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衡量各地金融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

2024-05-19 01:12

1. 什么是衡量各地金融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

    我国目前已有很多省市提出了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的战略目标,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大力发展金融业、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以推进各地经济中心建设就成为各地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部署。但各地经济金融发展的政策措施、功能定位多有雷同,实际工作中又往往以简单粗放的招商竞争模式吸引外资或外地企业及金融机构落户来增强经济金融总量和区域辐射力,求大求全的现象非常明显,并未能从各地经济金融的本质特征提出适宜的发展路径。
  在对北京、上海、深圳三大金融中心及各省市经济金融结构实证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可发现各地以存款结构为特征的金融资金分布形态和以产业结构为特征的经济发展形态对当地的金融、经济发展规模、质量起到了重要的决定性影响,北京、上海、深圳三大经济金融中心均体现出了企业存款超过居民储蓄存款的金融资金分布形态和第三产业产值占比较大的经济发展形态,且三地的两方面指标在全国各地排名中名列榜首,天津、浙江、江苏则名列其后。可见,建设区域性经济金融中心必须促进金融资金分布形态和经济发展形态两方面为主要内容的经济金融结构调整。
  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是大部分国有大型企业、金融机构的总部所在地,企业资金集聚效应明显,因此企业存款占比较高;上海、深圳是我国两大证券交易所的所在地,当地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有着较为便利的途径,同时也是较多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总部,企业资本实力雄厚,所以企业存款占比也较高。这些优势都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必须在现有条件下寻找能够提升企业存款占比和第三产业产值占比的可行途径,以促进金融资金分布形态和经济发展形态优化,从而加速经济金融中心建设步伐。

什么是衡量各地金融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

2. 金融发展是什么 应当选择用什么样的指标来衡量金融发展的程度

金融系统是有关资金的流动、集中和分配的一个体系。它是由连接资金盈余者和资金短缺者的一系列金融中介机构和金融市场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体,主要是以下4个指标:
1、利率、汇率的弹性与水平面。
2、金融资产的存量和流量。
3、金融体系的规模和结构。
4、金融市场的运作和功能。


扩展资料:
相互关系
(一)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1、金融发展有助于实现资本的积聚与集中,可以帮助实现现代化的大规模生产经营,实现规模经济的效益。
2、金融发展有助于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社会经济效率。
3、金融发展有助于提高用金融资产进行储蓄的比例,因而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投资水平。
(二)经济发展对金融发展的作用
1、经济的发展使社会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因而提高人们对金融投资和理财服务的需求。
2、经济发展形成越来越多的大企业集团,这些大的企业集团要求与其融资需求相匹配的现代金融机构为其提供服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融发展

3. 衡量一个国家金融发展的基本指标为 多选

通常能够有效地通过大幅度变化来预兆金融危机的金融指标包括 : 货币供应增长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国内信贷增长率、实际 GDP 增长率、财政手指差额 /GDP 、外汇储备可供进口月数、外汇储备 / 短期外债、贸易差额 / 外债总额、 实际汇率及波动程度、外国直接投资 / 外债、经常项目 /GDO 、贸易差额 /GDP 、外汇储备 /GDP 、外债总额 /GDP 、短期资本流入 /GDP 、股市价格指数波动幅度、不良资产 / 银行总资产、银行资本充足率等。

