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12年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共有多少个

2024-05-18 18:26

1. 到了2012年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共有多少个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第1号——审计计划
第2号——审计通知书
第3号——审计证据
第4号——审计工作底稿
第5号——内部控制审计
第6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
第7号——审计报告
第8号——后续审计
第9号——内部审计督导
第10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
第11号——结果沟通
第12号──遵循性审计
第13号──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
第14号──利用外部专家服务
第15号──分析性复核
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
第17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第18号--审计抽样
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第20号--人际关系
第21号--内部审计的控制自我评估法
第22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
第23号--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关系
第24号――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
第25号——经济性审计
第26号——效果性审计
第27号——效率性审计
第28号——信息系统审计
第29号——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

到了2012年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共有多少个

2. 审计准则有哪些

审计准则有:
一般准则
审计准则书籍
一般准则是指对审计人员任职资格和执业行为所作出的规则,主要用于对训练与能力、独立性、职业道德方面的约束。

工作准则
工作准则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行为时应遵守的规则,也称为审计的实施准则或审计的外勤准则,主要用于制定审计计划,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收集甄别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报告准则
报告准则是指对审计人员编制审计报告的原则、形式、内容所作出的规则,主要用于编写审计报告,运用审计报告的形式,规定审计报告的内容。
分类:

民间准则
民间审计准则是规范民间审计的行为规范

政府准则
政府审计准则是规范政府审计的行为规范

内部准则
内部审计准则是规范内部审计的行为依据
虽然他们所规范的主体不一样,但由于民间审计、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之间也存在着相同的基本特征,所以,各审计准则之间也有其共性。

3. 审计准则直至2021年末有多少个

审计准则第1602号—验资
审计准则第1611号—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审计
审计准则第1612号—银行间函证程序
审计准则第1613号—与银行监管机构的关系
审计准则第1621号—对小型被审计单位的特殊考虑
审计准则第163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环境事项的考虑
审计准则第1632号—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
审计准则第1633号—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
审阅准则第2101号—财务报表审阅
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
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11号—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
相关服务准则第4101号—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
相关服务准则第4111号—代编财务信息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摘要】
审计准则直至2021年末有多少个【提问】
您好,截止2021审计准则,共48个~[微笑]【回答】
具体的审计准则就是要带名字的那种全部,还有多少是指令性准则,多少是指导性政策【提问】
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
审计准则第1111号—审计业务约定书
审计准则第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
审计准则第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
审计准则第1142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
审计准则第1151号—与治理层的沟通【回答】
审计准则第1152号—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
审计准则第1201号—计划审计工作
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审计准则第1212号—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
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
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
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
审计准则第1311号—存货监盘【回答】
审计准则第1312号—函证
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
审计准则第1314号—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审计准则第1321号—会计估计的审计
审计准则第1322号—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
审计准则第1323号—关联方
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
审计准则第1331号—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
审计准则第1332号—期后事项
审计准则第1341号—管理层声明
审计准则第1401号—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回答】
审计准则第1411号—考虑内部审计工作
审计准则第1421号—利用专家的工作
审计准则第1501号—审计报告
审计准则第1502号—非标准审计报告
审计准则第1511号—比较数据
审计准则第1521号—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
审计准则第1601号—对特殊目的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
审计准则第1602号—验资
审计准则第1611号—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审计
审计准则第1612号—银行间函证程序
审计准则第1613号—与银行监管机构的关系
审计准则第1621号—对小型被审计单位的特殊考虑【回答】
审计准则第1602号—验资
审计准则第1611号—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审计
审计准则第1612号—银行间函证程序
审计准则第1613号—与银行监管机构的关系
审计准则第1621号—对小型被审计单位的特殊考虑
审计准则第163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环境事项的考虑
审计准则第1632号—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
审计准则第1633号—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
审阅准则第2101号—财务报表审阅
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
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11号—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
相关服务准则第4101号—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
相关服务准则第4111号—代编财务信息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回答】

