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的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呢?

2024-05-19 16:26

1. 大同的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呢?

一、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计110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51000余尊,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大同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大同市中心的大西街,是依据佛教的七大宗之一——华严宗的经典《华严经》而修建的,故名华严寺。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上寺)和薄伽教藏殿(下寺),其建筑、塑像、壁画、壁藏、藻井等,都是我国辽代艺术的典范。

三、大同古城墙
大同城墙位于大同市中心区域,古城面积3.45平方公里,轮廓呈正方形。现存城墙是明代大将军徐达在汉、魏、唐、辽、金、元旧城基础上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增筑起来的。
城墙高14米,上宽12米,下宽18米,周长7.2公里,建有主城门四座,东曰和阳门、南曰永泰门、西曰清远门、北曰武定门,同时还建有护城河、吊桥、城楼、箭楼、月楼、望楼、角楼、控军台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古城墙与护城河及环城公园如今已成为大同这座千年古都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善化寺
善化寺(第一批国保)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布局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寺院建筑。
据寺内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碑载: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原名开元寺,五代后晋初易名大普恩寺。辽末保大二年(1122年)大部分毁于兵火,金天会六年(1128年)重建。明正统十年(1445年)始更今名。

大同的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呢?

2. 大同的风土人情故事

大同民俗:
 大同风俗之一--婚俗 古代的婚姻,青年男女是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结合在一起,其婚姻礼节也是相当繁杂的。正如《大同县志》所述:“媒妁通言两家父母,既许诺,然后送庚帖合婚、卜日、下聘,名曰:换帖,即古问名,纳彩礼也;迎娶有日,行纳币礼,名曰:下茶;即以请期书附之,名曰:通书,即古纳吉、纳征。请期礼也;迎娶之前一日,婿家备肉、面纳于女家,俗谓其肉曰:离娘肉,面曰:离娘面,名曰:催妆;女家即以所资妆奁纳于婿家;及期,婿家备肩舆,择女眷中娴礼者二人以迎女,名曰:娶亲。女家也择女眷中娴礼者二人舆至婿门,名曰:送亲;绅士家行亲迎礼,庶人多不亲迎,仅以女眷摄之,婿则俟于门外而已;既迎入于中堂,外设香案行礼,婿拜,女不拜,名曰:拜天地,行合卺礼如古制;次日,新夫妇同拜先祖及父母及长族亲,名曰:拜堂,即古庙见舅姑礼也;是日,女家具酒馔送于婿家,即古馈舅姑礼也;婿见妇之父母,有于三日行者,有三五日后卜吉行者,女也随婿省亲,名曰:回门;至弥月也如之,女住一月乃还,名曰:住对月。此则俗礼也。” 解放以后,随着时代变迁,大同地区的结婚礼节也比以前简化多了,但为了取结婚吉利,迎亲时,新郎一般要戴红花。傧相由新郎的姐夫或者好友担任,新郎要给新娘带去一根红布裤带,名曰:“喜结良缘”;带去一个瓶子,瓶中插一棵葱,名曰:“生根立后”;还要带五根肋骨的猪肉一块,叫做“离娘肉”,名曰:“五方吉庆”。新娘上车时,女方家中定要送给新郎家中一盘饺子,上面盖着纸剪的大红喜字,名曰:“合家欢乐”;与此同时,女方家中要将“离娘肉”劈出几根肋骨来交给新郎带回,表示婚后夫妻和睦,名曰:“筋骨不离”。新郎与新娘在举行婚礼时,院中悬挂五星红旗。 其结婚典礼程序是:(司仪一人唱礼)
 一、结婚典礼开始;
 二、新郎、新娘和来宾入席就位;
 三、向新郎、新娘献花撒彩;
 四、鸣炮、奏乐;
 五、证婚人讲话(宣读结婚证书);
 六、主婚人讲话(家长向来宾致谢);
 七、介绍人讲话;
 八、来宾讲话;
 九、新郎、新娘向主婚人、证婚人、介绍人以及来宾行三 鞠躬礼;
 十、新郎、新娘互相行一鞠躬礼;
 十一、新郎、新娘介绍恋爱经过;
 十二、临时动议:凡是参加婚礼的人,都可向新郎、新娘提出各种玩笑难题,多属“娶妻生子”之类的玩笑,新郎、新娘无论多么难堪,也不能发脾气;
 十三、礼成;
 十四、宾客入席就餐,新郎、新娘分别逐一向来宾恭敬喜酒。 婚联: 张灯结彩办喜事、龙飞凤舞喜盈门 春光练出鸳鸯谱、月夜香斟琥珀杯 诗题红叶同心句、酒饮黄花合卺杯 举案齐眉称乐事、雀屏中目证良缘 喜事喜筵斟喜酒、新成新屋迎新人 新屋喜新居绵延福海、佳期迎佳妇美满姻缘 合卺且行夫妇礼、调琴喜奏凤凰音 出水红莲开并蒂、向阳彩凤喜双飞 横联: 关睢雅化、鸾凤合鸣、百年之好、喜结良缘、福寿鸳鸯、五世其昌、举案齐眉
 ★大同风俗★之二--丧俗 古代大同的丧俗,礼仪相当繁琐。
 一般可以分为小敛、大敛、烧纸、送灯、辞灵、出殡、复三等程序。正如《大同县志》所述:“亲始殁,擗踊哭泣无数,小敛毕,讣于戚友,大功以上皆以麻括发,名曰:散头;家人裂布裹首,三日成服齐哀,以下各服其服,始大敛;殡于中堂,朝夕奠;每饭必祀。是日,亲戚、僚友,悉以楮纸吊慰,名曰:烧纸;是夜,哭讣于城隍庙,名曰:送灯;七日亲友赙奠,名曰:盛函,又曰:开吊;尤必延礼生行家奠;庶民之贫者多有七日、九日葬者,其富者也有经年而后葬者,非礼也。惟绅士家及庶民之知礼者,于百日内卜日治葬。葬期之前数日,讣期于亲友之,当会葬者。前三日亲友赙奠,名曰:辞灵;延礼生如开吊,及葬也如之,凡置灵座、设魂帛、立铭旌、绘容像、造明器、作神主、告迁柩、设遣奠、祀土神皆如制。但庶人崇尚佛事,既葬三日,主人祭于墓,名曰:复三,又回:圆墓。其绅士家亦有间三、五日即哭于墓者。” 解放以后,随着时代变迁,丧俗大为简化,尤其是1966年大同市建起火葬场后,土葬已逐渐淘汰,一般人员只采用召开追悼会的形式,亲朋好友前往致哀,然后将死者送到火葬场火化。这种文明简朴的葬礼形式,已逐渐为民间普遍接受。 其追悼会程序是:(司仪一人唱礼)
 一、追悼会开始,全体肃立;
 二、献花圈、献悼词;
 三、奏哀乐; 四、默哀(静默三分钟);
 五、致悼词; 六、向亡人行三鞠躬礼;
 七、焚花圈、焚悼词;
 八、礼成。
