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人们觉得金子银子值钱?为什么不是别的呢,古代货币是什么作为原料的?

2024-05-18 13:17

1. 古代为什么人们觉得金子银子值钱?为什么不是别的呢,古代货币是什么作为原料的?

最早的金子是泛指“五金”,即指:金、银、铜、铁、锡。因为产量太少,所以泛指货币概念。
      其实我国从未使用过金本位的货币制度,我国古代黄金一般都是用做装饰或作为有价保值的贵重物品进行储藏,其中大部分流入民间。
  
  在中国古代只有秦和西汉时期黄金作为法定货币出现过,而西汉是有记载的黄金使用最多的时代。那时黄金一般被做成饼状、麟趾或马蹄的形状,每斤约值一万钱,主要用于大额交易、储藏、赏赐、赎罪等,发生量相当的大。此处一斤万钱仅为大致比价,实际价格是以当年各郡守(两千石的官好象就是郡守一级的吧)所治理的郡县内十月份的平价黄金为标准换算的。因此每年的价格应该有所波动,而且各地的价格也可能有所不同。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在汉武帝时期发行的白金三品货币并不含黄金,这只不过是银锡的合金,很快就贬值废止使用了。
  
  到了王莽时期,从公元8年到公元23年,王莽以币制改革的方式大量的搜刮民间的黄金。例如一刀平五千每枚当五铢钱五千枚,以当时黄金一斤价值一万钱算,两枚一刀平五千可兑换黄金一斤。王莽用一两多的铜,就可强行收兑百姓一斤的黄金。有记载王莽灭亡时宫中藏有黄金达七十万斤之多,虽然我对这个数字存有疑虑,但是我觉得可以把这个作为自东汉开始民间黄金使用量减少的一个原因。另外自东汉起,我国就停止了将黄金作为机制货币的使用,这是为什么以后各时期的黄金使用量都没有西汉多的原因。而且另一种贵金属白银,开始在东汉以货币的形式流通。这使得在赏赐功臣或贿赂权贵时,黄金有了其他的替代品,此类事情在史料上可以找到相关记载。自东汉起直到魏晋六朝时期,时常的战乱以及政局的不稳定性都严重影响了黄金的开采,这也是此段时期黄金使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黄金使用量的减少是指大规模的使用减少了,而民间小量的流通仍然是没有间断过。
  
  黄金的低迷状况到了唐朝得到了改善,稳定的政局和旺盛的国力使黄金的使用又得到了增强。在大量的对外贸易中,黄金和白银成了主要的支付手段。由于唐朝实行的币制是钱帛本位制,因此黄金仍然主要充作保值手段,而白银也已开始作为流通货币使用,只不过使用范围很狭窄,使用量也不大。在这种情况下金、银、钱相互之间的兑换就必不可少,兑换业务便由此产生,而经营货币兑换业务的机构就是金银铺。
  
  两宋时期,白银已具有货币的各项职能,使用量进一步的增大,商品也开始出现以白银作为价值尺度来衡量的状况。这种状况到了元朝则全面得到发展,这主要是受到北方少数民族尤其是女真族和蒙古族的影响,因为这些少数民族一直是以白银作为货币来进行流通的。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不久,便铸了一批每个重五十两的元宝。元宝的名称虽然早在铜钱上用过,但白银的元宝,却是元朝宝货的意思。而此段时期黄金在使用上并没有什么变动。
  
  明代的货币制度归纳起来可以分为:钞、钱、银。明朝早期用钞不用钱,禁止民间以金银交易,后来改为以纸币为主,铜钱为辅,钱钞并用。到了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的流通更加广泛,尽管政府禁用金银交易,但民间一直在使用白银。到英宗正统年间,明政府对这种状况先是默认,后是被迫承认。由于在法律上允许了银的使用,白银的流通便公开化,朝野上下都使用白银,白银取得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成了正式通货,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白银流通制度,此时铜钱仍为辅币。与之相对应的是,随着白银的普遍使用,黄金渐渐退出了流通货币的范围,主要作为贮藏和装饰用了。
  