审计准则直至2021年末有多少个

4. 新审计准则

新审计准则是在2010年11月发布的,以中注协名义起草,由财政部印发的,文号是财会[2010]21号,共修订了38项审计准则,废止了原财会[2006]4号文颁布的35项审计准则。
新修订的38项准则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具体分别是:CSA 1101 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CSA 1111 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CSA 1121 对财务报表审计实施的质量控制 ;CSA 1131 审计工作底稿 ;CSA 1141 财务报表审计中与舞弊相关的责任 ;CSA 1142 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 ;CSA 1151 与治理层的沟通 ;CSA 1152 向治理层和管理层通报内部控制缺陷 ;CSA 1153 前任注册会计师和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 ;CSA 1201 计划审计工作 ;CSA 1211 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CSA 1221 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 ;CSA 1231 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 ;CSA 1241 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 ;CSA 1251 评价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 ;CSA 1301 审计证据 ;CSA 1311 对存货等特定项目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考虑 ;CSA 1312 函证 ;CSA 1313 分析程序 ;CSA 1314 审计抽样 ;CSA 1321 审计会计估计(包括公允价值会计估计)和相关披露 ;CSA 1323 关联方 ;CSA 1324 持续经营 ;CSA 1331 首次审计业务涉及的期初余额 ;CSA 1332 期后事项 ;CSA 1341 书面声明 ;CSA 1401 对集团财务报表审计的特殊考虑 ;CSA 1411 利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 ;CSA 1421 利用专家的工作 ;CSA 1501 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 ;CSA 1502 在审计报告中发表非无保留意见 ;CSA 1503 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和其他事项段 ;CSA 1511 比较信息:对应数据和比较财务报表 ;CSA 1521 注册会计师对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的责任 ;CSA 1601 对按照特殊目的编制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审计的特殊考虑 ;CSA 1603 对单一财务报表和财务报表的特定要素、账户或项目审计的特殊考虑 ;CSA 1604 对简要财务报表出具报告的业务 ;CSQC 5101 质量控制准则

5. 新审计准则

法律分析: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工作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是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报告的专业标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
第二条 本准则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履行法定审计职责的行为规范,是执行审计业务的职业标准,是评价审计质量的基本尺度。
第三条 本准则中使用“应当”、“不得”词汇的条款为约束性条款,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必须遵守的职业要求。本准则中使用“可以”词汇的条款为指导性条款,是对良好审计实务的推介。

新审计准则

6.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发布、修订与解释,可以具体告诉我吗

23年3月4日,国家审计署发布了新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要求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各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自5月1日起遵照执行。根据这个规定和《审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内部审计实务工作者、法律工作者,从2年初到22年末,历时3年,制定了一套既符合国际内部审计惯例,又适合中国国情的内部审计准则,首批公布并于23年6月1日起施行的有《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以及1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这是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着力推进内部审计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举措。笔者自始至终参与了内部审计准则的起草和论证工作,现就其基本问题作简要说明。
  (一)近几年,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日益深入,国有企业的深层次问题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如何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内部控制、促进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舞弊和浪费,已成为当前全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尤其是最近两年上市公司舞弊案的层出不穷,更使大家认识到: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控制系统,才能彻底解决舞弊、腐败和管理不当问题。在这一监督控制系统中,内部审计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准则是内部审计职业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内部审计机构及内部审计人员执业行为的规范,也是衡量内部审计质量的权威性标准,这一规范的制定能促进我国内部审计事业的全面发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制定内部审计准则有助于社会公众了解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和内部审计人员所负的责任,提高社会公众对内部审计职业的信心。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内部审计通过发挥其基本职能,能够审查、揭露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内部审计通过对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审查和评价,能够解决组织本身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从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这是内部审计更为重要的职能所在。我国的内部审计,从2世纪8年代开始建立,历经近2年的发展,已有了长足的进步,截至21年全国已有了7.6万个内部审计机构,19.3万名内部审计从业人员,分布在各企事业单位。但是,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①许多组织和社会公众没有意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甚至把内部审计定位于经营管理层的对立面;②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存在着凭经验办事的操作模式;③内部审计人员所承担的职责及其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定位模糊。内部审计准则正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制定的,这一规范能指导内部审计工作,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的责任,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增强社会公众对内部审计职业的信心。
制定内部审计准则有助于我国内部审计职业逐步迈向国际化。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逐渐迈向国际经济舞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要求我国的内部审计职业不能再停留在“闭门造车”的阶段,而应充分借鉴国际内部审计先进的理论,技术及经验,将我国内部审计事业融入世界内部审计的一体化之中,促进我国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的内部审计已走过了几十年的历史,作为内部审计职业的国际性组织——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已有6年历史,会员数量达到7万多,分布在12多个国家,并有15多个地区分会、29个国家分会。IIA从成立之日起就着手制定内部审计准则,并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改内部审计准则,旨在为内部审计实务提供高质量的执业标准,以推动内部审计职业的发展。21年6月,IIA颁布了最新的内部审计实务准则,并从22年元月1日起正式实施,掀起了内部审计发展的又一轮高潮。针对许多大型公司的会计舞弊案件,美国国会制定了一系列的新政策,对公司内部审计给予更多的关注,提高了内部审计的地位,同时也使内部审计面临更大的挑战。
   