衡量一个国家金融发展的基本指标为 多选

4. 判断经济增长与金融市场形成的重要指标分析有哪些

我个人觉得当前中国金融市场主要的问题还是制度问题,改革开放后,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金融体制的改革远远落后于实体经融体制改革的滞后,最终必将影响到实体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记得2006年的时候我国金融业将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将以其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高效的市场营销机制以及雄厚的资本实力等优势,与中资银行展开全方位的竞争。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已迫在眉睫。我国金融体系存在三大问题  第一,金融体系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当前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可从两个方面得出初步判断。  首先是储蓄—投资转化率。社会资金转化为投资通常有三个途径:一是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以信贷资产形式发放给资金需求者;二是通过财政资金如国债的形式转为投资;三是通过资本市场如股票、债券等形式转为投资。在财政融资方面,尽管我国税收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2003年已接近20%,但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指标30%—40%相比,仍相距甚远,更何况财政支出具有很强的刚性,且大部分支出为非生产性支出。在证券融资方面,由于资本市场的不规范,近年来其占比更有明显下降。由于上述两个融资渠道相对较弱,银行信贷仍然是我国储蓄转化为投资的主要途径。从2000—2003年国内金融市场融资情况可以佐证以上的分析。2000年,贷款占国内金融市场融资总量的比例为69.7%,国债占比17.8%,企业债占比0.6%,股票占比12%;到2003年,贷款占比升至85.1%,企业债占比微升至1%,国债占比降至10%,股票占比降至3.9%。  根据人民银行和西南财经大学联合课题组的统计分析数据显示,自1995年我国商业银行首次出现存差约0.3万亿元以来,到2003年末存差已经扩大至4.9万亿元,大量资金沉淀在国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并未有效转化为生产性资金。  另外,国内储蓄过剩与外资大量涌入并存的现象存在,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了国内金融资源的浪费,反映了储蓄无法顺利地转化为投资。  其二是M2/GDP指标。大量的理论及实证研究表明,M2/GDP指标过高,通常反映出货币供应量超过经济增长的实际需要,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不高。2003年末中国M2/GDP比率已经达到189%,2004年6月末上升到200%,远远超过一般国家100—150%的正常水平,几乎是世界上最高的。尽管这里面有货币化进程的因素,但M2/GDP这一指标的持续上升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信贷推动特征,而且信贷资产的运用效率趋于下降,不能不说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存在问题。  另外,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主体。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和绩效可以说代表着我国金融体系的效率和绩效。但是,按照英国《银行家》杂志2004年第7期公布的全球性1000家最大商业银行最新排名和主要财务数据,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按资产排名分别为第20位、第28位、第33位、第41位;按绩效排名则分别为第85位、第83位、第69位、第81位。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2006年我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之时,外资银行将于中资银行在公平、对等的基础上展开全面竞争,我国金融业所面临的形势是何等之严峻。  第二,融资结构扭曲,金融体系内风险向银行集中。  目前我国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严重失衡,我国间接融资比例过高,增加了银行贷款风险,制约了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地发展。从国内金融市场整体融资结构来看,2003年国内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规模约为3万亿元,占融资总量的85%,而同期股票、国债、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的新增规模为5340亿元,只占融资总量的15%。再进一步具体化,从2001年、2002年到2003年,银行贷款占企业融资的比例分别为75.9%、80.2%和85.1%,2004年第一季度上升到93.8%。可以看到间接融资占有绝对比重,融资结构严重失衡。  按照金融运行的一般规律,短期资金需求主要靠银行贷款,即间接融资的办法予以解决;长期资金的需求主要靠发行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的方式来解决,这样可以避免用短期资金来源解决长期资金需求的种种弊端和风险。然而,目前我国的现状却是,90%的长期资金需求都是通过商业银行以间接融资渠道解决的。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资产来源又是以短期资金为主,从而产生了短存长贷引发的流动性问题,蕴藏着潜在的金融风险。  第三,直接融资体系内结构失调。  一是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发展不平衡。在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债券市场的融资规模通常是股票市场融资额的数十倍。我国的情况则相反,2002年末,中国GDP总值为10万亿元,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和企业债的未清偿余额为35000亿元,相当于GDP的35%。其中,企业债券的地位更是微不足道:它的未清偿额不到1000亿,占GDP总额的比重不足1%。  与债券市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迅速。自1991年开始,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股票市场的上市公司数量、市价总值、交易规模等,逐年攀升。截至2003年底,我国股票市场的市价总值4万多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36%。股票市场融资相对于间接融资的比重在调整中也逐步上升,2004年第三季度这一比重达到了4.8%。  二是在债券市场中,企业债的发展严重滞后。目前中国债券市场的品种主要有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特种金融债和企业债四大类。从1994年开始中国国债发行规模呈现跳跃式增长,2004年中国国债的发行规模已近7000亿元人民币。同时,政策性金融债发行总额也呈快速增长态势。2004年政策性金融债的发行总额已达到4298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债券市场中发行规模仅次于国债的券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10余年来,在多数年份中,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都不超过500亿元。从2004年的情况看,截至2004年11月底,企业通过股票市场筹资1273亿元,通过债券融资245亿元,企业债券融资仅为股票融资规模的五分之一。二、对策建议  第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供良好的实体经济背景。   现代金融体系存在的基本价值就是积累资本,配置资本,资本的配置效率依赖于金融体系。但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不仅仅依赖于金融体系,它还更多地依赖于金融资源的主要使用者——国有企业的效率。国有企业承担的过重的政策性负担,使之在愈来愈市场化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举步维艰,但无论如何,融入市场,加快自身的市场化步伐是国有企业的唯一选择。  因此可以说,国有企业攻坚战与我国金融体系建设是站在一条船上的难兄难弟,患难与共,祸福同享。加快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必须同时加快国有企业攻坚战步伐,以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为条件和前提。  第二,以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化进程为核心,进一步完善金融产权制度。   完善我国的金融产权制度的主要内容是,要加快金融产权的多元化进程,允许各种投资主体投资金融产业,实现金融主体成分的多元化。无论是什么性质的产权主体控制金融,都要对金融机构的经营失败负责,不得存在任何形式的经营失败成本转嫁,即真正实现金融产权的完整化。只有把金融机构转嫁失败成本的路堵死了,金融机构的成本才是真正内在化的完全成本,预算约束才是真正的完全硬约束。  目前的一个着力点是要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力度。核心是股权多元化。产权结构的多元化有利于形成相互制衡、有效约束的内部治理机制,将国有商业银行还原为真正的金融企业,使其逐步建立灵活有效的经营机制,真正以利润最大化或公司价值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同时,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也有利于强化外部监督,促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加快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  目前,加快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关键,是尽快出台2000年以来一直加紧修订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放松一级市场管制。一是改审批制为核准制,并逐渐进步到注册制。二是打破对发债主体的限制。三是放宽所募资金使用限制。四是实行企业债券利率市场化。五是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应该大力培育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养老基金、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以提高市场流动性,降低市场风险

