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后书3章8-13节经文解说

2024-05-18 11:06

1. 彼得后书3章8-13节经文解说

彼得后书3章8-13节经文解说:
【彼后三8】「亲爱的弟兄啊,有一件事你们不可忘记,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
    〔原文直译〕「亲爱的,这一件事你们却不可不理会:就是在主(眼中),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
    〔原文字义〕「忘记」隐藏起来,不令注意,存心不理会;「看」(原文无此字)。
    〔文意注解〕「亲爱的弟兄啊,」此称呼表示:(1)彼得以爱心为出发点,对本书信的读者提出劝勉的话;(2)下面(8~13节)所提的,与上面(1~7节)的重点不同,前面是驳斥假师傅对主再来的讥诮话,而这里是劝勉信徒如何看待主的再来。
          「有一件事你们不可忘记,」『有一件事』指主迟迟尚未成就他再来之应许的事;『不可忘记』意指理当从神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
          「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主看』按原文并无『看』字,意指时间对主而言;『一日如千年』意思如下:(1)对主而言,一日不会太短,他重视人们在每一天时间里所发生的事;(2)主以长远的眼光看待人们在每段时间里所发生的每一件事。
          「千年如一日,」本句引自诗九十4,可有如下的解释:(1)千年转瞬即逝,对主而言,时间不会太长;(2)主的耐心何其无限,虽然等待千年之久,却如同已过的昨日。
          总而言之,两句话合在一起告诉我们:(1)在主并没有时间长短的问题,只有成就他旨意的问题;(2)主的作为不受时间因素的限制,他可以耐心等待人们的配合;(3)主并没有肯不肯作、或能不能作的问题,而是人们的光景是否达到合适的地步(即时机)的问题。
    〔话中之光〕(一)神计算时日的方法和我们人不同,因此我们不能根据人的计算方法来衡量神的时间。
          (二)基督徒必须从神的角度来看待时间──既不轻忽那短暂的一日,也不因「长年如此」而不理会圣经中的预言。
 
【彼后三9】「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他是躭延,其实不是躭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
    〔原文直译〕「主所应许的决不躭延,像有些人以为他在躭延一样;其实他是宽容我们(或作你们),不愿任何人灭亡,却愿人人都悔改。」
    〔原文字义〕「尚未成就」(原文无此字);「躭延」推迟,迟钝,缓慢;「宽容」忍耐,恒忍;「沉沦」灭亡,失丧;「悔改」心意回转。
    〔文意注解〕「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主所应许的』指主再来的应许;『尚未成就』指主迟迟仍未再来。
          「有人以为他是躭延,」『躭延』意指『迟迟不兑现』,含有言而无信,或无能为力的意思。
          「其实不是躭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是躭延』意指问题不在于神;『宽容你们』意指问题乃在于人。主再来的应许所以仍未成就,并不是因为神那一方面发生变化,故意拖延,而是我们人这一方面尚未准备好迎接主的再来,迫使神以宽容为怀,等候我们改善自己。
          「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沉沦』有二意:(1)不信的罪人永远沉沦;(2)信徒的光景因未达神的标准,而受到神暂时的惩治(参林前三15;彼前四17~18)。『悔改』指心意的转变,从当前的失迷中转回真道(参雅五19~20)。
    〔话中之光〕(一)每一时刻都是神赏赐给人的机会──或得赦免,或被定罪,端视是否抓住神宽容的时机,一旦错过,悔恨已晚。
          (二)基督徒应当体会主的心,趁主未来之前,尽量引领沉沦在罪中的人悔改归向神。
          (三)神不但宽容罪人,让他们仍有机会悔改,其实更是宽容基督徒,使他们仍有机会预备好自己,可以安然见主(参14节)。
 