 我国在1987年成立了中国内部审计学会,同年12月加入了IIA.1多年来,中国内部审计学会积极进行国际合作,发展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会员3多人,在中国开设了1多个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考点,并取得较好效果。22年,中国内部审计学会正式更名为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这次更名不仅是形式上的,更是实质上的,它理顺了我国内部审计职业组织与国家审计署的关系,也使我国内部审计职业组织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充分借鉴国际内部审计惯例,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内部审计准则就成为我国内部审计职业走向国际化的必然需要。
增进内部审计工作的适应性,真正使内部审计人员做到依法审计、适法而为。1994年,我国颁布了《审计法》,将内部审计以法律形式予以规定,明确了其法律地位。1995年,国家审计署又发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对内部审计机构、人员、职责权限等作了进一步规定。根据这些法规的要求,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是在国家审计署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领导和管理下开展的。与此同时,《会计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暂行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都对内部审计工作做了相应的规定。
  但是,《审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都是总括性的,没有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操作和执行进行规范。我国的内部审计实务中缺乏一套完整、科学和具备相当权威的准则用于指导实务,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内部审计业务就没有业务规范和统一的业务质量衡量标准,因而对《审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就不可能全面和彻底,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依法审计。同时,法律法规的修订非常不易,无法适时配合形势的变化和实际的需要而进行必要的修订。因此,为了按照国际惯例和我国国情来制定内部审计准则,来规范审计原则、审计方式、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及审计报告等审计实务问题,可随着环境的改变而不断修订,并且不必经过立法机构。这样可以大大增加内部审计工作的适应性,实现既依法审计,又适法而为。
制定内部审计准则有助于提高我国内部审计的专业化水准,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并使内部审计工作向制度化迈进。制定内部审计准则是一项十分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许多专家和实务工作者协同努力,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国家内部审计成功的案例,才能顺利完成。而伴随着环境的变化,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去研究内部审计准则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比如内部审计已深入企业管理的层面,这就需要关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的配合。那么内部审计准则该如何修订呢?修订哪些条款呢?修订到何种程度呢?这必须进行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因此,制定内部审计准则有助于提高我国内部审计的专业化水准,有助于促进相关学术研究的发展。同时,在整个审计体系中,我国已经制定了独立审计准则和国家审计准则,由于内部审计与民间审计、政府审计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因此,内部审计准则可就相似之处借用独立审计准则和国家审计准则,相异之处再针对内部审计的特定需要自行研究制定。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可以使内部审计与民间审计、政府审计协同发展,协助广大社会公众去理解审计的目的和审计人员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建立社会公众对审计的信心。
  我国的内部审计发展历史不长,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技术水平是决定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内部审计准则对内部审计工作作出了具体规范,对从业人员执行业务进行直接、具体的指导。在内部审计准则指导下执业需要从业人员有一个从理解到熟悉运用的过程,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内部审计人员不断学习、提高素质和技能的过程。内部审计专业化水准和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养的提高、社会公众对内部审计信心的提高、内部审计与民间审计和政府审计距离的拉近,必将使内部审计工作走向制度化、现代化。


(二)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是一项复杂且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从2年初到22年底,在国家审计署的领导下,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专设了一个准则委员会来负责内部审计准则的起草、修改和论证工作。准则委员会组织了各方面的专家和实务工作者,对内部审计准则进行了多次研究和系统论证,相继召开了九江会议、北京会议、大连会议、苏州会议、深圳会议、青岛会议。22年底,准则委员会在北京就准备首批公布的准则进行了最后的研讨论证,后提交给23年2月召开的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四届三次理事会议讨论并通过。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分以下几个步骤:
  1.选定项目。准则委员会根据内部审计实务的需要,结合国际内部审计发展的趋势,征求各方专家和实务工作者的意见,选定急需解决的内部审计问题作为内部审计准则项目(包括职业道德规范、基本准则和若干项具体准则)。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审批立项。准则委员会选定项目时具体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并重。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一项调查,54%的高层主管认为内部审计人员应把工作重心放在管理审计上;在亚洲地区,61%的高层主管认为内部审计应重点关注管理审计,扮演企业顾问的角色。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统计调查,1998年以前,财务收支审计占5%以上;1999~21年,财务收支审计仅占32%,管理审计占68%。这就要求在选定准则项目时,既要考虑财务事项,以发挥内部审计消极防弊、积极兴利的功能,又要考虑管理事项,以充分发挥现代内部审计积极兴利和价值增值的功能。关注财务事项主要是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对舞弊预防与审查的责任。