  清朝基本上继承了明朝的货币制度,实行银钱平行本位,大数用银,小数用钱,且银钱之间比价大体维持在一千文一两上下。政府的重点在用银,尤其不主张用钞。此时的各种交易中,已经极难再见到黄金的影子了。
       白银在民国币制改革后就不再铸造发行,当然因为国民党货币贬值,实际上一直到建国后才真正退出历史舞台。
  

古代为什么人们觉得金子银子值钱?为什么不是别的呢,古代货币是什么作为原料的?

2. 中国古代都是用金银,这么庞大的货币现在都到哪里去了?

中国是使用货币最早的国家之一,其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但是,中国货币的使用经过了一段很长的演变历程。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货币并不是一直以金银为主。
夏商时期的中国是以“贝”作为等价交换物。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分裂割据,各诸侯国都发行了不同的货币,如赵国的铲币,齐国刀币。秦朝统一天下后改用秦半两钱,这时期的货币其材质都不是金银。
至宋朝,货币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由于宋朝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传统的铜钱货币携带不便,不利于流通,以及铸造货币需要耗用大量的铜、铁。于是,政府发行了“交子”,即纸币。
金银真正开始普遍被当作货币交易的时期是在明朝,明朝时期金银货币开始在民间普及,如金元宝、银元宝。
那么,这些金银现在都去哪里呢?
大量流入民间收藏
由于金银在明朝之后开始被当作货币交易,至明末时期,中国的白银大约有4亿余两,民间白银交易非常普遍,而白银这类材质比较利于保存。许多白银流入民间得以收藏保存。以及,在古代,金银一般被作为赏赐品赠于有功绩的文成武将,而这些金银因各种原因,如战乱,军费等,辗转流入民间被收藏。
在民国时期,袁世凯发行“袁大头”,仅在民国四年和民国两年期间,就发行了75000万枚。这种货币是用银子制成的,在当时大量流通于市面,但流通时间并不长,后来成为了民间私藏品。到现在,很多家庭当中都留有了“袁大头”
深藏于帝王陵墓之中
在中国封建王朝时期,许多帝王在生前便会大兴土木建造自己的陵墓,以彰显皇权的威严,而在死后便会有大量的陪葬品被带去陵寝之中,这当中就包括了大量的黄金白银。
如在南昌海昏侯墓中就出土了黄金饼285枚,马蹄金66枚,金板20块,以及其它各类金器共378件之多。
而海昏侯仅仅是一位在位不到一个月的废帝,中国历史400多位皇帝,在他们的陵墓中又有多少黄金白银呢?封建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将多少黄金白银带入了秦始皇陵呢?恐怕无法估量,除了这些皇帝之外,许许多多的文臣武将在死后同样将许多的黄金白银带入墓中,而这些陵墓许多人为被发现,或者是发现了但由于技术原因并未开掘。可想而知有多少黄金白银还长眠于土中。
清末时期大量流入外国
清朝末年,英国为扭转在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局面,便开始用鸦片打开中国市场,无数鸦片流入中国,在导致国民丧志,军人颓废的同时,无数的黄金白银也就被流出国外。
为改变这种局面,大清政府令林则徐着手禁烟工作。但之后带来的就是著名的“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以大清战败为结局,此后,大清一蹶不振,与列强的战争都以战败收场。战败带来的便是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在这些条约中基本都牵扯到了赔偿白银这一条目。
如《南京条约》中赔款英军2100万两。
《天津条约》中赔款英军400万两白银。
《北京条约》中赔款英军800万两白银。
《马关条约》中赔款日本2亿两白银。
《辛丑条约》中赔款十一国4.5亿两白银,加上利息9.8亿。但实际支付了6.64亿两。
仅在这四条条约中就赔款了约12亿两,这还不包括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在北京城所抢掠的金银财物。

