用。        5.奖励战功,有勇猛的作战士气和尚武精神。        6.据守险要地区,易守难攻,有较安定的环境。        7.外交政策的灵活使六国不能有效联合起来,不断削弱他国实力,强大自己。        8.人心向往统一,统一符合历史潮流。        9.六国统治者比较庸碌。 也有这几个因素 意义 1、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接受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在我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从此统一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从这一意义讲,没有秦,就没有汉、唐、元、明、清,也就没有今天的中国。  2、统一为中国的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3、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创建了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并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巩固统治,这一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始皇因此也就成了中国的千古大帝,他不愧为中国封建社会体制的总工程师。

5. 秦朝扩展疆域期间修建的工程

  战国时期,秦国修建了著名的水利灌溉系统“郑国渠”。燕、赵、秦三国分别修筑了燕长城、赵长城、秦长城。
  到秦国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在北方燕、赵、秦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万里长城”、在南方修筑了“白渠”和“灵渠”。蜀郡太守李冰修筑了“都江堰”、另外还有著名的“兵马俑”。至于“阿房宫”,也是秦始皇时期修筑的,但最终有没有建成,考古学上还没有一个正确完整的结论。

秦朝扩展疆域期间修建的工程

6. 秦修筑长城,大规模役使民力,破坏中原地区什么发展,阻碍了什么发展

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与工程建设,满足穷奢极欲之生活,始皇不惜对民众课以重税,全国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的严重状况,以致民不聊生,百姓"衣牛马之衣,食犬口之食"。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连年大兴土木、四处征战,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宫、修骊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万人以上。据估计,当时服兵役之人数远超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如此重税苦役,实非百姓所 能忍受。

秦始皇不仅穷侈极欲,造成了广大人民的苦难;就是施行的一些有利于统一的措施,虽然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社会发展,而在当时则成了一场浩劫,如修长城,经年累月征发数十万人进行着极为沉重劳动。这种摇役负担给人民造成的痛苦,从下述记载就可看出达到多么可怕的程度。清人杨廷烈著《房县志》记载:有人发现一种全身长毛的“毛人”,据说他们的祖先乃是逃避秦始皇筑长城劳役的民夫,由于躲入深山老林,年长日久,全身长出毛,传说当碰到毛人时,他先问你:“长城筑完乎?秦皇还在么?”只要回答:“长城未筑完,秦始皇还在!”“毛人”就会吓跑。这个记载当然只能视为人民群众的一种传说,然而如果历史上根本没有那样残酷的现实,绝不会出现这种可怕的传说。它反映了秦始皇的作为都是建立在对广大劳动人民残酷剥削和压榨之上的,而这种剥削和压榨远远超过社会所能承担的程度,致使社会简单的再生产都难以维持下去,所以就连对历史发展有利的一些措施,也给当时的人民造成灾难。
【摘要】
秦修筑长城,大规模役使民力,破坏中原地区什么发展,阻碍了什么发展【提问】
你好,看到您的问题,我正在整理答案,请稍后,答案马上回来【回答】
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与工程建设,满足穷奢极欲之生活,始皇不惜对民众课以重税,全国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的严重状况,以致民不聊生,百姓"衣牛马之衣,食犬口之食"。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连年大兴土木、四处征战,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宫、修骊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万人以上。据估计,当时服兵役之人数远超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如此重税苦役,实非百姓所 能忍受。

秦始皇不仅穷侈极欲,造成了广大人民的苦难;就是施行的一些有利于统一的措施,虽然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社会发展,而在当时则成了一场浩劫,如修长城,经年累月征发数十万人进行着极为沉重劳动。这种摇役负担给人民造成的痛苦,从下述记载就可看出达到多么可怕的程度。清人杨廷烈著《房县志》记载:有人发现一种全身长毛的“毛人”,据说他们的祖先乃是逃避秦始皇筑长城劳役的民夫,由于躲入深山老林,年长日久,全身长出毛,传说当碰到毛人时,他先问你:“长城筑完乎?秦皇还在么?”只要回答:“长城未筑完,秦始皇还在!”“毛人”就会吓跑。这个记载当然只能视为人民群众的一种传说,然而如果历史上根本没有那样残酷的现实,绝不会出现这种可怕的传说。它反映了秦始皇的作为都是建立在对广大劳动人民残酷剥削和压榨之上的,而这种剥削和压榨远远超过社会所能承担的程度,致使社会简单的再生产都难以维持下去,所以就连对历史发展有利的一些措施,也给当时的人民造成灾难。
【回答】

7. 秦朝修建的大型工程,对社会和人民造成了什么影响, 给国家早治了什么后果? 可

秦国崛起
秦人是华夏族(汉族)西迁的一支。秦孝公时期下令求贤,向全天下颁布《求贤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6]
卫人商鞅从魏国跑到秦都栎阳,[7]帮助秦孝公实行变法革新,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8]在孝公宠臣景监的举荐下,商鞅献上了一套“循名责实,信赏必罚”的变法计划。秦孝公大为赞赏,决心实行变法。[9][10][11]
商鞅变法的核心思想是:重刑、弱民、抑商和禁旅。迅速使得秦国从一个西方不起眼的弱国变成为“天子致胙”,“诸侯毕贺”的军事强国。[12]
秦国在商鞅变法的短短十多年间,被治理得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秦人皆“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闻战则喜,“乡邑大治”。[13]连周天子也送礼给孝公,封为“方伯”(一方诸侯领袖),各国纷纷前来祝贺,秦国成为当时最强大富足的国家。[12][14]
商鞅主持的变法在各国中是最全面,最系统,最彻底的。秦国军队自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军功政策(军功授爵制)后愈战愈勇。武器装备不断改进。兵种已有步、车、骑之分。军队数量多时达到“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其后出现了尉缭子、白起、王翦、蒙恬等著名军事家和将领。
使秦国很快跃居战国首强,迈出了秦朝崛起的重要一步,逐渐使秦国成为实现中国统一的中心力量。
为什么唯独秦国能完成一统天下霸业呢?
历史大学堂
赞234
阅读3.4万
严厉关怀:商鞅变法与大秦帝国的社会公平制度
米南德
赞21
阅读4317
从秦宣公、成公的被动抵御到秦穆公的主动称霸
历史百家争鸣
赞2
阅读910
攻灭六国
参见:秦灭六国之战
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韩国降将内史腾率秦军灭韩国,俘韩王安,韩亡。所得韩地置颍川郡。[15][16]
秦灭六国之战示意图
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国大将军王翦攻入赵国国都邯郸,赵王迁被迫降秦,赵破,置邯郸郡、钜鹿郡、太原郡。[17]赵公子嘉率宗族百人逃亡到代城。[16][18]
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秦舞阳刺杀秦王未遂,秦王立即派王翦领兵攻燕。[16][19]
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王翦攻破燕都蓟,燕王喜退守辽东,杀太子丹以求和。[16][20][21]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军王翦之子王贲率领10万大军攻打魏国,包围魏都大梁,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3个月后大梁城破,魏王假投降,魏亡。[16][22]同年,王翦率领60万大军攻打楚国,屯兵练武,坚壁不战,以逸待劳。[16][23]
秦王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王翦率领60万大军渡过淮水,围攻楚国都城寿春

秦朝修建的大型工程,对社会和人民造成了什么影响, 给国家早治了什么后果? 可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