 丧葬挽联 驾鹤西归、音容犹在、寿老归真、德望常昭、勤劳一世、流芳千古、沉痛哀悼、壮志未酬、凋芳落秀 在世克己奉公 终身辛勤劳动 临终瞻念革命 一世淳朴为民 高风传乡里 一世精神归华表 亮节照后人 满堂血泪飞云天 传噩耗悲歌动地 想见音容空有泪 继遗志铁誓震天 欲闻教诲杏无声 寿终德望尚在 一夜秋风狂摧祖竹 身去音容犹存 三更凉露泪洒孙兰 抱孙昔日恩如海 深恩未报惭为子 承服今朝痛彻心 饮泣难消愧作人 半子情深 大厦悲倾梁大坏 游仙迹香 浓云惊把泰山迷 懿范堪夸 此去九泉空景仰 灵辆在驾 殊深半子痛哀思
 ★大同风俗★之三--出生俗 大同地区,在婴儿出生后,其外祖父和外祖母必须给新生婴儿赠送衣服、被褥、枕头、鞋袜等礼物。在孩子生下12天时,亲友中的妇女,要来看望孩子的母亲,名曰:打听。要给产妇带来些红糖、挂面、蛋糕等礼物,表示慰问。产妇家中也须设便饭招待客人。在产期内,忌讳外人进产房,尤其是忌讳外家男性进产家门,为了防止有人冒然闯进,特在门上挂个红布条,表示家中有产妇,禁止外人入内。在满月之前,要由婴儿之父母或者其它长辈给婴儿起一个名字,一开始要有个“乳名”,也称“小名”,叫起来不连姓,过几天再起个名字,也称“官名”,叫起来与姓相连,以后报户口、上学皆用此名。 婴儿生下一个月,父母要给过“满月”,一百天则要过“百日”,一周年还要过生日。
 过“满月”、“百日”和生日的时候,父母的亲朋好友都要带来礼品表示庆贺,同时也要设酒宴招待客人。 如今,独生子女为数最多,婴儿过“满月”、“百日”和生日都很隆重,有的还要大宴宾客,待到孩子长到12岁时,更是要庆贺一番,谓之“圆锁”。 出生贺词 千里家驹、天赐石麟、丹桂生香、麒麟呈祥、喜得千金、明珠入掌、禧庆弄璋、螽斯衍庆、祥微弄瓦、燕翼贻谋、瓜瓞延祥、喜添含饴 ★大同风俗★之四--名俗 每个孩子一生下来,父母都要给起个名字。大同地区给孩子起名字也有个风俗习惯,每位家长或父母都要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审美观点、兴趣爱好、期望景仰……等给孩子起名字,其标准要求是:读起来好听,叫起来响亮,写起来好看,回味起来寓意深远。能够达到这四条标准的要求,则为好名字。凡是好名字,一定都是自己喜欢,家人喜欢,更会博得别人喜欢。 那么,如何才能够达到以上的四条标准要求呢?笔者带着这一难题,走访了一些前辈、名流、专家、学者,综合起来,大致有以下五点规律:
 一、按家谱起名: 大同地区远在隋唐时期,儒家思想已有发展,一些名门望族逐步产生,他们为了炫耀自己家族威望,使之世袭相传,希望流芳百世,便著有家谱。书写家谱中,一般按照辈数记录祖辈的名字、官职、宦绩……等,每辈都可续记。这种续写家谱之风气,到明清时期更加盛行,不但名门望族有,就连一般小康之家也有,尤其在农村,更为普遍。每当孩子一生下来,先查其父属哪一辈?再查与小孩同辈的名字叫啥?小孩挨着兄弟姐妹的名字联系起来应该叫啥?便定为名字了。这种按资排辈起名字最讲究的家族,要属儒家孔、孟、曾、颜四大望族(即:孔丘、孟何、曾参、颜回四家)。根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于高祖十二年十二月“自淮南还,过鲁,以太牢(猪、牛、羊三牲各一)祭祀孔子”,以后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唐高宗李治、玄宗李隆基、北周太祖郭威、宋真宗赵恒、清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为了表示尊重儒学,都到曲阜祭祀过孔子,尤其是乾隆皇帝曾经先后八次朝孔,并于乾隆九年赐给孔府三十个字: 希言公彦承,弘闻桢尚衍。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1920年,孔子第76代衍孙孔令贻又续20个字: 建道敦安定,橘修肇益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自从乾隆皇帝赐字以后,不但孔府族人按此起名,而且孟府、曾府、颜府也都相随而来,均按此五十个字起名。自春秋以后,这四家子孙繁衍很多,遍布国内国外,大同地区也为数不少,他们在他乡异地相逢,只要一提名道姓,便知是哪一辈,叙罢辈分,定了称呼,便有酒宴招待,问明情况,如果经济困难,还要互相资助。
 二、按期望起名: 每个孩子一生下来,父母都对孩子的性格、气质、作为、事业等有个期望,有的期望功名利禄,有的期望荣华富贵,有的期望忠孝节义,有的期望仁智礼义信……等等,起名字时,就用这些词汇;对女孩子则是期望她温柔贤惠、如花似玉一般,因此起名时多用花、草、兰、珍、英、玲、枝、梅、娥、凤、钦、琴、霞、菊、桃、仙……等辞汇。
 三、按地点起名: 父母的祖籍地、孩子的出生地、出生时间、父母的结婚地点以及值得纪念的时间、地点都可以作为名字。比如某位解放军首长的儿子生在挺进太行山战斗中,为了纪念太行山战斗岁月,表达对太行山人民的无限深情,他便给孩子起了一个十分响亮的名字--太行;有个孩子出生时间是1960年,正是国困家贫之际,父母为了让他牢记在心,便给起个名字叫陆零;有个孩子父亲籍贯是陕西,母亲籍贯是山西,则给孩子起名叫秦晋;又有个家长生第一个女孩叫玲玲,生第二个孩子时,很希望养个男孩,谁知偏偏生了个女孩,这位家长就希望以后于万别再生女孩了,于是给这个女孩起名“止玲”,为了培养这个女孩有出息,将来放出花一样的芳香,又将禁止的止字上面加个草字头,恰好是个芷字,按字意来讲,是个开着小白花,放出芳香的白芷。这件事情乍听起来觉得有趣好笑,但从另一方面讲,也反映了起名字的一种思路。
 四、以巧遇起名: 孩子出生前后,父母做过什么好梦,出门时遇见什么事和物,有哪些值得纪念的,都是起名素材。比如有个孩子的母亲在临产时,梦见一条蛇,则给孩子起名梦龙;有个孩子父亲梦过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则给孩子起名大树;有的父母梦见黄金,则给孩子起名生金;无论梦见的事和物有多么不好,但为了取个吉祥,图个吉利,都把它圆成一个好兆头,并用“凶梦换吉梦”这句话来安慰自己。
 五、按敬仰景物起名: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审美观点,敬仰一定的景物,比如动物类有虎、豹、牛、龙、马等;植物类有松、柏、林、花、杨。柳等;山水类有山、海、江、峰、石、水等;矿藏类有金、银、铁、锡、玉等;颜色类有红、黄、蓝、白等;甚至自然现象类的光、亮、明、日、月等。按照这些景物起名字,效果也不错,尤其是近年来,独生于多,起名字可以不必考虑其兄弟姐妹的排列,随着社会的变迁,家族观念的逐渐淡泊,更用不着考虑堂叔伯兄弟姐妹名字的排列,孩子的父母可以随心所欲地给孩子起个满意的名字。
 ★大同风俗★之五--旺俗 大同地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它与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发生各种联系。因此,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 每逢春节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里面放柴,上面写个大红字条“旺气冲天”。
