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重启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2024-05-07 22:56

1. IPO重启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重启IPO必定为股票市场至少带来三种压力:一是重启IPO必将分流股票市场的资金,为市场带来资金压力。股份公司通过IPO从股票市场募集资金,所募集的资金多进入生产或流通环节而离开股票市场,即IPO完成后必然从股票一级市场抽走一定数额的资金;IPO上市后因原始股东的获利套现又会从股票二级市场抽走一定数额的资金。
总之,无论如何,重启IPO确实会分流股票二级市场的资金,因此出现这样一种现象:重启IPO一定会引起股市下跌,只是下跌的时间和幅度不同而已;但暂停IPO,其结果最终一定会引起股市的反弹。二是重启IPO可能为股票市场增加第四种资金压力。当前我国股票市场已明显存在三种资金压力:大小非解禁所带来的资金压力;套牢盘解套所带来的资金压力;获利盘获利出局所带来的资金压力。

IPO重启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2. IPO重启会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股市扩容只是影响市场的众多因素之一,而且是非主要因素,大盘走势更多地取决于对宏观经济形势的预期和市场资金面的相关状况。IPO只是短期的供给增加,对中长期市场走势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IPO能够促进企业发展,更有利于宏观经济,对整个市场的影响应是正面的。
作为市场的基本功能,IPO理应被市场所合理预期,从而不应构成影响大盘的主要因素。历次IPO重启后的走势表明,IPO并不能改变市场走势。

扩展资料
辅导价值:给证监会、投资者描述细分市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清晰描述细分市场竞争格局以及竞争对手的优劣势分析;突出企业在细分市场中的地位和市场份额;西杰优盛细分市场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分析企业市场地位;
给证监会、基金公司、投资者“讲故事”;细分市场调研工作是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前期最关键环节;创业板不再像以前一样只关注数据,现在更加关注深度分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IPO重启

3. IPO重启对股市有什么影响?对哪些股票有利?

  IPO重启对股市是利空消息!IPO重启意味着继续从股市中提取资金,资金增量有限的情况下,IPO重启将造成股市资金的不足,从而影响股市向上反转,源源不断的IPO会让股市始终处于盘整状态!

      IPO重启只能对发股票的新上市公司有利,几乎对所有已上市的股票都没利!搞发行的证券公司可能会增加点收入!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是指一家企业或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
  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相应证券会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一般来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  有限责任公司在申请IPO之前,应先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另外一种获得在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的可行方法是在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允许私人公司将它们的股份向公众销售。这些股份被认为是“自由交易”的,从而使得这家企业达到在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的要求条件。 大多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对上市公司在拥有最少自由交易股票数量的股东人数方面有着硬性规定

IPO重启对股市有什么影响?对哪些股票有利?

4. IPO重启对经济和股市的影响.

显然,重启IPO不仅增加了股票市场的股票供给,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股票市场管理部门对股市走势的态度。因此,重启IPO必然会改变股票市场资金的搏弈态势,只是其改变的性质和程度随发行速度与节奏的不同而不同。在增量资金不变的情况下,发行速度与节奏慢,对市场的冲击小,股民对政府的股票市场政策取向的理解比较正面,市场做多力量可能会大于做空力量,对股票市场走势的负面影响就不明显;发行速度与节奏快,对市场的冲击大,股民对政府的股票市场政策取向的理解就比较负面,市场做空力量可能会大于做多力量,对股票市场走势的负面影响就会明显表现出来。如果IPO重启的发行速度与节奏由慢而逐步加快,对市场的冲击也跟着由小逐步到大,股民对政府的股票市场政策取向的理解又正面逐步转为负面,市场做空力量可能会因此逐步大于做多力量,股票市场走势也将因此逐步下跌。总之,股票市场走势最终与IPO重启的发行速度与节奏呈负相关的关系。

