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跟我解释一下练气 筑基 金丹 元婴 等等这些名词是什么

2024-05-19 07:00

1. 谁能跟我解释一下练气 筑基 金丹 元婴 等等这些名词是什么

1,小说家语,当不得真。
2,金丹、元婴等作为修真小说中的阶段划分,起自《缥缈之旅》。这小说文笔剧情也就一般,但创造的修真9阶段(包括金丹元婴等)、飞升成仙、再飞升成神、修真界是个大宇宙有很多修真星等等说法被一茬又一茬的写手用了又用,结果好多人真以为是道教说法了。
3,金丹在道教里也讲,但不同时期流派具体指的不同。大约的说(并不是全部),唐宋及以前,外丹家练的金丹约等于不死药,又叫还丹、龙虎丹等等,基本上属于炼出来吃了就能升仙的(当然只是理想上存在)。而到了宋元之后,外丹看来不顶事,好多道士转炼内丹,基本上属于炼出来就是得道的标志了。不过炼出来是否就成仙,这个说法不一。
4,元婴这词我看明代中期以前的道经还没有提的。但是婴儿这个词在道经中常用。老子就说"复归婴儿",指的是修炼得道的一种状态,如婴儿一般复归先天,到了这个时候刀兵不入、虎兕不伤,入火不焚、入水不溺,是对得道状态的形容。因为道教讲究逆天,"顺成人逆成仙,都在其中颠倒颠",所以复归婴儿就是形容这个"逆"的过程,不是修真小说里说的真的修出个元婴。后来也用"怀胎"、"产子"等词形容修内丹的过程,一样不是实指。
5,总之修真小说里的金丹元婴都是写手自己YY的不要信。读道教方向硕博+看小说这些年来,唯一一个我能看到真有道教文化底子的写手是徐公子,他的书中很多地方与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非常契合,但是也有不少自己添的YY的东西(而且徐公子的很多说法偏教内角度解释,和学术界看法还是有不同)。我了解的除了徐公子之外基本上没有真懂道教的写手了,所以修真小说看看得了不要深究更别当真。

谁能跟我解释一下练气 筑基 金丹 元婴 等等这些名词是什么

2. 谁能跟我解释一下练气 筑基 金丹 元婴 等等这些名词是什么

1,小说家语,当不得真。
2,金丹、元婴等作为修真小说中的阶段划分,起自《缥缈之旅》。这小说文笔剧情也就一般,但创造的修真9阶段(包括金丹元婴等)、飞升成仙、再飞升成神、修真界是个大宇宙有很多修真星等等说法被一茬又一茬的写手用了又用,结果好多人真以为是道教说法了。
3,金丹在道教里也讲,但不同时期流派具体指的不同。大约的说(并不是全部),唐宋及以前,外丹家练的金丹约等于不死药,又叫还丹、龙虎丹等等,基本上属于炼出来吃了就能升仙的(当然只是理想上存在)。而到了宋元之后,外丹看来不顶事,好多道士转炼内丹,基本上属于炼出来就是得道的标志了。不过炼出来是否就成仙,这个说法不一。
4,元婴这词我看明代中期以前的道经还没有提的。但是婴儿这个词在道经中常用。老子就说"复归婴儿",指的是修炼得道的一种状态,如婴儿一般复归先天,到了这个时候刀兵不入、虎兕不伤,入火不焚、入水不溺,是对得道状态的形容。因为道教讲究逆天,"顺成人逆成仙,都在其中颠倒颠",所以复归婴儿就是形容这个"逆"的过程,不是修真小说里说的真的修出个元婴。后来也用"怀胎"、"产子"等词形容修内丹的过程,一样不是实指。
5,总之修真小说里的金丹元婴都是写手自己YY的不要信。读道教方向硕博+看小说这些年来,唯一一个我能看到真有道教文化底子的写手是徐公子,他的书中很多地方与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非常契合,但是也有不少自己添的YY的东西(而且徐公子的很多说法偏教内角度解释,和学术界看法还是有不同)。我了解的除了徐公子之外基本上没有真懂道教的写手了,所以修真小说看看得了不要深究更别当真。

3. 怎么练气?丹田之气?