 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大人孩子们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孩子们也可以走街串巷观察评论火堆大小,谁家的火堆大,着的旺,谁家的旺气也大。正如清朝《大同县志》所述:“元旦,家家凿炭伐薪垒垒高起,状若小浮图。及时发之,名曰旺火,即省城达达火也。” 如今,生旺火之风俗习惯,在大同又有发展。不但在过年时生,就连平日办婚丧大事或者重大节日时都生,有的是在冬季为了取暖;有的是在夏季以图吉利。若论旺火规模之宏大,造型之讲究,当以怀仁旺火为最。它有四大特点:
 一、选煤精良。在元宵节前预选优质原煤,用机械或者人工挖掘出来,再精心切割成整齐方块;
 二、造型美观。必须聘请高明师傅将旺火垒成底小、肚大、顶尖、内空的宝瓶形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燃烧净尽而旺火不塌;
 三、逐年增高。为了达到一年胜似一年之喻意,要求垒砌旺火时,每年都要比前一年增高一些,具体增高的尺寸大小,则由主人心中的期望而定;
 四、规模庞大。每年怀仁县城内街道都要垒砌五六十座巨大旺火,其中最大者用80吨煤垒成,高达三丈,可谓规模庞大。 每逢元宵佳节华灯初上,这些旺火全部吐出长长火舌,直舔大地苍穹,红光耀眼,灿烂辉煌,恰似一条条吞云吐火的飞龙,邀游在锦绣人寰之中,给人们带来了“吉祥如意”、“发家致富”的预兆。因此,方圆百里的人潮都要赶来观看旺火,有的人还围着最大的旺火正转三圈,反转三圈,以图全家平安吉利,心想事成。这些繁华景象曾经轰动国外,一些港澳侨胞、国际友人也都接踵前来大饱眼福,为此载于吉尼斯世界纪录,为大同旅游区增添了新的色彩……
 同人说起大同,人们很快就想到了煤,还有云冈石窟。这些自然久负盛名,有对大同再多认识的还参观过上下华严寺、九龙壁、鼓楼等。但做为一个生活在这里三十多年的大同人,我只想说说自己对大同的感受。
 上小学年年过六一的时候,都要去云冈石窟的,没看出什么门头决道来,早已习惯了它的雄壮,伟岸。至于煤,生活的地方就出这个黑乎乎的碳,每天烧火都要先捣碎碳,对它的存在总有些视而不见。
 大同地处山西北端,七县四区星罗分部。在我认识里区别大同人是以发音来做为标准的。
 大同的人说话有个特点,卷舌不卷舌都是发不卷舌的音,前鼻音后鼻音不分。不过大同县的人虽然也说的是大同的那种土话音,但他们是分卷舌不卷舌的,还特别强调。你要是在大同买一件什么东西,人家跟你说:四块钱。你可要打听清楚了,一定要很必要的加上肢体语言,用手比划:是四?还是十?因为大同的通普话发出来的四和十的音是一样的。
 大同县傍着离市区不远,可以种些瓜果蔬菜贴补家用,日子倒也过得。而远离市区的阳高、天镇就不行了,那里土地贫瘠,农民的生活很是清贫,节约到了克刻的地步。
 吃着莜面山药蛋长大的左云人,说话时习惯带着一个重音。左云的男人脸上总是带着憨厚的笑,话很少,默默地承受着一切。左云的女人倒显得能说会道了。我一直佩服左云的女人,能把莜面翻出那么多花样来吃:推的窝窝,搓的鱼鱼,捏的饺饺,包着馅馅,擀的饨饨,搅的拿糕,压的饸酪……如果不是地地道道生于此长于此的左云人,是很难做得来的。
 浑源县有著名的北岳恒山,名胜奇景悬空寺,还有好吃的小媳妇凉粉,浑源也是出美女的地方,秀色可餐啊。浑源人口语习惯带个:囔缸。就是那个的意思。
 在我的心目中怀仁也是大同的一部分,虽说现在怀仁归了朔州。怀仁的人确实怀“仁”,男人重感情,性格稳重、仁厚,女人宽容、勤劳,任劳任怨。怀仁的名吃“糖干炉”也是一绝啊。
 大同城南生活的人习惯称自己为“川的人”。川的人地处于市周,土地也肥沃,还可以傍城增加点别的收入,自有一种特别的文花底蕴。川的人虽然也是属于郊区的,但川的人习惯于把自己跟郊区人区分开来。川的人喜欢盖一处整齐宽展的院落,院落中垒着花池,里面种着美人蕉,玫瑰花。他们不会向郊区的人种上葱之类的菜,他们有菜地。川的人也很节俭,当你走进院落,迎你的是一位穿着打补丁衣服的妇人,你不要吃惊,她就是这院子的女主人。
 郊区的男人普遍表现出来的是满不在乎,花钱满不在乎,吃饭满不在乎,交朋友满不乎,但他们又不乏情趣,通常说的是:回家逗老婆戏孩子去。把老婆和孩子放一块,也说明了他们的大男子主义。郊区的女人特别能干,她们屋里屋外样样拾掇的井井有条,虽然男人把她们跟孩子放在一个水平线上,但她们的骨子里却是巾帼不让须眉的。
 老大同人喜欢捣古,你要是问个路吧,他们就四大街,七小巷,七十二条绵绵巷。张嘴就是东街、西街、南街、北街。这里的“街”发的是“解”的音。上世纪最红的百货大楼在他们心中也是根深蒂固了,百货大楼也不叫百货大楼叫红旗商场。
 大同的男人是很豪爽的,喝酒拿钢化杯,白的喝过再喝啤的。什么时候说:“还没喝好!服务员!再拿酒来!”那就是已经喝大了。大同的男人很帅,很潇洒,他们习惯以吐痰为快,你要是瞪他一眼,他会很酷地说:“不吐不快,一吐为快。”
 大同美女也多。走在大街上,你就忙着回头吧,高挑的,小巧的,白俏黑袭人的,打扮时尚的,素洁大方的……冷不丁差一点撞上眼前的美女,你正惊慌不知所措的时候,美女轻启朱唇,娇笑低语一声:“陈色!”你那个美呀,大概能美上十天半个月吧。
 大同人婚丧嫁娶、圆锁、开业一切庆典都要吃一种食品,那就是油炸糕。糕,寓意为:高升旺长,节节高,高官厚禄。反正是跟高有连系的一切美好愿望吧。糕是最为讲究的一种食物。如果你来大同,主人待你的主食是糕,你也许会吃不惯,但你一定要知道,只有主人觉得你是贵宾、贵客才会给你做油炸糕吃。
 糕做起来是很复杂的,首先把黍子皮剥了,再磨成面,用凉水和成块垒状,均匀地铺在笼屉上蒸,蒸熟后用手猜(查了半天字典没有找到和这个土话发音相匹配的字)。猜糕是最难的活儿,我至今也学不会,太烫了。好的猜糕手只是用凉水凉一下手,手上并不带多少水,做出来的糕很劲道。然后,在猜好的糕表面抹点胡麻油,一会儿就起了一层小油泡泡。这叫素糕。有的人就喜欢吃素糕,就着炒鸡蛋或是肉汤汤,咕噜咕噜地下了肚。素糕揪成小块,包上馅,上锅炸。那叫油炸糕。糕馅也是有许多花样的,鸡蛋韭菜馅,黄豆芽胡萝卜馅,玫瑰豆沙馅等等。做豆沙馅也是很繁琐的,要用那种特选的红小豆,大火进,温火熬,做出来的馅要求看上去红红的、吃上去绵绵的。现在方便了,上超市买一袋豆沙馅,省掉很多工序。还可以包上糖,或者炸片片,炸出锅后上面撒白糖。桌子上早已摆了一盘红红绿绿的压桌菜:绿豆芽拌粉条,怎么样,馋了吧?
 二月二,龙抬头,是大同的主要民俗之一。
 大同旧时农历二月初二,清早,各户按当年治水龙钱的数目放置到茶壶内,所谓治水龙钱数目是指农历正月第一个辰日为初几,即是几龙治水;再就是以治水龙钱数来预测年景的好坏。各户提壶去井中汲水,打满水后边走边洒,到家门口停,将剩余的水和钱一起倒入水瓮,这就叫“引龙钱”。中午各家各户吃面条或土豆粉条,称为“挑龙尾”。这日,男女老少,修剪头发,名为“龙抬头”。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像“引龙钱”这一项活动就失去了它的功能。记忆里母亲多在这一日,买一块白豆腐,剥一棵正月栽的间年葱,豆腐一头插葱,一头插枚硬币,把其当做是龙,放置于水瓮或是水池边,引水进家。
 现在传统的二月二风俗,还是以推头,修剪头发最火爆,这日理发店多迎客进门,出来个个容光焕发,大有一切从头开始的感觉。不过多是男人推头的多,女人臭美,没几个舍的修剪的。
 二月二,总有种年的结束,来年开始的感觉,在心理上总觉过了二月二年就过完了。不过生活步伐的加快,春节的淡薄,传统和民俗在人们的心目中已不是那么重要。
 出处:民俗词鉴

