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属于第几产业?

2024-05-02 06:25

1. 商业属于第几产业?

第三产业。第三级产业行业在一件产品的生产链中担任物流、分销、中介等工作。第三级产业需要接触产品的终端顾客,是该产品自生产至供应市场的最后阶段。
一些特殊的例子,例如教育、学术研究、科技研发、法律专业、医疗等行业便是教科书、教学工具、实验工具、医疗工具这些操作性产品,和宪法、法律、科学理论这些概念性产品的第三级产业。

扩展资料:
一件产品的第三级产业是产品自生产至接触其终端顾客的最后阶段。
由于每样产品都有自己独有的生产链,所以第三产业对于不同的产品而言有不同的意义,一部手机的生产链中的第三级产业为手机的物流、批发、分销、维修,而对于一橦楼房来说,它的第三级产业就是房地产中介。
第三级产业需要接触产品的终端顾客,是该产品自生产至成品的最后阶段,诸如餐饮、客运、分销、艺术品拍卖、房地产中介,就分别是食品、交通工具、商品、艺术品、楼房这些产品的第三级产业。
第三产业于发达国家的生产总值比重约占70%以上;于部分发展中国家比重大约55-65%。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三产业

商业属于第几产业?

2.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指什么?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到底有什么不同?今天算长见识了

3. 服务业与商业的区别?

服务业
  服务业概念在理论界尚有争议。一般认为服务业即指生产和销售服务商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的集合。服务业缴纳的流转税,一般以营业税为主。

  在国民经济核算的实际工作中一般将服务业视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包括除了农业、工业、建筑业(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细分为1、农业,2、采矿业,3、制造业,4、电力、燃料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建筑业等五大实物商品生产部门)之外的所有其它十五个产业部门。即,

  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3、批发和零售业

  4、住宿和餐饮业

  5、金融业

  6、房地产业

  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1、教育

  1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4、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15、国际组织

  服务业与其它产业部门的基本区别是,服务业生产的是服务产品,服务产品具有非实物性、不可储存性和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等特征。

  服务业和第三产业在日常应用上是有区别的。一般地,通过国民经济具体产业部门如农业、工业、建筑业等来描述国民经济产业部门时,就采用“服务业”;通过国民经济产业发展层次如第一次产业、第二产业等描述国民经济产业部门时,就采用“第三产业”。
商业
  商业,一般指商业企业,是指从事货物批发、零售等商业经营活动的企业及企业性单位,包括以货物批发、零售为主,兼营工业生产的企业及企业性单位。流转税纳税方面,商业企业缴纳增值税及其附加税。

服务业特别说明:
  1、服务业有服务产业和服务事业之分。以增值为目的提供服务产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集合叫服务产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服务产品的政府行为集合叫服务事业。

  2、旅游业不是严格意义上相对独立的服务业部门。除旅行社活动隶属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下的服务业小类外,其它如旅游设施建设、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购物、旅游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等活动均分属于其它产业部门范畴。这与流行使用概念有明显差别。

服务业与商业的区别?