(2)信息化对内部审计的影响。伴随着信息系统的发展,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环境渐趋自动化,于是电子数据处理(EDP)审计人员与一般内部审计人员的差别日益缩小;由于自动化环境下,信息系统横跨许多部门,这就使以传统的垂直部门为重心的内部审计逐渐演进为跨部门的内部审计。
  (3)不良社会环境给内部审计带来的职业风险。就整个社会环境而言,各种欺诈、舞弊层出不穷,社会道德状况也不容乐观,司法界、医学界、审计职业界违背职业道德的事件屡见不鲜。这种不良的社会环境给内部审计界带来了巨大的职业风险,制定内部审计准则时应给予极大的关注。
  (4)准则应高于我国内部审计的现实水准。内部审计准则旨在指导内部审计实践,因此必须高于现实,否则,我们要么在低水平上徘徊,要么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2.拟定初稿。准则委员会根据确定的项目,进行调查研究,起草初稿。具体操作办法是每个内部审计准则项目成立一个专门制定小组。各制定小组的成员构成应充分考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由高校教授、大中型企业(包括国营、民营等不同类型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各地内部审计协会负责人组成。同时也考虑了东部、中部及西部三个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地区内部审计的差别。在进行大量实践调研后,各制定小组成员经多次讨论整理,形成内部审计准则初稿。
3.征求意见。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就准则委员会提交的内部审计准则初稿广泛征求各有关部门及各地方内部审计协会、会员单位、科研院校等方面的意见,并且在3年内召开了7次内部审计准则研讨会,对内部审计准则初稿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讨论。参与会议的专家包括: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及顾问;准则委员会成员;审计署经贸司、法制司、外资司、投资司的领导厦门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北方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学院的专家学者;中国航空第二集团公司、铁道部、首都钢铁公司、海洋石油总公司、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公司、国家电力公司、广东核电合营公司、中国农业银行等大中型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以及各地内部审计协会负责人等。他们对每个内部审计准则项目(包括职业道德规范、基本准则和若干项具体准则)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从科学性、现实性、前瞻性等方面对内部审计准则提出了大量修改意见。
  4.修改定稿。准则委员会充分考虑各次内部审计准则研讨会所提出的意见及其他方面反馈的意见,对每个内部审计准则项目都经过了3~4次的修改。修改稿交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秘书处。在适当的时候,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召开内部审计准则定稿会,邀请多方面专家出席,对准则进行最后的把关和复核,最终定稿。

7. 国家审计准则可以作为审计标准吗

答:独立审计准则是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颁布的,指导注册会计师执业时应遵守的行为规范。 
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由以下层次构成,即: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与独立审计实务公告、执业规范指南。 
(1)独立审计基本准则是指对注册会计师任职资格的基本要求和执业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制定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独立审计实务公告和执业规范指南的基本依据,也是独立审计准则的总纲。 
(2)独立审计基本准则是指依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对注册会计师执行一般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等行为做出的具体规范,包括:会计报表审计,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计划,审计抽样,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错误与舞弊,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审计重要性,分析性复核,利用专家的工作和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 
(3)独立审计实务公告是指依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对注册会计师执行特殊行业、特殊目的、特殊性质的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等行为做出的具体规范。

国家审计准则可以作为审计标准吗

8. 新审计准则在体例上包括

又称法律体例。指法律的外部表现形式,即法律的卷、编、章、节、条、款、项、目的划分,以及划分的原则和技术等。我国除少数法律分编外,大部分都是章、条、款、项的体例,也有的法不分章,只有条的排列。法的体例的选择,主要是由法律内容的多少,逻辑结构的繁简所决定的。内容较少的法律可不设章,设章的法律,一般每章应不少于五个条文;如果章下设节,一般至少应当有两节,一节里至少应当有两个条文。编、章、节、条的序号用中文小写数字依次表述,款不编号,项的序号用中文小写数字加括号依次表述,目的序号用阿拉伯数字依次表述。新审计准则体例为:引言、目标、定义、要求。具体结构包括; 总则:准则的制定目的、适用范围、规范内容、本准则与其他准则的关系定义:解释准则中包含的术语。目标:明确界定注册会计师执行该准则应实现的目标。要求:规定注册会计师为实现目标应遵守的要求。附则:说明准则的施行日期。每项准则都单设一章“目标”,明确提出注册会计师执行该准则时应实现的目标明确审计工作要求:每项准则中都单设一章“要求”,“要求”是注册会计师实现目标的规定动作,统一以“注册会计师应当”表述。整套审计准则共有586条要求。特点:(1)每一项准则都明确界定审计师执行该准则时应实现的目标以及与这些目标相关的义务。 (2)清晰界定要求每一项准则以单独一部分明确规定审计师为实现准则目标应达到的要求。 (3)将目标、定义、要求作为准则正文,将原准则中的解释说明性内容作为“应用材料”删除准则间的重复内容强调对小企业和公共部门审计的特殊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