历代气功家多主张意守下丹田;因为这个部位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位于人体中心,是任脉、督脉、冲脉三脉经气运行的起点,十二经脉也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丹田而输入本经,再转入本脏。下丹田是真气升降、开合的基地,也是男子藏精,女子养胎的地方。《难经》认为: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所以气功家多以下丹田为锻炼、汇聚、储存真气的主要部位。人的元气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周流全身,以推动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人体的强弱,生死存亡,全赖丹田元气之盛衰。所以养生家都非常重视保养丹田元气。丹田元气充实旺盛,就可以调动人体潜力,使真气能在全身循环运行。意守丹田,就可以调节阴阳,沟通心肾,使真气充实畅通八脉,恢复先天之生理机能,促进身体的健康长寿。 

意守丹田的时候,总是胡思乱想不能集中注意力到丹田怎么办?怎样把注意力集中到丹田?
想着有气顺着任脉进入下丹田 你当先以舌扣齿三十六 再赤龙搅水三周 以津液导气神入丹田 再数息后自然而然 进如天人合一 不要克意去想丹田 要顺气而行气到哪神到哪 因为气最后会下归丹田 

如何意守丹田
方法是两眼轻闭,意想双眼顺着鼻尖,轻轻“内视”肚脐里的“下丹田”,每次练功半小时到一小时。我是采取直立的姿势练功的,刚开始学功,意守丹田没有明显的感觉。但是两脚经常发痒,收功后就不痒了;有时候两手掌很重,有时候整个人也好象很重,不知不觉变成站桩形式;有时候两腿发抖……收功的方法是两手掌轻压下丹田位置,心里反复的默念:我要收功了、我要收功了
直到精神恢复正常、轻轻活动一下关节就行了。 

丹田出现热感之后,许多疑问就迎刃而解了:丹田在什么位置?发热的那个地方就是丹田。怎么意守?保留住丹田部位那种温热感,就是意守。丹田发热之后,接下来该怎么炼呢?还是意守丹田。这个“意守”不是全神贯注的意守,是“似守非守”,也即是心理清清楚楚知道丹田部位有温热的感觉就行了。是意守那个温热的感觉,不是意守丹田那个位置。到这个层次的炼功者,随时随地都可以意守丹田。我这样说是方便说,说“意守”,其实不必很用意,是自然而然的感知,这就叫“似守非守”。 
练功历程1\2
意守下丹田的奥秘 

意守丹田,简单地说,就是排除杂念,全神贯注到丹田的部位,耳无闻,目无视,鼻无嗅,心不外驰,专心体会真气之活动。 
在炼气功时,首先要注意精神集中,意守丹田。丹田在小腹正中,脐下三寸,为吾人生命力的泉源。在调整呼吸以后,由呼气运动,推动真气下行,集中在丹田之内。丹田内真气充满,则可以贯通督脉,所谓“积气冲关”则可以进入高深之境界。 
所谓意守,就是心不外驰,精神集中。守字有定的意义在里,也就是《尚书》说的“唯精唯一,允执厥中”;《大学》上所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佛家说的“止观”,孟子提出“求放心”都是指意守而言。俗语说“锁心猿、拴意马”,也是意守。《内功经》上说得更具体:“泰出崩于前而不动,猛虎啸于后而不惊”。《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精神内守,就是意守丹田。孔子告诉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四个勿字,也就是意守的具体办法。《书经》所云:“念兹在兹,释兹在兹,永言兹在兹”,更指出意守之办法。 