3. 大同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特色

山西大同,我的家,传说中大同是个匪城,传说中大同只有黑漆漆的煤炭,传说中大同黄沙漫天.....
我告诉你,人说山西好风光,大同其实是个很美丽的地方,现在我来展示给大家!
         面积:市区面积2080平方公里人口:284.8万
大同市是国家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49年5月解放后,大同城区建为大同市,属察哈尔省。1952年11月重归山西省。1993年7月雁北行署撤销,与大同市合并,并将雁北行署下辖的部分县划归大同市。现辖有开发区、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等5个区和阳高县、天镇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左云县、大同县等7个县。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地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4′──114°33′,北纬39°03′──40°44′之间。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凉城县毗邻,西、南与本省朔州市、 忻州地区相连,东与河北省阳原、涞源、蔚县相接。
大同市地处晋、冀、蒙交界处,是闻名全国的"煤都"。区位条件比较优越,交通通信较为便利,矿产资源颇为丰富,旅游资源声誉中外,工业基础比较雄厚。全市国土总面积14112.5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700--1400米之间, 最高峰是阳高县六棱山主峰黄羊尖2420米,最低处为灵丘县冉庄河558米,市区海拔1000 米。境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丘陵、盆地、平川兼备。土石山区、丘陵区占总面积的79%。西北部山脉属阴山山脉和吕梁山脉,主要有双山、二朗山、云门山、采凉山等;东南部山脉属太行山脉,主要有恒山、太白山、六棱山等。全市一般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最高处为阳高县境内六棱山黄羊尖(海拔2420米),最低处为灵丘县境内花塔村冉河出口处(海拔558米)。桑干河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全市,形成了周围高、中间低、两山夹一川的槽型盆地。除桑干河外,境内主要河流还有属海河水系的御河、南洋河、壶流河、唐河和属黄河水系的苍头河。本市有蒙、满、回、藏、苗、朝鲜等少数民族,汉族人口占99.6%。
大同市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且寒冷干燥,夏季短暂且温热多雨,春秋凉爽,温差较大。年均气温5.5℃,极端最高气温37.7℃,极端最低气温-29.1℃;年平均降雨量在400毫米;无霜期100~156天。