IPO的发行规模最能直接反映股票市场的供给状况。IPO发行规模可以从三个指标理解:一是单只发行的新股的总股本的大小;二是单只发行的新股的发行价高低,从市场募集的资金规模的大小;三是一定时间内所发行的新股总数的多少,从市场募集的资金总量的大小。IPO重启时,如果发行的是融资规模大的大盘股,或者一次推出就是好几只股票,它首先就表明股票市场管理部门要抑制市场的上涨的态度,这会对股民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股民将选择做空退出股票市场,再加上因IPO发行规模大本身可能引起的资金供求关系严重失衡,使股市下跌。这次虽然重启IPO,但第一次发行的IPO规模不大,只是4600万股,融资规模只有6亿元,发行的数量也少,只有一只,对市场的冲击小,所以,2009年6月19日公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市场反应比较正面。但如果接着发行的新股规模越来越大,同一时间发行的数量越来越多,其负面影响就会反映出来。例如,上一轮行情的最高点位所以出现在2008年初,这与2007年第2季度后加速大盘股的发行有直接关系。当市场处于低迷期,大盘股的发行更会引起各方关注,2008年9月,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多次表态,将根据市场资金需求情况,控制新股发行节奏,尤其是对大盘股的发行将会更加慎重。本次IPO重启后,尽管先发行的是小盘股,但是中国建筑、光大证券、成渝高速等大盘股早已"过会",发行是迟早的事,一旦这些大盘股发行,必将为市场带来新的资金压力,我们不能不密切关注IPO发行规模的变化情况,以万变应万变的心态应对股市因IPO发行规模的变化而变化的局面。 
IPO发行市盈率的直接影响着股票二级市场的市盈率。这是因为在股票一级市场发行的IPO,历史上,在股票二级市场上市的新股,上市当天一般都会溢价,尤其是在牛市其溢价空间会更大,其后就看其市盈率和市场状况。溢价后的“水涨船高”的结果就是提高股票二级市场的市盈率,为股票二级市场带来泡沫。IPO的发行市盈率越高,为股票二级市场带来的泡沫就越多,为股票二级市场带来的下跌风险就越大。所以,即使发行市盈率高的新股在其上市后引起了大盘上涨,也不得不警惕因其为股票二级市场带来泡沫所潜在的下跌风险。例如,在2007年的牛市里,IPO多以高市盈率发行,其中中国远洋发行的市盈率是98倍,中国平安发行的市盈率是76.18倍,中信银行发行的市盈率是59.62倍,宁波银行发行的市盈率是36.39倍,辰州矿业发行的市盈率是36.06倍,南京银行发行的市盈率是34.45倍,兴业银行发行的市盈率是32.5倍,三变科技发行的市盈率是31.61倍,交通银行发行的市盈率是31.28倍。而2007年新股上市的第1天,其平均上涨幅度是192%,这些股票上市后的市盈率高到什么程度可想而知,其抬高二级市场市盈率和为二级市场带来泡沫的严重程度也可想而知。所以,2008年股市泡沫破灭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与2007年高市盈率发行新股而为二级市场累积和增加泡沫有直接关系。就是到了2008年1—6月,所有IPO发行的平均市盈率为27.04倍,2008年7—8月,所有IPO发行的平均市盈率为24倍。其中,中煤能源为43.71倍,紫金矿业为40.69倍、中国铁建为30.56倍,而当时沪市的平均市盈率是18.5倍,深市的平均市盈率是18.89倍,使这些股票在上市后大部分遭遇“破发”,由此拖累大盘屡创新低。