【彼后三10】「但主的日子要像贼来到一样。那日,天必大有响声废去,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烧尽了。」
    〔原文直译〕「但主的日子必要像夜间的贼一样来到。在那日,诸天必轰然一声地消失,(所有)元素都被高温(或作炽热)所熔化;地和其上的工程,都要被烧毁。」
    〔原文字义〕「日子」时候,一天;「来到」到达,来临;「大有响声」伴随巨大声音,破空巨响,飕飕声;「废去」过去,越过;「有形质的」元素,原则;「烈火」炽热;「销化」融化,消解,拆毁。
    〔文意注解〕「但主的日子要像贼来到一样,」『主的日子』指主再来降临的日子;『像贼来到』乃形容主的降临是在人们意想不到的时候突然来到,如同贼在人们不注意的时候出现一样(参帖前五2)。
          「那日,天必大有响声废去,」『那日』在此是指主的降临所带进的世界末日,根据别处圣经,主的再来并不立刻就带进世界末日,中间还有一千年的间隔(参帖前四16;启二十4~5);『天必有大响声废去』这是形容旧的天被废去之时的情景:(1)天要像书卷和衣服被卷起来(赛卅四4;来一12);(2)『大有响声』指旧天被卷起来时所发出的破空巨响。
          「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有形质的』指一切物质,相当于下一句中的『地和其上的物』,亦即地球本身和地球上一切物体(包括生物和无生物),以及包围地球的空气层;『被烈火销化』指一切属物质的东西都要『用火焚烧』(参7节),使之销化净尽。
          「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烧尽了,」『地和其上的物』相等于前句『有形质的』;『都要烧尽了』神清除一切旧造的方法,不再用洪水(参二5;创九11),乃是用火烧尽。
    〔话中之光〕(一)主何时再来,既然像贼一样,无人能够事先得悉,因此毋须推测其日期,根本都是瞎猜(参太廿四36)。
          (二)本节所述情景,不过是从时间的一端,遥看时间另一端将要发生的事,而未将另一端诸事的时间差距清楚交代,因此我们要注意,圣经中同一节经文所叙述的事情,有时不一定会同时发生。
          (三)既然一切有形质的都要销化净尽,所以基督徒不要过度注意那看得见的物质事物,而宜更多追求那看不见的属灵事物。
 
【彼后三11】「这一切既然都要如此销化,你们为人该当怎样圣洁,怎样敬虔,」
    〔原文直译〕「既然这一切都要如此熔化,你们就当(转而注意)怎样为人,以圣洁和敬虔的样式(生活),」
    〔原文字义〕「为人」行为,品行,行事,生活方式;「敬虔」敬畏,虔诚。
    〔文意注解〕「这一切既然都要如此销化,」『这一切』指我们今日所赖以生存的『地和其上的物』(参10节);『既然都要如此销化』意指既然是这么的不可靠,都要转眼成空,就不应当以这些为我们人生追求的目标。
          「你们为人该当怎样圣洁,怎样敬虔,」『为人』指整个行为和生活方式;『怎样圣洁』指为神而活的程度;『怎样敬虔』指活得像神的程度。
    〔话中之光〕(一)虚空的虚空,地上万事万物都是虚空,所以我们应当趁早记念造我们的神,敬畏他,谨守他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参传十二1,8,13)。
          (二)基督徒最要紧的是懂得分辨甚么是短暂的、甚么是永存的事物,生活为人以那永存的事物为导向,毕生致力讨神喜悦。
 
【彼后三12】「切切仰望神的日子来到。在那日,天被火烧就销化了,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镕化。」
    〔原文直译〕「期待并催促神的日子来临。因为在那日,诸天要被火焚化,(所有)元素都因炽热而熔解。」
    〔原文字义〕「切切」急促,渴望,热切;「仰望」期待,等待,指望,冀盼,留意,关注;「镕化」溶成液状。
    〔文意注解〕「切切仰望神的日子来到,」『切切仰望』含有『常常使之加速来临』之意;『神的日子』有二意:(1)广义方面,就是指『主的日子』(参10节);(2)狭义方面,指世界末日神在白色大宝座上审判之日(参启二十11),从主的日子到神的日子,间隔有一千年之久(参启二十4~6)。
          注意,彼得是站在时间的一端看待世界末日,因此将『主的日子』和『神的日子』混为一谈。实际上,在主的日子时,旧天旧地尚未结束,所以7~12节『被火烧尽』的事,须用『千年如一日』(参8节)的眼光来看待。
          「在那日,天被火烧就销化了,」旧天旧地是在千年国度之后,神的日子来到之时消失(参启二十11;廿一1)。
          「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镕化,」本句复述10节『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过程中先『镕化』后『销化』。
    〔话中之光〕(一)基督徒可以借着热切爱神,坚定过那讨神喜悦的生活方式,来促进神的日子加速来到。
          (二)众圣徒同心致力传扬福音,也是促使主再来的日子加速来到的一种方式(参太廿四14)。
          (三)对地上的事物断念,乃是切切仰望神的日子来到的先决条件;当我们还在那里寄望地上的事物时,就不会对属天的事物有太大的想望(参西三2)。
 