大同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特色

4. 大同的风土人情故事

 大同民俗:
   大同风俗之一--婚俗 古代的婚姻,青年男女是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结合在一起,其婚姻礼节也是相当繁杂的。
  正如《大同县志》所述:“媒妁通言两家父母,既许诺,然后送庚帖合婚、卜日、下聘,名曰:换帖,即古问名,纳彩礼也;迎娶有日,行纳币礼,名曰:下茶;即以请期书附之,名曰:通书,即古纳吉、纳征。
  请期礼也;迎娶之前一日,婿家备肉、面纳于女家,俗谓其肉曰:离娘肉,面曰:离娘面,名曰:催妆;女家即以所资妆奁纳于婿家;及期,婿家备肩舆,择女眷中娴礼者二人以迎女,名曰:娶亲。
  女家也择女眷中娴礼者二人舆至婿门,名曰:送亲;绅士家行亲迎礼,庶人多不亲迎,仅以女眷摄之,婿则俟于门外而已;既迎入于中堂,外设香案行礼,婿拜,女不拜,名曰:拜天地,行合卺礼如古制;次日,新夫妇同拜先祖及父母及长族亲,名曰:拜堂,即古庙见舅姑礼也;是日,女家具酒馔送于婿家,即古馈舅姑礼也;婿见妇之父母,有于三日行者,有三五日后卜吉行者,女也随婿省亲,名曰:回门;至弥月也如之,女住一月乃还,名曰:住对月。
  此则俗礼也。
  ” 解放以后,随着时代变迁,大同地区的结婚礼节也比以前简化多了,但为了取结婚吉利,迎亲时,新郎一般要戴红花。
  傧相由新郎的姐夫或者好友担任,新郎要给新娘带去一根红布裤带,名曰:“喜结良缘”;带去一个瓶子,瓶中插一棵葱,名曰:“生根立后”;还要带五根肋骨的猪肉一块,叫做“离娘肉”,名曰:“五方吉庆”。
  新娘上车时,女方家中定要送给新郎家中一盘饺子,上面盖着纸剪的大红喜字,名曰:“合家欢乐”;与此同时,女方家中要将“离娘肉”劈出几根肋骨来交给新郎带回,表示婚后夫妻和睦,名曰:“筋骨不离”。
  新郎与新娘在举行婚礼时,院中悬挂五星红旗。
   其结婚典礼程序是:(司仪一人唱礼)
   一、结婚典礼开始;
   二、新郎、新娘和来宾入席就位;
   三、向新郎、新娘献花撒彩;
   四、鸣炮、奏乐;
   五、证婚人讲话(宣读结婚证书);
   六、主婚人讲话(家长向来宾致谢);
   七、介绍人讲话;
   八、来宾讲话;
   九、新郎、新娘向主婚人、证婚人、介绍人以及来宾行三 鞠躬礼;
   十、新郎、新娘互相行一鞠躬礼;
   十一、新郎、新娘介绍恋爱经过;
   十二、临时动议:凡是参加婚礼的人,都可向新郎、新娘提出各种玩笑难题,多属“娶妻生子”之类的玩笑,新郎、新娘无论多么难堪,也不能发脾气;
   十三、礼成;
   十四、宾客入席就餐,新郎、新娘分别逐一向来宾恭敬喜酒。
   婚联: 张灯结彩办喜事、龙飞凤舞喜盈门 春光练出鸳鸯谱、月夜香斟琥珀杯 诗题红叶同心句、酒饮黄花合卺杯 举案齐眉称乐事、雀屏中目证良缘 喜事喜筵斟喜酒、新成新屋迎新人 新屋喜新居绵延福海、佳期迎佳妇美满姻缘 合卺且行夫妇礼、调琴喜奏凤凰音 出水红莲开并蒂、向阳彩凤喜双飞 横联: 关睢雅化、鸾凤合鸣、百年之好、喜结良缘、福寿鸳鸯、五世其昌、举案齐眉
   大同风俗之二--丧俗 古代大同的丧俗,礼仪相当繁琐。
   一般可以分为小敛、大敛、烧纸、送灯、辞灵、出殡、复三等程序。
  正如《大同县志》所述:“亲始殁,擗踊哭泣无数,小敛毕,讣于戚友,大功以上皆以麻括发,名曰:散头;家人裂布裹首,三日成服齐哀,以下各服其服,始大敛;殡于中堂,朝夕奠;每饭必祀。
  是日,亲戚、僚友,悉以楮纸吊慰,名曰:烧纸;是夜,哭讣于城隍庙,名曰:送灯;七日亲友赙奠,名曰:盛函,又曰:开吊;尤必延礼生行家奠;庶民之贫者多有七日、九日葬者,其富者也有经年而后葬者,非礼也。
  惟绅士家及庶民之知礼者,于百日内卜日治葬。
  葬期之前数日,讣期于亲友之,当会葬者。
  前三日亲友赙奠,名曰:辞灵;延礼生如开吊,及葬也如之,凡置灵座、设魂帛、立铭旌、绘容像、造明器、作神主、告迁柩、设遣奠、祀土神皆如制。
  但庶人崇尚佛事,既葬三日,主人祭于墓,名曰:复三,又回:圆墓。
  其绅士家亦有间三、五日即哭于墓者。
  ” 解放以后,随着时代变迁,丧俗大为简化,尤其是1966年大同市建起火葬场后,土葬已逐渐淘汰,一般人员只采用召开追悼会的形式,亲朋好友前往致哀,然后将死者送到火葬场火化。
  这种文明简朴的葬礼形式,已逐渐为民间普遍接受。
   其追悼会程序是:(司仪一人唱礼)
   一、追悼会开始,全体肃立;
   二、献花圈、献悼词;
   三、奏哀乐; 四、默哀(静默三分钟);
   五、致悼词; 六、向亡人行三鞠躬礼;
   七、焚花圈、焚悼词;
   八、礼成。
   丧葬挽联 驾鹤西归、音容犹在、寿老归真、德望常昭、勤劳一世、流芳千古、沉痛哀悼、壮志未酬、凋芳落秀 在世克己奉公 终身辛勤劳动 临终瞻念革命 一世淳朴为民 高风传乡里 一世精神归华表 亮节照后人 满堂血泪飞云天 传噩耗悲歌动地 想见音容空有泪 继遗志铁誓震天 欲闻教诲杏无声 寿终德望尚在 一夜秋风狂摧祖竹 身去音容犹存 三更凉露泪洒孙兰 抱孙昔日恩如海 深恩未报惭为子 承服今朝痛彻心 饮泣难消愧作人 半子情深 大厦悲倾梁大坏 游仙迹香 浓云惊把泰山迷 懿范堪夸 此去九泉空景仰 灵辆在驾 殊深半子痛哀思
   大同风俗之三--出生俗 大同地区,在婴儿出生后,其外祖父和外祖母必须给新生婴儿赠送衣服、被褥、枕头、鞋袜等礼物。
  在孩子生下12天时,亲友中的妇女,要来看望孩子的母亲,名曰:打听。
  要给产妇带来些红糖、挂面、蛋糕等礼物,表示慰问。
  产妇家中也须设便饭招待客人。
  在产期内,忌讳外人进产房,尤其是忌讳外家男性进产家门,为了防止有人冒然闯进,特在门上挂个红布条,表示家中有产妇,禁止外人入内。
  在满月之前,要由婴儿之父母或者其它长辈给婴儿起一个名字,一开始要有个“乳名”,也称“小名”,叫起来不连姓,过几天再起个名字,也称“官名”,叫起来与姓相连,以后报户口、上学皆用此名。
   婴儿生下一个月,父母要给过“满月”,一百天则要过“百日”,一周年还要过生日。
   过“满月”、“百日”和生日的时候,父母的亲朋好友都要带来礼品表示庆贺,同时也要设酒宴招待客人。
   如今,独生子女为数最多,婴儿过“满月”、“百日”和生日都很隆重,有的还要大宴宾客,待到孩子长到12岁时,更是要庆贺一番,谓之“圆锁”。
   出生贺词 千里家驹、天赐石麟、丹桂生香、麒麟呈祥、喜得千金、明珠入掌、禧庆弄璋、螽斯衍庆、祥微弄瓦、燕翼贻谋、瓜瓞延祥、喜添含饴 大同风俗之四--名俗 每个孩子一生下来,父母都要给起个名字。
  大同地区给孩子起名字也有个风俗习惯,每位家长或父母都要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审美观点、兴趣爱好、期望景仰……等给孩子起名字,其标准要求是:读起来好听,叫起来响亮,写起来好看,回味起来寓意深远。
  能够达到这四条标准的要求,则为好名字。
  凡是好名字,一定都是自己喜欢,家人喜欢,更会博得别人喜欢。
   那么,如何才能够达到以上的四条标准要求呢?笔者带着这一难题,走访了一些前辈、名流、专家、学者,综合起来,大致有以下五点规律:
   一、按家谱起名: 大同地区远在隋唐时期,儒家思想已有发展,一些名门望族逐步产生,他们为了炫耀自己家族威望,使之世袭相传,希望流芳百世,便著有家谱。
  书写家谱中,一般按照辈数记录祖辈的名字、官职、宦绩……等,每辈都可续记。
  这种续写家谱之风气,到明清时期更加盛行,不但名门望族有,就连一般小康之家也有,尤其在农村,更为普遍。
  每当孩子一生下来,先查其父属哪一辈?再查与小孩同辈的名字叫啥?小孩挨着兄弟姐妹的名字联系起来应该叫啥?便定为名字了。
  这种按资排辈起名字最讲究的家族,要属儒家孔、孟、曾、颜四大望族(即:孔丘、孟何、曾参、颜回四家)。
  根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于高祖十二年十二月“自淮南还,过鲁,以太牢(猪、牛、羊三牲各一)祭祀孔子”,以后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唐高宗李治、玄宗李隆基、北周太祖郭威、宋真宗赵恒、清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为了表示尊重儒学,都到曲阜祭祀过孔子,尤其是乾隆皇帝曾经先后八次朝孔,并于乾隆九年赐给孔府三十个字: 希言公彦承,弘闻桢尚衍。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1920年,孔子第76代衍孙孔令贻又续20个字: 建道敦安定,橘修肇益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自从乾隆皇帝赐字以后,不但孔府族人按此起名,而且孟府、曾府、颜府也都相随而来,均按此五十个字起名。
  自春秋以后,这四家子孙繁衍很多,遍布国内国外,大同地区也为数不少,他们在他乡异地相逢,只要一提名道姓,便知是哪一辈,叙罢辈分,定了称呼,便有酒宴招待,问明情况,如果经济困难,还要互相资助。
   二、按期望起名: 每个孩子一生下来,父母都对孩子的性格、气质、作为、事业等有个期望,有的期望功名利禄,有的期望荣华富贵,有的期望忠孝节义,有的期望仁智礼义信……等等,起名字时,就用这些词汇;对女孩子则是期望她温柔贤惠、如花似玉一般,因此起名时多用花、草、兰、珍、英、玲、枝、梅、娥、凤、钦、琴、霞、菊、桃、仙……等辞汇。
   三、按地点起名: 父母的祖籍地、孩子的出生地、出生时间、父母的结婚地点以及值得纪念的时间、地点都可以作为名字。
  比如某位解放军首长的儿子生在挺进太行山战斗中,为了纪念太行山战斗岁月,表达对太行山人民的无限深情,他便给孩子起了一个十分响亮的名字--太行;有个孩子出生时间是1960年,正是国困家贫之际,父母为了让他牢记在心,便给起个名字叫陆零;有个孩子父亲籍贯是陕西,母亲籍贯是山西,则给孩子起名叫秦晋;又有个家长生第一个女孩叫玲玲,生第二个孩子时,很希望养个男孩,谁知偏偏生了个女孩,这位家长就希望以后于万别再生女孩了,于是给这个女孩起名“止玲”,为了培养这个女孩有出息,将来放出花一样的芳香,又将禁止的止字上面加个草字头,恰好是个芷字,按字意来讲,是个开着小白花,放出芳香的白芷。