所以,要评估重启IPO对市场的影响就不能不关注IPO发行的市盈率,不管是在牛市还是在熊市,高市盈率的IPO迟早都会摧垮大盘,除非在IPO后其业绩有相应增长。 

IPO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股票二级市场的质量。IPO的资产质量好,成长性好,其业绩就有基础,其进入股票二级市场后就能改善股票二级市场的质量,股票二级市场向好的走势就得到以良好业绩为代表的良好基本面的支撑;反之,如果IPO的质量不好,它只会恶化股票二级市场以业绩为基础的基本面,股票二级市场向好的走势就得不到基本面的支撑,股市只能因此走坏。在股价不变的情况下,质量和成长性好的IPO,其上市后会降低其市盈率,从而降低二级市场总体的市盈率,挤压二级市场的泡沫;相反会提高二级市场总体的市盈率,增加二级市场的泡沫和下跌风险。2007年,我国股市所以能走好,这与IPO的质量有直接关系,统计显示,2007年以来15只融资超过100亿元的IPO大盘蓝筹股,2007年共实现盈利3639亿元,占同期A股市场1550余家上市公司总盈利的4成,显著提高A股公司总体的盈利质量,这使股市的上涨显得理直气壮。因此,要评估重启IPO对市场的影响决不能简单从其历史表现中找到答案,而必须紧盯将要发行的IPO的质量,从其质量变化中评估其将为市场带来的变化。

重启IPO必定为股票市场至少带来三种压力:一是重启IPO必将分流股票市场的资金,为市场带来资金压力。股份公司通过IPO从股票市场募集资金,所募集的资金多进入生产或流通环节而离开股票市场,即IPO完成后必然从股票一级市场抽走一定数额的资金;IPO上市后因原始股东的获利套现又会从股票二级市场抽走一定数额的资金。总之,无论如何,重启IPO确实会分流股票二级市场的资金,因此出现这样一种现象:重启IPO一定会引起股市下跌,只是下跌的时间和幅度不同而已;但暂停IPO,其结果最终一定会引起股市的反弹。

二是重启IPO可能为股票市场增加第四种资金压力。当前我国股票市场已明显存在三种资金压力:大小非解禁所带来的资金压力;套牢盘解套所带来的资金压力;获利盘获利出局所带来的资金压力。中国股民素来有“打新”的偏好,重启IPO后将有部分存量资金离开二级市场进入一级市场“打新”,这就可能为二级股票市场带来第四种资金压力。

三是重启IPO为股民带来心理压力。由于重启IPO的结果必然是分流股票市场的资金,这是股民们所能直接感受到的。如果因IPO重启从股票市场分流出去的资金数量能为新增进入股票市场的资金数量所抵消,使股票市场的资金不出现净流出状况,股市才不会因重启IPO而下跌。可是,由于重启IPO的结果是确定的,而是否有新增资金进入股票市场是不确定的,重启IPO就为股民带来了心理压力,至少股民在没有看到分流资金与增量资金达到平衡之前,这种心理压力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因此,在重启IPO之初,在通常情况下,股票市场对此以下跌作出反应。1994年12月8日,第一次重启IPO后,大盘表现为下跌;1995年6月12日,第二次重启IPO后,大盘也表现为下跌。1996年1月4日,第三次重启IPO后,虽然大盘在两个月后的1996年3月4日出现反弹,当天上证综指到达601.980点,在当年年底大盘更上涨到1258.69点。但在1996年1月4日—1996年2月16日,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大盘总体上表现为下跌,以上证综指为准,期间的最高价出现在1996年1月9日的559.640点,只略高于1996年1月4日的最高价558.940,最低价出现在1996年1月19日的512.830点,低于1996年1月4日的最低价539.760,可见,第三次重启IPO,短期上对股民还是带来心理压力,反应在大盘就是下跌。