答案补充
丹田二字始自道家,儒、释并无此语。按丹田的释义,是一种奇妙的药品,它是由许多健身祛病的药品中,提炼出来的精华,疗效极高的物质。所以世传为“妙药灵丹”,因为它能祛病延年,所以在人身机体中经过生理变化所产生的生活动力——真气,道家与医家也称之为“丹”。所谓“丹田”就是汇集丹的处所,在人体中是一个最重要的部位,为生命动力的泉源。 
“丹田”的位置,一般文献记载,在脐下三寸,小腹正中线,为任脉之关元穴。居膀胱之后,直肠之前,有腹壁下动静脉,分布着第十一、十二肋间神经前皮枝,深部容小肠,为小肠经之募穴;是三阴任脉之会。类似一个夹室,气冲则升,气虚则合,为任、冲、督三脉之发源地。是全身经气聚集之处,故又名“气海”。也叫血室、命门、血海、大海、子宫、关原、下纪、精露、大润、大中、丹田。 
“丹田”为男子藏精之所,女子受胎之地,人的性命由此产生,发育、成长,故又名生门、胞门。在《针灸经》上注释:能治带下经病、不孕无子、恶露不尽、尿血、卒中、脱症、淋浊、疝痛、遗精、遗尿、虚劳、 羸弱。 另外有一说:两眉中间天心穴为上丹田。《内功经》云:“气沉海底,光聚天心。”因为气功到一个相当阶段,两眉中间会发现亮光。又有一个说法,心口窝巨阙穴处为中丹田。因为气功练习,初步要注意气下到心口窝。在巨阙穴上,首先有发热感。而巨阙穴又为心经之募穴,主治心痛、反胃、惊搏、健忘。《内功经》云:“目视心宫,气注大海。”《针灸学》上也有脐下寸半气海穴和脐下二寸石门穴为丹田之说。《中国医 
学大词典》说明:脐下三寸为丹田。在气功实践中,也体会到,大气沉到脐下三寸处,才活泼拨,圆滚滚,团聚旋转有无限生机 

快速找丹田【推荐】
丹田是什么,这个如同计算机硬件,可以不清楚构造和原理,能运用就行了。但丹田在哪里,许多初学者并不知道,或者说无从把握,只好自行摸索。
如果你要用一个工具,最好还是拆开包装壳,然后用,这样效果最好。当然你不知道如何拆,直接拿来用,许多次后,自然包装壳被磨损到打开。掌握丹田的位置也是如此。
很多人练气功或者武术或者其他,有些练习要把握到下丹田。

怎么练气?丹田之气?

4. 怎么练气?丹田之气?