  这件事情乍听起来觉得有趣好笑,但从另一方面讲,也反映了起名字的一种思路。
   四、以巧遇起名: 孩子出生前后,父母做过什么好梦,出门时遇见什么事和物,有哪些值得纪念的,都是起名素材。
  比如有个孩子的母亲在临产时,梦见一条蛇,则给孩子起名梦龙;有个孩子父亲梦过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则给孩子起名大树;有的父母梦见黄金,则给孩子起名生金;无论梦见的事和物有多么不好,但为了取个吉祥,图个吉利,都把它圆成一个好兆头,并用“凶梦换吉梦”这句话来安慰自己。
   五、按敬仰景物起名: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审美观点,敬仰一定的景物,比如动物类有虎、豹、牛、龙、马等;植物类有松、柏、林、花、杨。
  柳等;山水类有山、海、江、峰、石、水等;矿藏类有金、银、铁、锡、玉等;颜色类有红、黄、蓝、白等;甚至自然现象类的光、亮、明、日、月等。
  按照这些景物起名字,效果也不错,尤其是近年来,独生于多,起名字可以不必考虑其兄弟姐妹的排列,随着社会的变迁,家族观念的逐渐淡泊,更用不着考虑堂叔伯兄弟姐妹名字的排列,孩子的父母可以随心所欲地给孩子起个满意的名字。
   大同风俗之五--旺俗 大同地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它与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发生各种联系。
  因此,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
   每逢春节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
  里面放柴,上面写个大红字条“旺气冲天”。
   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
  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
  大人孩子们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
  孩子们也可以走街串巷观察评论火堆大小,谁家的火堆大,着的旺,谁家的旺气也大。
  正如清朝《大同县志》所述:“元旦,家家凿炭伐薪垒垒高起,状若小浮图。
  及时发之,名曰旺火,即省城达达火也。
  ” 如今,生旺火之风俗习惯,在大同又有发展。
  不但在过年时生,就连平日办婚丧大事或者重大节日时都生,有的是在冬季为了取暖;有的是在夏季以图吉利。
  若论旺火规模之宏大,造型之讲究,当以怀仁旺火为最。
  它有四大特点:
   一、选煤精良。
  在元宵节前预选优质原煤,用机械或者人工挖掘出来,再精心切割成整齐方块;
   二、造型美观。
  必须聘请高明师傅将旺火垒成底小、肚大、顶尖、内空的宝瓶形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燃烧净尽而旺火不塌;
   三、逐年增高。
  为了达到一年胜似一年之喻意,要求垒砌旺火时,每年都要比前一年增高一些,具体增高的尺寸大小,则由主人心中的期望而定;
   四、规模庞大。
  每年怀仁县城内街道都要垒砌五六十座巨大旺火,其中最大者用80吨煤垒成,高达三丈,可谓规模庞大。
   每逢元宵佳节华灯初上,这些旺火全部吐出长长火舌,直舔大地苍穹,红光耀眼,灿烂辉煌,恰似一条条吞云吐火的飞龙,邀游在锦绣人寰之中,给人们带来了“吉祥如意”、“发家致富”的预兆。
  因此,方圆百里的人潮都要赶来观看旺火,有的人还围着最大的旺火正转三圈,反转三圈,以图全家平安吉利,心想事成。
  这些繁华景象曾经轰动国外,一些港澳侨胞、国际友人也都接踵前来大饱眼福,为此载于吉尼斯世界纪录,为大同旅游区增添了新的色彩……
   同人说起大同,人们很快就想到了煤,还有云冈石窟。
  这些自然久负盛名,有对大同再多认识的还参观过上下华严寺、九龙壁、鼓楼等。
  但做为一个生活在这里三十多年的大同人,我只想说说自己对大同的感受。
   上小学年年过六一的时候,都要去云冈石窟的,没看出什么门头决道来,早已习惯了它的雄壮,伟岸。
  至于煤,生活的地方就出这个黑乎乎的碳,每天烧火都要先捣碎碳,对它的存在总有些视而不见。
   大同地处山西北端,七县四区星罗分部。
  在我认识里区别大同人是以发音来做为标准的。
   大同的人说话有个特点,卷舌不卷舌都是发不卷舌的音,前鼻音后鼻音不分。
  不过大同县的人虽然也说的是大同的那种土话音,但他们是分卷舌不卷舌的,还特别强调。
  你要是在大同买一件什么东西,人家跟你说:四块钱。
  你可要打听清楚了,一定要很必要的加上肢体语言,用手比划:是四?还是十?因为大同的通普话发出来的四和十的音是一样的。
   大同县傍着离市区不远,可以种些瓜果蔬菜贴补家用,日子倒也过得。
  而远离市区的阳高、天镇就不行了,那里土地贫瘠,农民的生活很是清贫,节约到了克刻的地步。
   吃着莜面山药蛋长大的左云人,说话时习惯带着一个重音。
  左云的男人脸上总是带着憨厚的笑,话很少,默默地承受着一切。
  左云的女人倒显得能说会道了。
  我一直佩服左云的女人,能把莜面翻出那么多花样来吃:推的窝窝,搓的鱼鱼,捏的饺饺,包着馅馅,擀的饨饨,搅的拿糕,压的饸酪……如果不是地地道道生于此长于此的左云人,是很难做得来的。
   浑源县有著名的北岳恒山,名胜奇景悬空寺,还有好吃的小媳妇凉粉,浑源也是出美女的地方,秀色可餐啊。
  浑源人口语习惯带个:囔缸。
  就是那个的意思。
   在我的心目中怀仁也是大同的一部分,虽说现在怀仁归了朔州。
  怀仁的人确实怀“仁”,男人重感情,性格稳重、仁厚,女人宽容、勤劳,任劳任怨。
  怀仁的名吃“糖干炉”也是一绝啊。
   大同城南生活的人习惯称自己为“川的人”。
  川的人地处于市周,土地也肥沃,还可以傍城增加点别的收入,自有一种特别的文花底蕴。
  川的人虽然也是属于郊区的,但川的人习惯于把自己跟郊区人区分开来。
  川的人喜欢盖一处整齐宽展的院落,院落中垒着花池,里面种着美人蕉,玫瑰花。
  他们不会向郊区的人种上葱之类的菜,他们有菜地。
  川的人也很节俭,当你走进院落,迎你的是一位穿着打补丁衣服的妇人,你不要吃惊,她就是这院子的女主人。
   郊区的男人普遍表现出来的是满不在乎,花钱满不在乎,吃饭满不在乎,交朋友满不乎,但他们又不乏情趣,通常说的是:回家逗老婆戏孩子去。
  把老婆和孩子放一块,也说明了他们的大男子主义。
  郊区的女人特别能干,她们屋里屋外样样拾掇的井井有条,虽然男人把她们跟孩子放在一个水平线上,但她们的骨子里却是巾帼不让须眉的。
   老大同人喜欢捣古,你要是问个路吧,他们就四大街,七小巷,七十二条绵绵巷。
  张嘴就是东街、西街、南街、北街。
  这里的“街”发的是“解”的音。
  上世纪最红的百货大楼在他们心中也是根深蒂固了,百货大楼也不叫百货大楼叫红旗商场。
   大同的男人是很豪爽的,喝酒拿钢化杯,白的喝过再喝啤的。
  什么时候说:“还没喝好!服务员!再拿酒来!”那就是已经喝大了。
  大同的男人很帅,很潇洒,他们习惯以吐痰为快,你要是瞪他一眼,他会很酷地说:“不吐不快,一吐为快。”
   大同美女也多。
  走在大街上,你就忙着回头吧,高挑的,小巧的,白俏黑袭人的,打扮时尚的,素洁大方的……冷不丁差一点撞上眼前的美女,你正惊慌不知所措的时候,美女轻启朱唇,娇笑低语一声:“陈色!”你那个美呀,大概能美上十天半个月吧。
   大同人婚丧嫁娶、圆锁、开业一切庆典都要吃一种食品,那就是油炸糕。
  糕,寓意为:高升旺长,节节高,高官厚禄。
  反正是跟高有连系的一切美好愿望吧。
  糕是最为讲究的一种食物。
  如果你来大同,主人待你的主食是糕,你也许会吃不惯,但你一定要知道,只有主人觉得你是贵宾、贵客才会给你做油炸糕吃。
   糕做起来是很复杂的,首先把黍子皮剥了,再磨成面,用凉水和成块垒状,均匀地铺在笼屉上蒸,蒸熟后用手猜(查了半天字典没有找到和这个土话发音相匹配的字)。
  猜糕是最难的活儿,我至今也学不会,太烫了。
  好的猜糕手只是用凉水凉一下手,手上并不带多少水,做出来的糕很劲道。
  然后,在猜好的糕表面抹点胡麻油,一会儿就起了一层小油泡泡。
  这叫素糕。
  有的人就喜欢吃素糕,就着炒鸡蛋或是肉汤汤,咕噜咕噜地下了肚。
  素糕揪成小块,包上馅,上锅炸。
  那叫油炸糕。
  糕馅也是有许多花样的,鸡蛋韭菜馅,黄豆芽胡萝卜馅,玫瑰豆沙馅等等。
  做豆沙馅也是很繁琐的,要用那种特选的红小豆,大火进,温火熬,做出来的馅要求看上去红红的、吃上去绵绵的。
  现在方便了,上超市买一袋豆沙馅,省掉很多工序。
  还可以包上糖,或者炸片片,炸出锅后上面撒白糖。
  桌子上早已摆了一盘红红绿绿的压桌菜:绿豆芽拌粉条,怎么样,馋了吧?
   二月二,龙抬头,是大同的主要民俗之一。
   大同旧时农历二月初二,清早,各户按当年治水龙钱的数目放置到茶壶内,所谓治水龙钱数目是指农历正月第一个辰日为初几,即是几龙治水;再就是以治水龙钱数来预测年景的好坏。
  各户提壶去井中汲水,打满水后边走边洒,到家门口停,将剩余的水和钱一起倒入水瓮,这就叫“引龙钱”。
  中午各家各户吃面条或土豆粉条,称为“挑龙尾”。
  这日,男女老少,修剪头发,名为“龙抬头”。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像“引龙钱”这一项活动就失去了它的功能。
  记忆里母亲多在这一日,买一块白豆腐,剥一棵正月栽的间年葱,豆腐一头插葱,一头插枚硬币,把其当做是龙,放置于水瓮或是水池边,引水进家。
   现在传统的二月二风俗,还是以推头,修剪头发最火爆,这日理发店多迎客进门,出来个个容光焕发,大有一切从头开始的感觉。
  不过多是男人推头的多,女人臭美,没几个舍的修剪的。
   二月二,总有种年的结束,来年开始的感觉,在心理上总觉过了二月二年就过完了。
  不过生活步伐的加快,春节的淡薄,传统和民俗在人们的心目中已不是那么重要。
   出处:民俗词鉴
   