所以,评估重启IPO对市场的影响不能不考虑股民复杂的心理压力因素。 
不管新股发行的规模、速度与节奏如何,也不管所发行的新股质量怎样,如果股票二级市场的增量资金能跟得上新股发行与上市所消耗的资金,使股票二级市场的供求资金处于平衡状态,那么,大盘至少在短期内不会因新股发行而变坏,否则,大盘将即时作出变坏的反应。目前,虽然IPO已重启,但股票二级市场的新增资金也在相应增加,据简单统计,2009年来股票基金为股市带来的新增血液已达500亿元以上,2009年6月份,新基金密集发行,据统计,6月份第3周,共有11只新基金在发。刚刚结束发行的广发聚瑞股票型基金首发募集规模达到70.7亿元,一举超过了今年4月银行系基金农银平衡双利基金首募的64亿元,创出今年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首发规模新高。而之前创新型封闭式产品———长盛同庆更是创下了146亿元的销售规模。截至6月17日,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51只已成立基金募集规模为1147.92亿元,。分类型来看,今年以来14只混合型基金募集197.92亿元,18只股票型基金募集561.827亿元。按照股票型基金投资股票比例在60%—90%;混合型基金投资股票的比例在30%-80%,基金入市资金量为396.48亿元—663.98亿元之间,折中来看,目前的偏股型基金入市资金大约530亿元。如果新股发行所需资金量在这新增530亿元资金内,那么,其对股票二级市场的影响会被抵消。但随着IPO发行的深化,很有可能超过新增资金量,到时大盘就会以下跌作出反应。所以,资金供求关系告诉我们,从本次IPO重启后的近期看,大盘总体上将延续上涨趋势,但从中长期看,就不一定延续上涨趋势,其决定性因素在于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

IPO重启后至少会出现三种效应:比价效应;累积效应;滞后效应。一是比价效应。股票评估中有一种叫做比较法的评估理论,该理论的原理是股票市场中影响价格和价值的因子相同或相似的同类股票,其价格和价值应相同或相近。因此,某只新股发行者,为了发个好价钱,就会想方设法把二级市场里的同类股票的价格抬高,以“比价效应”吸引股民以二级市场里的同类股票的价格为参照申购该新股;持有某只新股的主力为了在这只新股上市后卖个好好价钱,就会想方设法把二级市场里的同类股票的价格抬高,以“比价效应”吸引股民以更高的价格买进该股。如果该股上市后的价格高于二级市场里的同类股票的价格,这些股票就会因“比价效应”而上涨,相反就会下跌。总之,比价效应会使IPO与其二级市场里的同类股票产生联动效果,从而对二级市场产生影响。这次桂林三金药业公布IPO后医药版块“闻风而涨”就是IPO“比价效应”的体现。二是累积效应。IPO重启后其对市场的影响力将是一只又一只新股发行后的影响力的总和,是每只新股发行后的影响力的累积和叠加,由此产生IPO的累积效应,也就是说,IPO对市场的影响是在一定数量的IPO的影响力累积到一定程度后才会体现出来,同时,叠加之后的IPO对市场的影响将比单个IPO对市场的影响来得复杂和巨大;三是滞后效应。由于具有IPO累积效应,因此引起IPO的滞后效应,无论是重启IPO,还是暂停IPO,其对市场的影响往往不是即时的,而是滞后的,这种效应反映在场上就出现下面现象:暂停IPO后市场先表现为下跌,有时还会在下跌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后才转跌为涨。例如,1995年1月19日起第2次暂停IPO,暂停时间从1995年1月19日—1995年6月9日,时间长达5个月,暂停IPO后股市并没有止跌,而是继续走低,下跌时间长打一个月以上,到了1995年2月22日,才出现点位高与暂停IPO之前一天的1995年1月18日593.650点的反弹,两天后大盘又回落到593.650点以上。而IPO重启后市场先表现为上涨,有时还会在上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后才转涨为跌。例如,这次的IPO重启,从2009年6月19日到现在,大盘还是在上涨之中。以上现象是IPO“滞后效应”所引起的必然结果,即暂停IPO时,暂停IPO所产生的资金需求减少、股民压力减轻等效应还未起作用,大盘还处在IPO重启后的“滞后效应”影响下,大盘因此继续下跌。IPO重启时,重启IPO所产生的资金需求增加、股民压力增大等效应还未起作用,大盘还处在暂停IPO后的“滞后效应”影响下,大盘因此继续上涨。概言之,IPO所产生的比价效应、累积效应和滞后效应是大盘走势变得复杂。股民们不能不跳出IPO,从IPO效应的角度冷静分析其对股市的影响。  
IPO是市场各方利益主体搏羿的结果。从这次重启IPO前后市场所发出的声音看,有三类利益主体赞成重启IPO的声音是最宏亮,最有力的:第一类利益主体是IPO的公司;第二类利益主体是投资IPO公司的股权投资公司;第三类利益主体是IPO承销商,他们都是IPO重启的最直接受益者,当然赞成IPO重启。其他的市场利益主体也会从自身利益的角度考量IPO问题。但是,IPO最直接受影响(不一定是受益,有可能是受害)的小股民们却发不出或不知道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在IPO面前,小股民成为市场各方利益主体的弱者。由于市场各方利益主体的总是站在自身利益诉求的角度看待IPO的,他们对IPO是否重启就各有各的“账”,各有各的“算盘”,其喊出来的声音就不一定是客观的,更有可能是主观的,甚至是歪曲事实的。当这个市场的IPO加入人为因素后,就会把本已显的复杂IPO市场的影响变得更为复杂,因为此时市场所受到的影响不只是IPO,而是借IPO之名强加人的利益因素的影响。所以评估是次重启IPO对市场的影响就不得不多考虑“声音不对称”和“利益不对称”,通过透视市场各方利益主体的各自诉求,把握市场在重启IPO影响下的真实走向。