【彼后三13】「但我们照他的应许,盼望新天新地,有义居在其中。」
    〔原文直译〕「但是我们照着他的应许,期待新的诸天和新地,有义居住在其中。」
    〔原文字义〕「盼望」(原文与12节的「仰望」同字);「新」新的,从未有过的;「居」安家,居住。
    〔文意注解〕「但我们照他的应许,」『但』字强烈地表示我们基督徒并不将盼望寄托在那些将要销化的事物上;『我们照他的应许』意指我们却寄望于神的话所给的应许。
          「盼望新天新地,」『新天新地』指现在的天地过去之后,所显现的另一个崭新的天地(参启廿一1),它将会存留直到永远。
          「有义居在其中,」『义』指与神并与人都公正、正直;『居在其中』这是拟人化描述,意指在永世里,丝毫没有不义、邪恶的情形(参启廿一8;廿二15),那时,『那义者耶稣基督』(约壹二1)要完全作王掌权,居民都是义人(参赛六十21),凡事都合乎神的公义。
    〔话中之光〕(一)在基督里,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参林后五17);在永世里,旧天旧地都要过去(参10节),新天新地要永远存留。
          (二)在新天新地里,只有义能居住在其中──凡通不过神公义的审判的,都要被消除干净;凡通得过的,就只有义了。
          (三)神的国,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罗十四17);今日我们若能活在神国的实际里,将来也就能活在神国的实现里。

彼得后书3章8-13节经文解说

2. 彼得后书二章三节经文解释是什么

【彼后二3】「他们因有贪心,要用捏造的言语在你们身上取利。他们的刑罚,自古以来并不迟延;他们的灭亡也必速速来到(原文是不打盹)。」
    〔原文直译〕「他们因着贪婪,便用花言巧语在你们身上图利;自古以来对这种人的审判从未懈怠,他们的灭亡也决不迟缓。」
    〔原文字义〕「贪心」贪婪,冀望多有;「捏造的」塑造的,伪造的,虚构的;「取利」作买卖,剥削,从中赚取;「刑罚」判决,定罪;「自古以来」长期以来,在先前的时候;「迟延」闲懒,拖拉;「速速来到」决不打盹。
    〔文意注解〕「他们因有贪心,」本句话说明了异端教训的根本源头,乃在贪心,就是更多占有的欲望,这种欲望驱使人们抛弃真道。
          「要用捏造的言语在你们身上取利,」『揑造的言语』指出于乖巧的心计所发明的花言巧语,用意在诱惑老实人的心(参罗十六18);『在你们身上』指信徒身上;『取利』不仅指钱财上得利,也包括名声、地位、从者等在内。
          「他们的刑罚,自古以来并不迟延,」『刑罚』指神对人所言所行的反应;『自古以来』指在人类历史上;『并不迟延』有二意:(1)指神的判决乃是立即的;(2)指判决的执行乃是必然临到的,在人看虽然时间似有拖延,实则不是躭延,乃是宽容(参三9)。
          「他们的灭亡也必速速来到,」『他们的灭亡』指假教师的悲惨结局;『速速来到』指眨眼即临。
    〔话中之光〕(一)单纯服事主者,从不以赚钱为考虑,去谋取教会中的职位,也不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提前六5),而计较如版权等权益。
          (二)假教师不服事我们的主基督,只服事自己的肚腹;用花言巧语,诱惑那些老实人的心(罗十六18)。
          (三)「用揑造的言语,」假教师的教训表面上看来好像头头是道,实则他们是刻意歪曲圣经真理,以人意变更神意。
          (四)达秘说:「当魔鬼手携圣经的时候,它是再邪恶不过的了。」假教师手中拿着圣经,俨然为义道的使者,口唱家传户晓的褔音诗歌,并流利地运用圣经的术语,只因心术不正,损人败德。
          (五)本章第二、三两节对假教师和其异端教训有很清楚的描述:(1)异端教训的起源──贪心;(2)异端教训的方法──花言巧语;(3)异端教训的影响──导入邪淫;(4)异端教训的后果──受罚灭亡。
          (六)假教师只看眼前取利,不见结局亏损;真基督徒宁愿眼前吃亏,乃求将来有所享受(参太十六25~26)。