5. 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历史上的名人真的很多吗?

李存孝:(858―894年),代州飞狐(今大同市灵丘县)人,唐末著名的猛将,武艺非凡,勇猛过人。
李存孝,原名安敬思,粟特族,因天生神力、武艺超群,被唐末晋王李克用收为义子,成为“十三太保”中最有名的,人称“飞虎将军”。
“王不过霸、将不过李”,“霸”是指西楚霸王项羽,“李”正是李克用,史书将李克用的战力与项羽齐名。李存孝的武力在五代十国时期排名第一,勇冠三军,所向无敌,带病出战当时武力第二的王彦章仅几个回合就取胜。并有野史说他曾“十八骑兵取长安”,可见其战力之高。最终遭反间计与李克用反目,被五马分尸而死。
李存孝“十三太保”的故事在大同、朔州一代广为流传,李存孝故里的碑刻依然留存在山西省灵丘县,因旧碑年代过于久远,在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制新碑取代,现存于赵武灵王墓园内。
李存孝因极为传奇的武力和经历,在民间传说、武侠小说、戏曲和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

李存孝
毕士安
毕士安:(938年-1005年),代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人。北宋初年宰相、诗人,本名毕士元,字仁叟,小字舜举。
宋真宗时,任宰相,向皇帝赵恒力荐寇准,使寇准得以被重用。毕士安与寇准同为北宋宰相,支持寇准决策,在契丹军队南下时,规劝宋帝不要南逃,又力主宋真宗北上亲征契丹,才有后来“澶渊之盟”100多年的和平,使宋朝得休养生息的机会,解除内忧外患。
如果没有毕士安的力荐,寇准恐怕难有出头之日,北宋消极抗战的态度定会逃往东南偏安一隅,北宋的江山势必受到很大不利影响。