     庆幸的是股市管理层高举起“以人为本”的旗帜,以监管者的姿态,统筹兼顾各方的利益,使IPO回归其本性。基于股市管理层的这种眼界,IPO将会成为这个市场的“风铃”——在股市需求过度时开启IPO,在股市供给过度时暂停IPO;在股市泡泡过度时开启IPO,在股市泡泡消失时开启IPO暂停;在股市疯狂时开启IPO,在股市萎靡时暂停IPO。

5. IPO的重启对我国资本市场有何影响?

iPO即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或者说新股上市) “IPO”是新股票上市的意思。未上市的企业,通过股票上市,可以使股票所有的创业者资产得到膨胀,当股票卖出去时,可以得到一笔收益,用来扩大再生产。美国IPO剧增的背景是创业家精神、风险资本、会计法律事务所、投资银行家,他们为风险企业提供开发性资本、财务、税收、法律等业务和经营法规,以及人事管理服务,形成一套完整的IPO体制。这些股务参与到风险企业建立到股标公开上市的整个过程,形成IPO产业。 据“日兴调查中心”调查资料显示,美国的风险企业成长,一般经过三个阶段。风险企业成立之初,先由“安琪儿”(个人投资者)进行1~2年的研究开发性投资;风险企业运行2~5年后,产品出厂,这时风险资本进行投资;待产品销售上了轨道,投资企业想扩大生产,这时可以通过IPO筹措大量资本。这一过程能否尽快完成?风险企业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创业家精神和IPO产业的支援。与美国相比,我国在这些方面还非常欠缺。 首先,充满企业家精神。美国人是不会让官僚机构和大企业的巨大组织妨碍自己前途的,他们当中很多人进入大机关或大企业后,不久就转到创业家的行列。美国人的理想,想成为一名创业家,作为一名创业家就要干出成绩。 其二,风险资本、会计法律事务所、投资银行家挖掘并发现风险企业,努力支援IPO。在美国,安琪儿对企业进行初期投资,风险资本不单纯向企业投资,而且参与企业经营、销售计划、财务战略和人才招聘。美国的会计法律事务所,也参与风险企业的IPO经营,除收取一定的服务费之外,还收取一定的顾问费。服务费一般非常便宜。在美国,不仅像梅里尔林契等大投资银行家拥有对高科技、生物、电子通信、因特网等很多大风险企业,而且,一些中小投资银行家也拥有上千人以上的风险企业投资者,有的还拥有候补企业名单。这些投资银行家在全美到处挖掘发现风险企业,并着力把他们培养成上市企业。 在我国,情况大不一样,一项风险技术很难找到“安琪儿”,即使有,也是国有企业或国有研究机构,虽然有时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风险资本和会计法律事务所几乎不参与IPO经营,他们只是在企业开始成立或申请上市,或遇到法律纠纷时,才与企业发生关系。我国风险资本的投资理念是短期的,很少注重企业的成长,这可以从A股市上的“基金内幕”“股票违规炒作”现象上得到体现。我国投资基金还很不完善,直到现在《信托法》和《投资基金法》还未出台,一方面大量的散户投资者在技术、信息非对称环境下进行非理性炒作;另一方面,投资基金数量少、规模小,难以满足投资人的投资需求。