5. 金融发展的基本指标

  1 、金融相关比率( FIR ):在某一时刻,一个国家的所有未清偿金融工具余额与国民财富的比值。 FIR 的变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上层金融结构与经济基础结构的变化。金融体系的发达程度在金融相关比率的数值上有所体现, FIR 越高,金融发展水平也越高;  
   2 、新发行总比率( ANIR ):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所有金融工具的发行净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从发行者来看 , 金融工具的发行可分为非金融部门发行、金融机构发行及国外发行,与此相对应的三个发行比率分别为δ、ψ、ξ , 共同形成 ANIR 值。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1   、金融发展能够促进资本集聚,进而实现大规模生产,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2  、金融发展有助于促进资产储蓄,从而提高社会的投资水平;   
   3   、经济发展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收入水平,在理财与金融投资方面,公众的需求程度也有所上升;    
   4   、经济发展催生大企业集团的形成,为了适应大企业的融资需求,金融机构的需求量也相应提高。    

金融发展的基本指标

6. 目前金融市场受到什么指标影响呢?

目前金融市场受到「利率走势」跟「通胀数据」两大指标影响
1、利率走势是所有资产的比较基准,影响层面不仅限于股、债、汇市,甚至影响房地产。

2、适度的通货膨胀是良性的,但要防止恶性的通胀发生,将会打击终端消费及企业无法将高原材料成本转嫁的风险,若持续的高通胀,市场的资金转进原材料或者贵金属来避险。

7. 金融,这三个指标什么意思?