下丹田是真气升降、开合的基地,也是男子藏精,女子养胎的地方。《难经》认为: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所以气功家多以下丹田为锻炼、汇聚、储存真气的主要部位。人的元气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周流全身,以推动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人体的强弱,生死存亡,全赖丹田元气之盛衰。所以养生家都非常重视保养丹田元气。丹田元气充实旺盛,就可以调动人体潜力,使真气能在全身循环运行。意守丹田,就可以调节阴阳,沟通心肾,使真气充实畅通八脉,恢复先天之生理机能,促进身体的健康长寿。
想着有气顺着任脉进入下丹田 你当先以舌扣齿三十六 再赤龙搅水三周 以津液导气神入丹田 再数息后自然而然 进如天人合一 不要克意去想丹田 要顺气而行气到哪神到哪 因为气最后会下归丹田
方法是两眼轻闭,意想双眼顺着鼻尖,轻轻“内视”肚脐里的“下丹田”,每次练功半小时到一小时。我是采取直立的姿势练功的,刚开始学功,意守丹田没有明显的感觉。但是两脚经常发痒,收功后就不痒了;有时候两手掌很重,有时候整个人也好象很重,不知不觉变成站桩形式;有时候两腿发抖……收功的方法是两手掌轻压下丹田位置,心里反复的默念:我要收功了、我要收功了
直到精神恢复正常、轻轻活动一下关节就行了。
丹田出现热感之后,许多疑问就迎刃而解了:丹田在什么位置?发热的那个地方就是丹田。怎么意守?保留住丹田部位那种温热感,就是意守。丹田发热之后,接下来该怎么炼呢?还是意守丹田。这个“意守”不是全神贯注的意守,是“似守非守”,也即是心理清清楚楚知道丹田部位有温热的感觉就行了。是意守那个温热的感觉,不是意守丹田那个位置。到这个层次的炼功者,随时随地都可以意守丹田。我这样说是方便说,说“意守”,其实不必很用意,是自然而然的感知,这就叫“似守非守”。
练功历程1\2
意守下丹田的奥秘
意守丹田,简单地说,就是排除杂念,全神贯注到丹田的部位,耳无闻,目无视,鼻无嗅,心不外驰,专心体会真气之活动。
在炼气功时,首先要注意精神集中,意守丹田。丹田在小腹正中,脐下三寸,为吾人生命力的泉源。在调整呼吸以后,由呼气运动,推动真气下行,集中在丹田之内。丹田内真气充满,则可以贯通督脉,所谓“积气冲关”则可以进入高深之境界。
所谓意守,就是心不外驰,精神集中。守字有定的意义在里,也就是《尚书》说的“唯精唯一,允执厥中”;《大学》上所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佛家说的“止观”,孟子提出“求放心”都是指意守而言。俗语说“锁心猿、拴意马”,也是意守。《内功经》上说得更具体:“泰出崩于前而不动,猛虎啸于后而不惊”。《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精神内守,就是意守丹田。孔子告诉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四个勿字,也就是意守的具体办法。《书经》所云:“念兹在兹,释兹在兹,永言兹在兹”,更指出意守之办法。
答案补充丹田二字始自道家,儒、释并无此语。按丹田的释义,是一种奇妙的药品,它是由许多健身祛病的药品中,提炼出来的精华,疗效极高的物质。所以世传为“妙药灵丹”,因为它能祛病延年,所以在人身机体中经过生理变化所产生的生活动力——真气,道家与医家也称之为“丹”。所谓“丹田”就是汇集丹的处所,在人体中是一个最重要的部位,为生命动力的泉源。
“丹田”的位置,一般文献记载,在脐下三寸,小腹正中线,为任脉之关元穴。居膀胱之后,直肠之前,有腹壁下动静脉,分布着第十一、十二肋间神经前皮枝,深部容小肠,为小肠经之募穴;是三阴任脉之会。类似一个夹室,气冲则升,气虚则合,为任、冲、督三脉之发源地。是全身经气聚集之处,故又名“气海”。也叫血室、命门、血海、大海、子宫、关原、下纪、精露、大润、大中、丹田。
“丹田”为男子藏精之所,女子受胎之地,人的性命由此产生,发育、成长,故又名生门、胞门。在《针灸经》上注释:能治带下经病、不孕无子、恶露不尽、尿血、卒中、脱症、淋浊、疝痛、遗精、遗尿、虚劳、 羸弱。 另外有一说:两眉中间天心穴为上丹田。《内功经》云:“气沉海底,光聚天心。”因为气功到一个相当阶段,两眉中间会发现亮光。又有一个说法,心口窝巨阙穴处为中丹田。因为气功练习,初步要注意气下到心口窝。在巨阙穴上,首先有发热感。而巨阙穴又为心经之募穴,主治心痛、反胃、惊搏、健忘。《内功经》云:“目视心宫,气注大海。”《针灸学》上也有脐下寸半气海穴和脐下二寸石门穴为丹田之说。《中国医
学大词典》说明:脐下三寸为丹田。在气功实践中,也体会到,大气沉到脐下三寸处,才活泼拨,圆滚滚,团聚旋转有无限生机
快速找丹田【推荐】
很多人练气功或者武术或者其他,有些练习要把握到下丹田。

5. 丹田气是怎样炼成的

对练功者来说,丹田内气的练成是很关键的一步。丹田内气修炼法能帮助练功者做到气聚丹川,真阳形成,是尽快练成丹田内气的具体步骤。现将方法简介如下: 
      预备式:行、坐、立、卧姿均可,但以坐式的平坐或盘坐为主,放松人静,排除杂念,平心静气,自然呼吸。

丹田气是怎样炼成的

6. 怎么练气?丹田之气?