我国的投资银行家就更少了,中国人的投资理念是很难将自己的钱委托给别人管理的,这与缺乏信托责任与约束有关。在美国,投资银行家到处挖掘收集风险企业,并对他们进行IPO培养,而我国,只是风险企业到了上市的时候才聘请投资银行家进行“上市包装”。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风险企业向会计法律事务所、券商以及投资银行家等付费是相当昂贵的,特别是寻租费大大高于服务费。为建立我国的创业板市场,现在迫切需要的是树立创业家精神,培养风险人才;建立我国自己的“风险资本、会计法律事务所、投资银行家”等IPO机制,形成自己的IPO产业。我们知道,风险企业高风险来自于技术、市场、管理三个方面。 中小投资者由于技术、信息等非对称性,直接投资风险企业,很难抵御市场风险。因此,需要培养一大批机构投资者,比如,成立各种专业化的高科技投资基金,如网络股投资基金、新材料股投资基金、生物工程股投资基金等,由这些投资基金进行风险投资。投资基金由于投资规模大,客观上需要培养一批专家对所投企业进行深入研究与策划,而投资基金强大的实力也有可能养一大批层次较高的专家,由这些高层专家去判断和选择IPO企业就能够做到理性投资。各种投资基金持有风险企业股票一定年限后,被允许在股市上流通转让,实现投资基金退出。这样在专家理财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我们自己的IPO体制和产业。

IPO的重启对我国资本市场有何影响?

6. 重启IPO和暂停IPO对股市有何影响

1、重启IPO和暂停IPO的共同点
对股市资金流动性有重大影响
2、重启IPO和暂停IPO的不同点
重启IPO
说明管理层对股市资金流动看好
认为流动性资金较充裕
承受得起新股上市带来的资金压力
也为新的企业发展带来机会
暂停IPO
说明管理层对股市资金流动看淡
认为流动性资金较紧张
承受不起新股上市带来的资金压力
3、心理影响
重启IPO
一般认为大盘会下跌
暂停IPO
一般认为大盘会上涨
4、不同时期对股市有不同影响
在大盘上升趋势时适量发行IPO
对股市上涨影响不大
在大盘下跌趋势时发行IPO
将加速大盘下跌
并招致民意的反感

7. 为什么IPO重启会使股市下跌?

因为重启IPO会分流股票二级市场的资金,而股票流通市场的资金是已经发行的股票按时价进行转让、买卖和流通的市场,包括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两部分,因此会引起股市下跌。
重启IPO为股票市场带来的影响:
1、重启IPO后将有部分存量资金离开二级市场进入一级市场“打新”,为二级股票市场带来资金压力。
2、重启IPO为股民带来心理压力。由于重启IPO的结果是确定的,而是否有新增资金进入股票市场是不确定的,重启IPO为股民带来了心理压力,至少股民在没有看到分流资金与增量资金达到平衡之前,这种心理压力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因此,在重启IPO之初,在通常情况下,股票市场下跌反应。