澶渊之盟
佘太君
佘太君:北宋云中人,抗辽名将,原名折赛花,因“折”不吉利改姓为“佘”。
佘赛花是名将折德扆之女、名将杨业(杨继业)之妻、名将杨延昭之母,著名杨门将中真正的抗辽女将。与穆桂英等其他杨门女将不同,佘太君历史上确有其人,而在众多戏曲、小说以及影视作品的渲染后,佘太君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代代相传。

戏曲佘太君形象
曹文诏
曹文诏:(?—1635年),山西大同人,明末名将,骁勇善战、勇猛过人、知兵善战,被称为“万人敌”、“明末第一良将”。
曾任临洮总兵,山西总兵,大同总兵,在崇祯年间,镇压农民起义时,军功卓著,威震四方。最终被敌寇埋伏包围,寡不敌众,突围中杀敌几十人后,因体力不支自尽。

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历史上的名人真的很多吗?

6. 大同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非物质文化遗产,名人

地处雁门关外的大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古代农耕文明与游牧民族激烈冲突的战场,绝塞烽烟为大家介绍大同历史上发生的几次重大战争:汉高祖白登之战;汉武帝马邑之谋;北魏参合陂之战;李靖定襄袭击战;李克用起兵代北;杨业血战陈家峪;明英宗大同之战;明代右玉保卫战;李自成进军大同;姜总兵大同抗清
大同历史名人为大家介绍大同地区的十位历史名人和大同的名人之墓:鲜卑骄子拓跋宏;慧眼皇后娄昭君;骑射美男独孤信;文献皇后独孤氏;五代名将折从阮;巾帼英雄折太君;清代勇烈公任举;治河专家栗毓美;宣统帝师李殿林;反清名将宋世杰;大同地区名人之墓

 大同素有龙壁之城的美称,至今还存有龙壁九座之多,龙壁之城为大家介绍其中几座龙壁的历史、风格以及它们的图片:大同龙壁概述;县文庙一龙壁;观音堂三龙壁;兴国寺五龙壁;县文庙五龙壁;代王府九龙壁

    古代碑刻是大同丰富而灿烂的文化遗迹中的一部分,碑刻艺术为大家介绍包括文征明、朱熹等人绝对值得一看的八座碑记:司马金龙墓表墓志;云冈石窟造像题记;元淑墓志;封和要墓志铭;比丘尼昙媚造像记;朱熹易系辞碑;文征明太湖诗碑;恒山壮观碑

    民俗风情为大家介绍大同地区的民风民俗、土特名产、民居式样、戏曲艺术以及旧时庙会等。民风民俗主要介绍大同婚俗;大同丧俗;大同出生俗;大同起名俗;大同农事俗;春节生旺火。土特名产主要介绍:大同土产综述;大同铜器;三黄二白。大同民居主要介绍:大同四合院;南街穿心院;大同街巷漫谈。大同戏曲主要介绍:道情;二人抬;耍孩儿;罗罗腔;北路梆子;大同戏剧史。旧日风俗主要介绍:皇后之乡大同;旧大同的晾脚会;旧大同的城隍庙会;旧大同的其他庙会

7. 大同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非物质文化遗产名人

 ——大同历史文化
  大同市,一个浓缩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都。
  公元前三世纪:赵武灵王就“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置云中、雁门、代郡”。
  秦始皇北逐戎狄,在大同城西“筑城武周塞内以备胡”。
  公元四世纪末:控制了黄河流域以北大部分地区的拓跋鲜卑便:迁都平城,始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修长城,凿石窟,历经七帝96年。
   
  大同遂即成为当时我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佛教的中心,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繁荣。
  之后的1500年:大同先后为北魏京师、辽金陪都、元封西京,明立藩王,清颁重镇。
  江山更迭,几番易名,不失“北方锁钥”;长城抗争,几番狼烟,更有“大同士马甲天下”。
  1277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大同,盛赞“大同是一座宏伟而美丽的城市”。
  1372年:朱元璋第十三太子朱桂藩镇大同,在北魏平城旧址以南重工业建云中城池,即今大同古城,其规模,其奇特,为我国北方所少见。
  1438-1571年:明王朝对蒙古各族采取怀柔和亲政策,在大同三设马市,数辟月市,久立小市,应允鞑靼“通贡”,促进了长城内外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
  大同成为蒙疆胡族与中原地区经济交往的集散地和塞外商埠,再次出现难得的繁荣局面。
  直到近代,大同易货贸易与通货贸易依然兴盛,吸引了全国众多的谊商巨贾。
   

大同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非物质文化遗产名人

8. 大同的文化韵味和人文传统

大同,山西省省辖市,是中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首批13个较大的市之一、中国九大古都之一、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中国雕塑之都、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

1、方言
大同方言属于晋语。就全部晋语来说,按当前普遍认同的说法,大同方言属于大同包头片(主要分布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中部);就山西境内的晋语来说,大同方言属于以大同为中心的云中片。大同方言主要包括的大同市区、大同县、天镇、阳高、左云、右玉、山阴、怀仁等区域。浑源、灵丘方言列入山西方言五台片,广灵方言属河北语系,列入北方官话区。


2、民俗
生旺火:大同地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它与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发生各种联系。因此,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每逢春节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等到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大人孩子们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通常谁家的火堆大,着的旺,谁家的旺气也大。
游八仙:游八仙是大同特有的一项民俗活动,始于明朝,每年的正月初八当地百姓家都会扶老携幼,聚集在寺庙和道观里,祈求来年的健康和平安。有着“游八仙,去百病“的说法。在大同市街头,滚滚人流遍布大街小巷,市民走出家门感受春节期间的欢乐。市区内的华严寺和圆通寺内,上香拜佛祈求一年平安的市民络绎不绝地出出进进,将寺院挤得水泄不通。


3、节庆


1)大同春节文化庙会

时间:每年正月
介绍:庙会汇集秧歌、二人台、锣鼓、川剧等多种艺术表演,展出剪纸、泥塑、刺绣、凉粉等多类民间或地方工艺品及特色小吃。
2)大同云冈文化艺术节
时间:每年8月
介绍:以展示中国传统宗教文化以及优美的塞外风光为主。旅游节包括晋北景点展示、文体盛事表演、城市交往、旅游观光揽胜推介、大同旅游项目招商等活动。


4、工艺
1)大同铜器
大同铜器历史悠久,久负盛名。历史上有“五台山上拜佛,大同城内买铜”之说。大同铜器已有25大系列,235个品种,458个花色,主要有铜火锅、酒具、宫廷餐具、铜牌匾等。大同铜器不仅在国内各地受欢迎,而且还畅销于日本、马来西亚、德国以及港澳地区。1973年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大同时,曾以大同铜火锅相赠。
2)广灵剪纸
广灵剪纸作为中国民间剪纸三大流派之一,以其生动的构图、传神的表现力、细腻的刀法、考究的用料与染色、精细的包装制作工艺,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在中国剪纸中占有重要地位。2009年,广灵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部分申报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