下丹田是真气升降、开合的基地,也是男子藏精,女子养胎的地方。《难经》认为: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所以气功家多以下丹田为锻炼、汇聚、储存真气的主要部位。人的元气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周流全身,以推动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人体的强弱,生死存亡,全赖丹田元气之盛衰。所以养生家都非常重视保养丹田元气。丹田元气充实旺盛,就可以调动人体潜力,使真气能在全身循环运行。意守丹田,就可以调节阴阳,沟通心肾,使真气充实畅通八脉,恢复先天之生理机能,促进身体的健康长寿。
想着有气顺着任脉进入下丹田 你当先以舌扣齿三十六 再赤龙搅水三周 以津液导气神入丹田 再数息后自然而然 进如天人合一 不要克意去想丹田 要顺气而行气到哪神到哪 因为气最后会下归丹田
方法是两眼轻闭,意想双眼顺着鼻尖,轻轻“内视”肚脐里的“下丹田”,每次练功半小时到一小时。我是采取直立的姿势练功的,刚开始学功,意守丹田没有明显的感觉。但是两脚经常发痒,收功后就不痒了;有时候两手掌很重,有时候整个人也好象很重,不知不觉变成站桩形式;有时候两腿发抖……收功的方法是两手掌轻压下丹田位置,心里反复的默念:我要收功了、我要收功了
直到精神恢复正常、轻轻活动一下关节就行了。
丹田出现热感之后,许多疑问就迎刃而解了:丹田在什么位置?发热的那个地方就是丹田。怎么意守?保留住丹田部位那种温热感,就是意守。丹田发热之后,接下来该怎么炼呢?还是意守丹田。这个“意守”不是全神贯注的意守,是“似守非守”,也即是心理清清楚楚知道丹田部位有温热的感觉就行了。是意守那个温热的感觉,不是意守丹田那个位置。到这个层次的炼功者,随时随地都可以意守丹田。我这样说是方便说,说“意守”,其实不必很用意,是自然而然的感知,这就叫“似守非守”。
练功历程1\2
意守下丹田的奥秘
意守丹田,简单地说,就是排除杂念,全神贯注到丹田的部位,耳无闻,目无视,鼻无嗅,心不外驰,专心体会真气之活动。
在炼气功时,首先要注意精神集中,意守丹田。丹田在小腹正中,脐下三寸,为吾人生命力的泉源。在调整呼吸以后,由呼气运动,推动真气下行,集中在丹田之内。丹田内真气充满,则可以贯通督脉,所谓“积气冲关”则可以进入高深之境界。
所谓意守,就是心不外驰,精神集中。守字有定的意义在里,也就是《尚书》说的“唯精唯一,允执厥中”;《大学》上所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佛家说的“止观”,孟子提出“求放心”都是指意守而言。俗语说“锁心猿、拴意马”,也是意守。《内功经》上说得更具体:“泰出崩于前而不动,猛虎啸于后而不惊”。《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精神内守,就是意守丹田。孔子告诉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四个勿字,也就是意守的具体办法。《书经》所云:“念兹在兹,释兹在兹,永言兹在兹”,更指出意守之办法。
答案补充丹田二字始自道家,儒、释并无此语。按丹田的释义,是一种奇妙的药品,它是由许多健身祛病的药品中,提炼出来的精华,疗效极高的物质。所以世传为“妙药灵丹”,因为它能祛病延年,所以在人身机体中经过生理变化所产生的生活动力——真气,道家与医家也称之为“丹”。所谓“丹田”就是汇集丹的处所,在人体中是一个最重要的部位,为生命动力的泉源。
“丹田”的位置,一般文献记载,在脐下三寸,小腹正中线,为任脉之关元穴。居膀胱之后,直肠之前,有腹壁下动静脉,分布着第十一、十二肋间神经前皮枝,深部容小肠,为小肠经之募穴;是三阴任脉之会。类似一个夹室,气冲则升,气虚则合,为任、冲、督三脉之发源地。是全身经气聚集之处,故又名“气海”。也叫血室、命门、血海、大海、子宫、关原、下纪、精露、大润、大中、丹田。
“丹田”为男子藏精之所,女子受胎之地,人的性命由此产生,发育、成长,故又名生门、胞门。在《针灸经》上注释:能治带下经病、不孕无子、恶露不尽、尿血、卒中、脱症、淋浊、疝痛、遗精、遗尿、虚劳、 羸弱。 另外有一说:两眉中间天心穴为上丹田。《内功经》云:“气沉海底,光聚天心。”因为气功到一个相当阶段,两眉中间会发现亮光。又有一个说法,心口窝巨阙穴处为中丹田。因为气功练习,初步要注意气下到心口窝。在巨阙穴上,首先有发热感。而巨阙穴又为心经之募穴,主治心痛、反胃、惊搏、健忘。《内功经》云:“目视心宫,气注大海。”《针灸学》上也有脐下寸半气海穴和脐下二寸石门穴为丹田之说。《中国医
学大词典》说明:脐下三寸为丹田。在气功实践中,也体会到,大气沉到脐下三寸处,才活泼拨,圆滚滚,团聚旋转有无限生机
快速找丹田【推荐】
很多人练气功或者武术或者其他,有些练习要把握到下丹田。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