  1、投资回报率(ROI)是指通过投资而应返回的价值,即企业从一项投资活动中得到的经济回报。它涵盖了企业的获利目标。利润和投入经营所必备的财产相关,因为管理人员必须通过投资和现有财产获得利润。投资可分为实业投资和金融投资两大类,人们平常所说的金融投资主要是指证券投资。证券投资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基本分析、技术分析、演化分析,其中基本分析主要应用于投资标的物的选择上,技术分析和演化分析则主要应用于具体投资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判断上,作为提高投资分析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补充。
  2、净值是在某一时点上,基金,股票,外汇,期货等资产的总市值扣除负债后的余额,代表了基金或股票持有人的权益。虽然都是净值,但是最新净值、昨日净值、累计净值表示的时间段、内容不同。最新净值指目前最新计算的净值。
  3、日涨跌幅是指个股(或大盘)涨了多少钱(若是大盘单位即为点),单位是元(或点),而涨跌幅是当日的涨跌数与上一日收盘价之比,按百分比计算(个股和大盘一样,均为百分比),没有单位,A股的涨跌幅限制为10%,欧美股票、港股、日股等外国股票均不设涨跌幅限制!

金融,这三个指标什么意思?

8. 金融指标有哪些

问题一:金融总量统计指标有哪些  主要的总量指标有:货币供应量,存款总额,货款总额。 
  
   问题二:衡量金融发展的基本指标有哪些  我国目前已有很多省市提出了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的战略目标,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大力发展金融业、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以推进各地经济中心建设就成为各地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部署。但各地经济金融发展的政策措施、功能定位多有雷同,实际工作中又往往以简单粗放的招商竞争模式吸引外资或外地企业及金融机构落户来增强经济金融总量和区域辐射力,求大求全的现象非常明显,并未能从各地经济金融的本质特征提出适宜的发展路径。 
  在对北京、上海、深圳三大金融中心及各省市经济金融结构实证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可发现各地以存款结构为特征的金融资金分布形态和以产业结构为特征的经济发展形态对当地的金融、经济发展规模、质量起到了重要的决定性影响,北京、上海、深圳三大经济金融中心均体现出了企业存款超过居民储蓄存款的金融资金分布形态和第三产业产值占比较大的经济发展形态,且三地的两方面指标在全国各地排名中名列榜首,天津、浙江、江苏则名列其后。可见,建设区域性经济金融中心必须促进金融资金分布形态和经济发展形态两方面为主要内容的经济金融结构调整。 
  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是大部分国有大型企业、金融机构的总部所在地,企业资金集聚效应明显,因此企业存款占比较高;上海、深圳是我国两大证券交易所的所在地,当地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有着较为便利的途径,同时也是较多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总部,企业资本实力雄厚,所以企业存款占比也较高。这些优势都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必须在现有条件下寻找能够提升企业存款占比和第三产业产值占比的可行途径,以促进金融资金分布形态和经济发展形态优化,从而加速经济金融中心建设步伐。 
  
   问题三:金融行业包括哪些……?  呵呵,这个问题不大不小。 
  金融行业应该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具体行业: 
  1、银行业(包括商业银行、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信用社、城市合作银行等) 
  2、证券业 
  3、保险业 
  4、信托业 
  5、基金业 
  6、财务公司 
  7、投资银行业 
  8、典当行业也算特殊的金融行业之一 
  9、期货也勉强算吧 
  
   问题四:急求金融指标有哪些,其中最重要的五个是什么 要详细些  金融指标很多,最重要的5个是: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物价指数(CPI)、生产者物价指数(PPI)、货币供应量(M2)、利率(Rate)。 
  