3. 为什么古时候用黄金为货币

  答: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讲,黄金拥有价值,即其凝结了人类的无差异劳动。从这个意义上将,不仅仅是黄金才能作为古代人类的货币,白银也可以,甚至石头也可以。有一个太平洋上的小岛上面不出产黄金等贵金属,但是盛产石料,所以在那个小岛上的货币就是经过磨制成一定形状的石料。那个岛叫雅浦,百度上应该能够查到。所以关键不是“是什么”的问题,而是具有多少价值,即凝结多少无差异劳动。
  货币的本质是债务,以黄金等贵金属为货币的形式本质上是“即时抵押品”。要说明这个概念必须说下现代货币。
  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后,货币就不再有法定含金量了,即货币本身跟贵金属已经没有法定意义上的关联,货币进入信用本位制时代。货币是国家欠民众的债务,现代货币的意义就是债券,即我们通常说的白条。央行发行货币,民众用产品和服务跟央行进行交换,而纸币什么都不代表就只代表国家欠我们的东西。
  与此同时,黄金就不同。国家严格控制黄金的开采,然后让黄金在市场上进行流通。我们用我们的产品换取国家的黄金货币,即国家依然是欠我们的产品或服务,但与此同时我们获得了黄金,这些黄金就是国家欠我们产品或服务的债务抵押。
  所以,综上所述,不管是不是黄金、石料或者纸币、白银,只要是货币就是国家欠我们的债务。纸币与其他的实物货币额度不同在于纸币没有抵押物。
  由此就能够明白,在早期的人类经济生活中,信用制度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人借给别人(国家)东西,必须有抵押,所以采用实物货币的形式。但是实物货币的缺点是效率低下,全社会交换X单位商品的代价是必须拥有2X的商品总量,其中X单位的商品和X单位的货币。所以现代在信用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用信用货币可以提升社会的经济效率。
  所以总的来说,古代采用黄金为货币是不得已而为之。

为什么古时候用黄金为货币

4. 为什么黄金从古至今都可当做货币

原因:黄金具有体积小、价值高、提炼难、耐腐蚀、容易分割、方便携带等特点,人类用黄金做货币就成为自然而然的选择。
(1)从考古来看,黄金货币起源于公元前3400年的古埃及,在世界各地的早期历史中,以黄金作货币的也非常寻常。
(2)近代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在全球各地的传播,黄金作为硬通货被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在19世纪初确立了金本位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铸造金币,以备人们随时用银行券兑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国际金融情况的变化,原来作为货币用的金币逐渐减少,改为铸造纪念币使用了。、
【TSD、M】

5. 金子在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中扮演什么角色

关于你的问题
具体细说~ 在殷商及西周时期,黄金主要作为装饰品,秦朝至西汉,黄金作为货币才开始日益盛行,之后唐宋时期,黄金的货币作用有上升,东汉魏晋南北朝至隋,黄金主要用于贮藏和装饰,元朝以后,黄金就不再作为货币流通!
1,黄金在中国历史上很少肩负货币这一职责!
2,中国历史最早的货币是贝壳,然后才是金属(主要是青铜)
3,黄金只是在16世纪英格兰银行成立时,以黄金作为基础作为增发纸币的依据
4,黄金在中国古代一般用作首饰类(工艺品和装饰品),还有就是用来赏赐的
5,金本位在上世纪70年代被世界金融废除,因为黄金有限,无法满足世界经济发展所需,现在黄金依然作为财富依据,是较好的实物保值,但不作为增发货币的基础

金子在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中扮演什么角色

6. 古代的金子能称为现金吗?

古代的金子(黄金),就是现金。
现金是通用的交换媒介,也是对其他资产计量的一般尺度;是立即可以投入流通的交换媒介。它具有普遍的可接受性,可以有效地立即用来购买商品、货物、劳务或偿还债务。因此,在金子作为流通的交换媒介的时代,金子就是现金。

7. 中国古代都是用金银,这么庞大的货币现在都到哪里去了?