扩展资料:
IPO重启后至少会出现三种效应:
1、比价效应:
股票市场中影响价格和价值的因子相同或相似的同类股票,其价格和价值应相同或相近。因此,某只新股发行者,为了发个好价钱,就会想方设法把二级市场里的同类股票的价格抬高,以“比价效应”吸引股民以二级市场里的同类股票的价格为参照以更高的价格买进该股。
2、累积效应。IPO重启后其对市场的影响力将是一只又一只新股发行后的影响力的总和。IPO对市场的影响是在一定数量的IPO的影响力累积到一定程度后才会体现出来。
3、滞后效应。由于具有IPO累积效应,因此引起IPO的滞后效应,无论是重启IPO,还是暂停IPO,其对市场的影响往往不是即时的,而是滞后的,这种效应反映在场上就出现下面现象:暂停IPO后市场先表现为下跌,有时还会在下跌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后才转跌为涨。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IPO重启

为什么IPO重启会使股市下跌?

8. 证券投资学的四个问题,大家快来帮帮忙啊~

一  大小非解禁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大小非是指大额小额限售非流通股,解禁就是允许上市。大小非解禁就是限售非流通股允许上市。小,即小部分。 非,即限售。小非指的是小规模的限售流通股。占总股本5%以内。大非指的是大规模的限售流通股。占总股本5%以上。
股票是一种特殊商品,随着市场上供应数量的增多,其价格也会逐渐降低。2009年解禁的这些股票,增加了市场上股票数量的供给,降低了股票的价格。
弱市中解禁的股票市场表现总体优于强市期的表现;国有经济重点持股的行业表现优于其他行业;短期内解禁规模越大市场表现越差。从解禁事件的长期市场反应来看,总体上股价表现为下滑趋势,而在解禁日前后2个月中最为明显,解禁前后两个月和解禁前后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均显示为负。这表明,解禁事件给公司市值带来了较明显的冲击。短期累计超额收益率下跌依然是主要趋势,但在解禁当天有显著的反弹。
小非解禁意愿更强 大非解禁和小非解禁对市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大非的持有者往往是公司的主要股东,其持有股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公司的控制权,获得公司的长期经营收益。小非的持有者是作为财务投资者进入公司的,其持有股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因股票增值而带来的投资收益。大非和小非相比较,在股价过高或市场行情不好的情况下,小非的减持意愿更强烈,往往成为减持的主力,从而成为股市下跌的主要动力。
二  股票市场IPO重启对于证券市场影响的分析
IPO指首次公开发行,又称初次公募发行,是企业第一次向社会发行股票,它也是风险投资资本常用的退出方式之一。
IPO 重启有助于提升资金利用效率,对投资业务负面影响应有限。IPO重启将恢复新股申购这一资金运用模式、提升收益水平,特别是对于中信和海通这类现金充沛、投资风格较为保守的证券公司而言,意义就更大。IPO 重启可能造成的市场波动会对自营业务带来负面影响。但在市场的流动性已然充沛、且IPO 节奏不会太快的背景下,IPO的重启不会从根本上逆转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交易水平的活跃和市场信心的恢复,也使得市场已具备了较强的新股发行承受能力。
IPO 重启初期,二级市场资金压力不大。在IPO 重启初期,新股发行将吸引部分二级市场资金参与申购,从二级市场流入一级市场的资金规模并不大,基本在市场存量资金的30%以下;当累积的发行融资额不高时,发行商获取的融资额、专职一级市场申购资金兑现的申购收益和需要维持新增新股活跃所需的资金并不大, IPO 对市场存量资金的短期分流影响也不大,但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累积发行规模不断增加对市场的长期影响不可忽视。
三  次贷危机以来,分析我国所采取相应的财政,货币政策对于证券市场的影响。
随着次贷危机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的进一步蔓延,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做出重大调整,由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转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我国目前的政策偏暖 利于市场信心恢复。
政府财政货币等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措施出台之后,市场出现报复性上涨。尽管这波行情还会出现反复,但市场价值中枢将不可避免地抬高。这将给我们的市场增强信心和凝聚人气,也为市场反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契机。
一是宏观政策的转向,即积极的财政政策,4万亿的财政投入等,将有利于投资者对市场信心的恢复,对稳定资本市场的预期也至关重要。