   问题五:主要经济指标有哪些  GDP CPI - 
  财政收入 外贸总额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农民人均年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实际利用外资 人口自然增长率 三福产业结构- 
  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 
  粮食总产量 工业增加值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生产总值综合能耗 城镇登记失业率 
  
   问题六:金融指标有哪些?哪些指标适合做数据分析?  作为股票分析比较实用的是现金流预测 
  
   问题七:rhs 是什么金融指标  RHS=Right-hand side,啥指标也不是,通常是用来标明当数据图表上左右两边都有数轴时,某组数据是“右轴”的,也就是要对照右边的这根数轴。 
  
   问题八:衡量金融安全性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从监管方面重点要考虑资本充足率、流动性和资产质量。从风险管控上讲重点通过内控测试操作风险、经营环境上测试信用风险以及市场风险。 
  
   问题九:金融行业是什么概念  金融业指的是银行与相关资金合作社,还有保险业,除了工业性的经济行为外,其他的与经济相关的都是金融业。 
  金融业定义:金融业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它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 
  金融业特点 
  金融业具有指标性、垄断性、高风险性、效益依赖性和高负债经营性的特点。 
  1、指标性 
  指标性是指金融的指标数据从各个角度反映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和个体状况,金融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2、垄断性 
  垄断性一方面是指金融业是 *** 严格控制的行业,未经中央银行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允许随意开设金融机构;另一方面是指具体金融业务的相对垄断性,信贷业务主要集中在四大商业银行,证券业务主要集中在国泰、华夏、南方等全国性证券公司,保险业务主要集中在人保、平保和太保。 
  3、高风险性 
  高风险性是指金融业是巨额资金的集散中心,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单位和个人,其任何经营决策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 
  4、效益依赖性 
  效益依赖性是指金融效益取决于国民经济总体效益,受政策影响很大。 
  5、高负债经营性 
  高负债经营性是相对于一般工商企业而言,其自有资金比率较低。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优化资金配置和调节、反映、监督经济的作用。金融业的独特地位和固有特点,使得各国 *** 都非常重视本国金融业的发展。我国对此有一个认识和发展过程。过去我国金融业发展既缓慢又不规范,经过十几年改革,金融业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成长。随着经济的稳步增长和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金融业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金融业的产生与发展 
  金融业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寺庙和公元前 6世纪希腊寺庙的货币保管和收取利息的放款业务。公元前5~前3世纪在雅典和罗马先后出现了银钱商和类似银行的商业机构。在欧洲,从货币兑换业和金匠业中发展出现代银行。最早出现的银行是意大利威尼斯的银行(1580)。1694年英国建立了第一家股份制银行――英格兰银行,这为现代金融业的发展确立了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此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业迅速发展,并对加速资本的积聚和生产的集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信用活动为中心的银行垄断与工业垄断资本相互渗透,形成金融资本,控制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命脉。 中国金融业的起点可追溯到公元前 256年以前周代出现的办理赊贷业务的机构,《周礼》称之为“泉府”。南齐时(479~502)出现了以收取实物作抵押进行放款的机构“质库”,即后来的当铺,当时由寺院经营,至唐代改由贵族垄断,宋代时出现了民营质库。明朝末期钱庄(北方称银号)曾是金融业的主体,后来又陆续出现了票号、官银珐号等其他金融机构。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现代银行在中国出现较晚。鸦片战争以后,外国银行开始进入中国,最早的是英国丽如银行(1845)。随后又相继设立了英国的麦加利银行(即渣打银行)和汇丰银行、德国的德华银行、日本的横滨正金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俄国的华俄道胜银行等。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银行是 1897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中国的银行业开始有较快的发展,银行逐步成为金融业的主体,钱庄、票号等相应退居次要地位,并逐步衰落。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基本上是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互为推进的。这表明了金融业与工商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及其对国民经济的重要影响。 现代金融业 金融业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演变,从古代社会比较单一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