4. 产业信息是什么意思

计算机和通讯设备行业为主体的IT产业,我们通常称之为信息产业,又称为第四产业。

5. 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从世界经济发展看商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交换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与市场的联系最为紧密。世界经济发展史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中心是后移的。产业结构具有从低水平均衡向高水平均衡演化的特征,其演变重心大致为:农业—轻工业—基础工业—轻重结合的高技术加工业—现代服务业。而商业、服务业恰好是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这种状况更加明显,包括商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比重越来越高,对经济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商业的发展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反映着经济发展的水平。
依各国经验,一国商业产值占GDP比重的高低与该国的商品与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呈正相关。因此,商业对GDP的贡献也是衡量一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国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偏低,其产值地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世界经济整体水平和经济水平相似的发展中国家。商业的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发展,而且影响了整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
2、改革开放后,商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化趋势同各国工业化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基本一致,但第三产业增长滞后于第二产业,且产出占GDP的比重也没有明显扩大。
经研究发现,我国于80年代曾有效地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商业发展速度也有大幅提高,产业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但进入90年代,第三产业比重没有明显增加,商业、餐饮业的份额也仅在8%徘徊。反映出商业发展相对不足,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整体偏低。
3、商业地位偏低的深层原因。商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偏低与商业发展水平有直接联系。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国商业发展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进程,这使得在经济体制转向市场化以后,随着对商业领域控制的放松,各种所有制形式和各种类型的资本及劳动力大量涌入商业产业,其中尤以个体商业为甚。这种变化在推动商业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也带来商业企业细小化程度加剧、规模效益低下、技术进步程度缓慢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商业产业内部结构优化。
另外,商业活动本身的特点,如商业资本有机构成过低,行业准入门槛不高等,也在客观上对那些资本量小、资产专用性较弱的投资形成较强的吸引力。相对于第一、二产业,商业并不特别需要体力和高度专业化技术的劳动力,因而,自然成为解决社会就业的一条重要出路。结果是大量低素质的劳动力集中在数量过多、规模过小的商业企业中,使商业的发展表现出严重细小化、分散化的趋势。
最后,商业的产出效用就是加快了生产者的流通速度,分散了生产者的风险,使购买者方便经济地购买。因此,商业产出只有与其它产出相结合,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也决定了商业产出的增长要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其他产业的增长。
综上,说明我国经济商品化、市场化程度还很低,必须深刻认识到商品流通业对启动市场、促进需求,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商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在我国现阶段,商业作用不仅表现在产出量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上,同时商业发展对孕育市场关系、完善市场机制以及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均有重要作用。
1、商业对生产者和消费者具有衔接和协调的作用。从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发现,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连接障碍实际上已经成为市场供求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生产者与消费者无法在价格上达成一致,原因之一在于他们之间缺乏一个缓冲和协调的市场主体。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个主体就是独立承担流通风险、降低交易成本的商业组织。他们是对最终交易价格最有发言权的市场力量,可以起到使供求价格趋于协调的衔接作用。
同时,市场经济要求经济资源的市场配置占主要地位,各种利益主体必须通过市场交换出售产品和获得资源。生产的发展要看市场,以需定产,市场需求是第一位的。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谁越接近于消费者,谁就越能正确了解消费者,越能捕捉准确的需求信息。因此,商业对生产、消费起到能动的调节作用。
从消费者角度看,商业的发展推动物流配送业发展,同时新的零售业态的出现节约了消费者的时间、金钱成本,相应地增加了消费者的闲暇,更大程度地满足了消费者需求。
2、商业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充分就业是所有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中国是劳动力供给大国,在经济改革中,中国社会遇到的一大问题就是失业问题。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同时城市人口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商业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便尤为重要。
必须强调的是,商业对劳动力吸纳的作用和能力是有边界的。首先,过多地吸纳低素质劳动力对商业发展不利。第二,一定时期商业的就业规模也是受当时的社会规模及社会化、专业化程度制约的。在制度体制尚未健全的经济发展时期,商业就业规模的无限扩张容易导致商业流通秩序严重混乱,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大力促进商业吸纳就业的同时,应加强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并注重第一、二产业发展对支撑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3、商业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推动作用。在18世纪的英国,推动工业革命的真正动力是商业贸易。在当时,生产规模的扩张极大地受到市场需求的限制,是商业贸易为工业革命做好了准备。商业的发展对工业化进程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随着制造业生产规模大、相对集约的趋势与消费购买量小、相对分散的特点,在商品空间、时间以及具体品类、特色上产生的矛盾呈日益扩大之势。这就要求商业组织在规模、数量和质量上必须以一定速度增长以匹配工业、制造业高速增长的要求。
某项产业能否顺畅地获得生产要素、销售产品,不仅关系到自身能否正常运转,而且还决定着相关产业链能否正常运转。在这种情况下,各产业之间以及各产业与市场之间越来越需要专门的中介机构建立起高效、有序的协调机制,商业无疑是充当这一角色的重要力量。
4、商业具有促进市场体系发育和完善的作用。商业是反馈消费者需求信息的第一道环节,最终产品的价格也是在商品市场上形成的,各类要素市场能否清晰无误地反应和折射需求并有效定价,在相当程度上,都取决于商品市场的价格机制是否及时性、准确性和效率性。因此,没有发育成熟、富有效率的商业体系和中介组织,就不可能有完善的市场体系。
正如刘国光所说,商业正在“升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个先导行业”,因此深刻认识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6. 什么是第一、二、三、四产业