中国是使用货币最早的国家之一,其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但是,中国货币的使用经过了一段很长的演变历程。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货币并不是一直以金银为主。
其实古代金子用的并不多,主要用的还是白银。因为除了大宗的货物交易或许会用到白银以外,基本上都是用铜钱进行交易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显而易见,金银的购买力比较的高,但是你日常生活中一般不会买价格特别高的商品,所以根本就用不到金银来作为交换。
举一个例子,假如你的日常消费仅限于早上路边摊吃个早饭,那么一般十块二十的零钱就能够满足你的需求了,根本就用不到一百面额的货币。古今同理,在古代也是这样。
而到了宋朝的时候,出现了纸质货币,一般面额也比较的大,而且有白银在后面充当准备金,所以人们即使进行大宗商品的交易基本上也只是会用这种钞票。

所以说,这个古代都是用金银的说法是不妥当的。
再说后一问,这么庞大的货币现在都到哪里去了?
既然答主前面提到的是金银,那么主要就来说说金银吧。
虽然金银是耐磨损的贵金属,但是仍然会有少量的磨损,就有一部分随着磨损烟消云散了,就像纸币一样,它是有生命周期的。

再说它们的贮藏渠道,无非就是官府与民间。
在民间的不断流通,除去损耗的,剩下的即使今天还有,也是非常的稀少了,基本上可以充当文物了,那么它们本身的价值也远远超出最初的价值了。

还有就是保存在官府的。明朝基本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白银流入国,世界上的白银源源不断的输入进来,令人咂舌。
但是清朝又赔偿给列强一大笔赔款,这些赔款都是以白银进行折算的,占到了国内白银总量相当一部分。

中国古代都是用金银,这么庞大的货币现在都到哪里去了?

8. 中国在古代,为什么要用金银做货币?

1、古代采用过很多货币,并不限于金银。最早的货币就是天然海贝。
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物物交换的时代。但是有时候受到用于交换的物资种类的限制,不得不寻找一种能够为交换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物品。这种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货币。牲畜、盐、稀有的贝壳、珍稀鸟类羽毛、宝石、沙金、石头等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都曾经作为货币使用过。
2、使用金属货币的好处是它的制造需要人工,无法从自然界大量获取,同时还易储存。数量稀少的金、银和冶炼困难的铜逐渐成为主要的货币金属。
经过长年的自然淘汰,在绝大多数社会里,作为货币使用的物品逐渐被金属所取代。某些国家和地区使用过铁质货币。马克思说过,货币天生不是金银,但金银天生是货币。

扩展资料:
在北宋年间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其后陆续出现有别的纸币:会子和关子,且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此外,对子钱、记监钱、记炉钱、记年钱亦应运而生。宋徽宗赵佶瘦金体御书钱堪称一绝。
辽国是由契丹族建立的国家,起初使用中原地区的货币,后来自铸币,以汉文作为为钱文,所铸的钱币多为不精。
西夏曾铸行过两种文字货币,一种是西夏文,叫“屋驮钱”;一种是汉文钱,形制大小与宋钱相似。西夏的钱币铸制精整,文字秀丽。
金国由女真族所建,曾统治过中国北方广大地区,其所铸钱币种类繁多,除用铜钱外,亦用纸币,均以汉文为币文。金国的钱币受南宋的影响较大。
在元代,纸币已成为基本流通货币,铜钱已不占有主要的地位,与此同时白银的流通量占有很大的比例。元朝的统治者信奉佛教,因此铸行一些小型的供养钱、庙宇钱供寺观供佛之用。
明代大力推行纸币——钞,明初只用钞不用钱,后来改为钱钞兼用,但明代只发行了一种纸币——大明宝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 (一种关于交换权的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