3. 彼前一章二十四节查经讲道资料

答:
彼前1:24 因为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他的美荣,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干,花必凋谢。
 赛40:6 有人声说,你喊叫吧。有一个说,我喊叫什么呢?说,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他的美容,都像野地的花。

血气必将败坏
创6:12 上帝观看世界,见是败坏了。凡有血气的人,在地上都败坏了行为。
1、尽都如草
 赛40:6 有人声说,你喊叫吧。有一个说,我喊叫什么呢?说,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他的美容,都像野地的花。
2、不认圣灵
犹1:19 这就是那些引人结党,属乎血气,没有圣灵的人。

3、已到尽头
 创6:13 上帝就对挪亚说,凡有血气的人,他的尽头已经来到我面前。因为地上满了他们的强暴,我要把他们和地一并毁灭。
 伯34:15 凡有血气的就必一同死亡,世人必仍归尘土。
4、必受审判
赛66:16 因为耶和华在一切有血气的人身上,必以火与刀施行审判。被耶和华所杀的必多。
5、必见救恩

 路3:6 凡有血气的,都要见上帝的救恩。
林前15:44 所种的是血气的身体,复活的是灵性的身体。若有血气的身体,也必有灵性的身体。

彼前一章二十四节查经讲道资料

4. 彼得前书二章九节解释

您好,下面由我为您解决您的疑虑,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解释是 我们必须参看出谷记19;5.中天主对梅瑟的圣言,天主当时决定临于世界上,并透过一群自己的子民,即以色列,来改变历史的道路。而伯多禄则告诉我们;天主真正的子民,真正的以色列,是接受基督的你们。
这些基督徒是一个被拣选的民族,是世界的酵母,被召唤来宣告福音的“司祭--国王”的团体。
真心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愿您天天快乐!【摘要】
彼得前书二章九节解释【提问】
您好,下面由我为您解决您的疑虑,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解释是 我们必须参看出谷记19;5.中天主对梅瑟的圣言,天主当时决定临于世界上,并透过一群自己的子民,即以色列,来改变历史的道路。而伯多禄则告诉我们;天主真正的子民,真正的以色列,是接受基督的你们。
这些基督徒是一个被拣选的民族,是世界的酵母,被召唤来宣告福音的“司祭--国王”的团体。
真心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愿您天天快乐!【回答】