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咨询服务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水利服务业和水利业,公路、内河(湖)航道养护业等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
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特殊部门。

扩展资料
一、三次产业是一个西方经济理论,西方经济学家根据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顺序将国民经济部门划分为三次产业,分别是农业、工业和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二、各国对三次产业的具体划分并不一致。比较流行的划分方法有三种: (1)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使用的分类法。第一产业包括农业 (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矿业;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运输业;第三产业包括商业、金融和保险、不动产、个人服务。
(2) 日本的分类法。第一产业包括农林业、渔业、水产养殖业;第二产业包括矿业、建筑业、制造业;第三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商业、金融保险业、不动产业、运输和通讯业、电力、煤气、自来水、服务业、公务等。
(3) 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提出的分类法。第一产业指农业部门,包括农业 (种植业)、渔业、林业、采集业; 第二产业指制造业,包括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电力、煤气、自来水、运输业和通讯;第三产业指服务业,包括贸易、金融、不动产、个人服务、商业、家务、职业服务、政府和国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次产业

7. 产业信息化的我国产业信息化的现状

信息技术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比较滞后,信息化进程的起步也因此延迟了许多。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实业界才开始关注“信息化”问题,90年代中后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宏伟战略。“十五”期间国家将投入8亿元专项资金,加上地方、企业的配套资金共计100亿元,用于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仅在商业行业,赛迪顾问调查结果表明:2002年中国商业行业IT应用市场的销售总额达 35.68亿元,比2001年的28.14亿元增长了26.79%。其中硬件产品的销售额为27.12亿元,占商业行业IT总体应用市场销售总额的 76%,软件产品销售额为8.56亿元,占总体应用市场销售总额的24%。2000年、2001年以及2002年中国商业行业IT应用市场的销售总额及增长率如图1所示。我国产业信息化的社会性基础也在大幅度提高,截至2002年年底,我国固话网和移动加起来有4亿用户。2001年德国的网络用户人数和我国大致相当,都在3000万左右;德国移动电话用户6000万户,我国有13000万户;我国.cn下域名增长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德国.de下域名增长速度排世界第三位;2001年德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200亿马克,我国则有800亿元人民币;德国和我国一样,刚开始着手三网融合和宽带接入业务,等等。尽管我国信息化进程正在快速推进,但产业信息化程度仍很低。目前,在国家工商局注册登记的 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只有不到10%的企业拥有一定的现代化信息手段。全部实现CAD/CAM/OA/MIS的企业不足10%;作为企业电子商务核心的ERP系统,目前已实现的企业仅占2.9%;占我国工商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中,有一半的企业还没有配备计算机。在15000家左右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只有10%的企业基本上实现了信息化,有20%的大中型企业只有少量计算机,仅用于财务或打字。企业间信息联通和行业间信息关联就更低了,这既有产业自身的差距,也有经济、政策、法律和人文环境的因素。

产业信息化的我国产业信息化的现状

8. 产业类别有哪些

产业分类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三大类,通常的三大产业是联合国使用的分类方法: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和公共工程、水电油气、医药制造;第三产业包括商业、金融、交通运输、通讯、教育、服务业及其他非物质生产部门。第一产业主要指生产食材以及其它一些生物材料的产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直接以自然物为生产对象的产业。第二产业主要指加工制造产业或指手工制作业,利用自然界和第一产业提供的基本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第三产业是指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范围比较广泛,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通讯产业、商业、餐饮业、金融业、教育、公共服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