二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及时调整,如存款准备金率下调,降息等,将有利于缓解市场资金面的压力。从紧的货币政策转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表明银根将进一步放松,有利于缓解社会资金面偏紧的压力;同时,随着多次降息,本来已深幅下跌、具有一定投资价值的股票市场投资(比较银行存款与债券买卖、基金投资)的比较优势会更加显露,会部分增加对股市的投资。
三是2009年1月开始,增值税转型改革将全面推进,将有利于增厚上市公司利润,值得市场关注,其对企业利润将产生正面的影响,有助于稳定对上市公司未来业绩的预期。
四是重大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等基础性行业及相关上市公司将明显受益,同时因为乘数效应:总体上将对其他的相关产业和公司产生作用不等的正面乘数效应。
财政政策的运作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1)财政政策的种类与经济效应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总的来说,紧的财政政策将使得过热的经济受到控制,证券市场也将走弱,而松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发展,证券市场走强。
2)实现短期财政政策目标的运作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为了实现短期财政政策目标,
财政政策的运作主要是发挥"相机抉择"作用,即政府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来选择相应的财政政策,调节和控制社会总供求的均衡。
3)实现中长期财政目标的运作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为了达到中长期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政策的运作主要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改革、调整税制。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求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总体上来说,松的货币政策将使得证券市场价格上扬。与松的货币政策相反,紧的货币政策将使得证券市场价格下跌。
四.行业的生命周期理论
行业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1初创期:这时期行业的创立投资和产品的研究开发费用较高,而产品需求小,销售收入较低,创业公司不但没有盈利,反而普遍亏损,另外企业还可能因财务困难而引发破产,这类企业更适合投机者而费投资者,初创期的风险较大,因而必然是投机性的,价格波动不可避免。2成长期:拥有市场营销和财务力量的企业逐渐主导市场。由于受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较少,产业的波动较小,此时投资者蒙受经营失败而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性大大降低。这时期,由于优胜劣汰的作用,市场上生产厂商的数量在大幅度下降后开始稳定。市场需求基本饱和,产品的销售增长率减慢,整个产业开始进入稳定期。购买处于成长期的股票,关键是要选择有竞争优势的公司,以尽可能多的分享行业增长所带来的收益。3成熟期: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少数大厂商垄断了整个行业的市场,市场份额比例发生的变化的程度很小,产业利润由于一定程度的垄断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处于成熟期的行业的股票不适合作为投机品种。4衰退期:由于新产品和大量替代品的出现,原产业的需求减少,销售量下降,一些厂商开始转行,厂商数目减少,行业的理论水平下降,生产能力萎缩。
行业的成长空间与行业所处生命周期息息相关,行业所处生命周期的位置,制约或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钢铁消费大户汽车行业来说,美国三大汽车行业的相继破产也预示这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美国本来已趋于高度成熟期的汽车产业在疲软的消费环境下甚至有进入衰退期的可能。因此在美国要是买汽车企业的股票肯定不明智,然而中国的汽车产业刚刚进入生命周期中的增长期。汽车的消费每年都呈两位数增长因此在中国投资汽车行业相关的股票是个不错的选择。比如上海汽车或者一汽轿车。但是同时行业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也影响着行业空间,分析企业的产品对潜在买家的吸引力上也需仔细分析,尤其是当今追求节能的时代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管理层的决策能力是潜在的发展风险。必须认真调查分析而后作出投资决策。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