5. 彼得前书1章三至五节经文分句解释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彼得前书1章三至五节经文分句解释相关资料:【彼前1:18】 知道你们得赎,脱去你们祖宗所传流虚妄的行为,不是凭着能坏的金银等物。这里的“得赎”原文的意思是“因收到赎价而被释放得自由。”信徒得赎是脱去祖宗所传流虚妄的行为。这就是说,主把我们从虚妄的生活、迷信的谬误、习惯的罪恶中赎出来,被释放、得自由。古代赎回奴隶,普通人是用金银等物作代价;但世上的金银等物不能把人从罪恶、私欲和虚妄、邪欲中赎出来。那要凭什么呢?【彼前1:19】乃是凭着基督的宝血,如同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之血。约1:29施洗约翰曾经说:“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这羔羊的血,这基督的宝血,是世人得赎惟一的赎价,这是重价。【摘要】
彼得前书1章三至五节经文分句解释【提问】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彼得前书1章三至五节经文分句解释相关资料:【彼前1:18】 知道你们得赎,脱去你们祖宗所传流虚妄的行为,不是凭着能坏的金银等物。这里的“得赎”原文的意思是“因收到赎价而被释放得自由。”信徒得赎是脱去祖宗所传流虚妄的行为。这就是说,主把我们从虚妄的生活、迷信的谬误、习惯的罪恶中赎出来,被释放、得自由。古代赎回奴隶,普通人是用金银等物作代价;但世上的金银等物不能把人从罪恶、私欲和虚妄、邪欲中赎出来。那要凭什么呢?【彼前1:19】乃是凭着基督的宝血,如同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之血。约1:29施洗约翰曾经说:“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这羔羊的血,这基督的宝血,是世人得赎惟一的赎价,这是重价。【回答】

彼得前书1章三至五节经文分句解释

6. 彼得前书1章13节一23节经文解释

无论是旧约或新约,都提到撒旦的存在。创世记第三章的蛇,就是代表撒旦,并且所宣布的审判(创三15),也一定是指撒旦而说的。

约伯记二章1节特别提到,在神面前控告约伯的是撒旦。历代志上二十一章2节也提到,是撒旦令大卫数点以色列人的。撒迦利亚书三章1至2节又说,撒旦在神面前控诉人。

新约有不少经文都提到,撒旦是存在的。每一位新约作者都提到撒旦,有十九卷新约书卷也提到撒旦(比较太四10,十二26;可一13,三23、26,四15;路十一18,二十二3;约十三27等)。基督自己就提过撒旦二十五次。基督的话语,也许证明了撒旦的存在。

《THEBOOKOFANGELS》一书中称路西法(Lucifer)被逐出天堂之前的名字就是塞缪尔(Samael)。在伪典《以赛亚升天记》中,塞缪尔又名彼列(Belial)。

扩展资料:
耶稣预言圣殿被毁(马太福音24章1、2节)这篇讲论以一句重要的话开始:耶稣出了圣殿。这个动作尤其重要。
因为主曾说:“……你们的家成为荒场,留给你们。”(马太福音23章38节)这番话让我们记起以西结曾形容神的荣耀如何离开圣殿。

门徒希望主能与他们一样欣赏圣殿的宏伟美观。他们的心所想的是短暂的荣耀,而非永恒的荣耀;他们关心地上的影儿,而非天上存留永远的实体。
耶稣警告说,圣殿将会全然毁掉,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提多企图保存圣殿,却徒劳无功。他的士兵用火把烧毁圣殿,应验了基督的预言。

火焰烧熔黄金的装饰,熔化的金从石块中缓缓流滴。士兵们要得到黄金,便把石块一块一块地挪开,就如我们的主所预言一样。这次审判在主后七十年发生,那时罗马人在提多率领下洗劫耶路撒冷。

7. 彼得前书3章21节解释

【彼前 3:21】 这水所表明的洗礼,现在藉着耶稣基督复活也拯救你们。这洗礼本不在乎除掉肉体的污秽,只求在  神面前有无亏的良心。


【彼得前书 3】
人说这水礼不只是一个仪式……
3:21 洗礼表示我们与基督一致,他将我们从罪恶中拯救出来,赐给我们新生命。我们得救并非靠洗礼这个仪式,而是靠相信基督的死和复活。洗礼象征信徒心里面的转变(罗6:3-5;加3:27;西2:12)。藉着洗礼,信徒表明自己与耶稣基督一致。彼得的读者即使在逼迫的压力下,也永不回头。公开受洗使他们对信仰更坚定,不会在试探中否认信仰。
来自《读圣经》 http://readbible.cn

彼得前书3章21节解释

8. 彼得前书4章逐节解释

彼得前书4章逐节解释如下:

1、彼前四1: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们也当将这样的心志作为兵器,因为在肉身受过苦的,就已经与罪断绝了。将这样的心志作为兵器,指效法基督甘愿顺服神、因行善受苦(三18)。在肉身受过苦的,就已经与罪断绝了,并不是说不再犯罪,而是指曾因行善受苦却仍然顺服神、不因苦难而离弃神的人,已经学会顺服圣灵,靠着圣灵拒绝罪的诱惑。
受苦的心志是我们在属灵争战中胜过试探的兵器,当我们愿意付上代价、因行善受苦的时候,罪的诱惑在我们身上无法继续。有了愿意因行善受苦的心志,我们才能与罪断绝,但神未必会量给我们多大的苦;而越是不甘心受苦的人,就会越多受试探的苦,并且越难忍受其苦。
2、彼前四2:你们存这样的心,从今以后就可以不从人的情欲,只从神的旨意在世度余下的光阴。与罪断绝(1节)的目的,是要过不随从人的情欲,只顺从神旨意的生活。只有愿意付上代价,有因行善受苦(三18)的心志,才能使我们能拣选神的旨意、不拣选自己的喜好。
3、彼前四3:因为往日随从外邦人的心意行邪淫、恶欲、醉酒、荒宴、群饮,并可恶拜偶像的事,时候已经够了。
随从外邦人的心意可分为两大类罪:一类是放纵私欲,另一类是拜偶像。这两类罪息息相关,彼此助长,贪婪就与拜偶像一样(西三5;弗五5)。时候已经够了意思是过去犯罪够多了,这样的生活也该停了,否则没有办法在神面前交账(5节)。
邪淫就是不受道德约束的生活,特别是放荡的性生活。恶欲指强烈影响人行为的罪恶欲念。荒宴指充满淫乱的酒席宴会。群饮指无节制的酒会。可恶原文意思是不法,拜偶像固然违背的诫命,但此处特指抵触法律、极邪恶的偶像崇拜。
4、彼前四4:他们在这些事上,见你们不与他们同奔那放荡无度的路,就以为怪,毁谤你们。世人都喜欢跟随潮流、互相壮胆,以为人人都犯罪就可以法不责众,他们虽知道神判定行这样事的人是当死的,然而他们不但自己去行,还喜欢别人去行(罗一32)。
放荡无度指毫无节制地放纵情欲,追求享乐。就以为怪表明他们主要是外邦人,因为犹太人信主前后在道德上都比较严谨,不信的犹太人不会以为怪。信徒的品行只能感化神所拣选的人(三1),没有被神拣选的不信者不但不会被感化,反而会毁谤有好品行的信徒,好减轻自己良心的不安,为自己的罪自圆其说。
当时不信主的外邦人毁谤信徒是反社会分子(拒绝给罗马皇帝献祭)、无神者(不参与异教的崇拜仪式)、食人者(吃喝基督)、乱伦(弟兄姊妹彼此相爱)等等。今天在一些职场,信徒若坚持不受贿、不徇私、不造假,也可能会被不信者当作怪物来毁谤。

作者介绍:
本书的作者彼得,原名西门,本为渔夫,后来蒙主呼召作得人的渔夫,并获赐新名,希伯来文为“矶法”翻为希腊文即“Κηφας”(Kêphas-彼得),就是“磐石”的意思。在十二使徒中,彼得是最接近主的三个使徒之一。当耶稣被捕受审时,彼得曾三次不认主,但在耶稣复活升天圣灵降临之后,彼得成为教会的领袖,“受割礼之人的使徒”。
彼得是书信的执笔者,这件事在信的起头已经确立了。此外,伊里奈乌斯、亚历山大的克雷芒、奥利金及德尔图良均曾引用过这封书信,他们都称彼得为该书的执笔者。彼得前书的真确性与其他受上帝感示的书信一样获得充分证据的支持。优西比乌斯说,教会的长老时常引用这封书信;在他的时代(约公元260-342年),没有人对这本书的真确性提出质疑。
公元第二世纪初期的依纳爵、赫尔梅斯(Hermas)和巴拿巴(Barnabas)也提及过这封书信。彼得前书与圣经其它部分协调一致,信中向“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细亚、庇推尼(小亚细亚的各地区)寄居的”犹太籍和非犹太籍基督徒提出一项有力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