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找矿工作初探

2024-05-07 06:46

1. 深部找矿工作初探

袁志华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
据调查预测,我国现有的150多座大型矿山中大部分已进入中晚开采期,有些矿山近年将相继闭坑或转产。预计到2010年占矿产品供应绝对优势的大型矿山将消失50%以上,到2020年将消失80%,其中金属矿山占绝大部分。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瓶颈凸显,迫切需要取得重大找矿新突破,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活动”为契机,依靠科技进步,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重要成矿区带、已有矿山深部和外围等成矿有利地区的深部找矿,充分挖掘深部矿产资源潜力,实现金、银、铜、镁、铅锌多金属等重点矿种的找矿突破,尽快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后备基地,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资源保障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据统计,在我省的大中型矿山中,资源严重危机矿山占41.6%,中度危机矿山占28.6%,轻度危机矿山占13%,诸多矿山企业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直接威胁着能源、有色、钢铁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对经济的支撑能力呈下降趋势。同时,由于数十年来的地质工作,我省浅部矿产资源的勘查程度已经比较高,在露头矿、浅部矿的找矿方面取得突破的难度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应对挑战、破解难题,如何“推进整装勘查,加强深部找矿,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迫切需要我们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
一、深部找矿工作的重要意义
开展重要矿产资源深部找矿,开辟第二找矿空间,是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和《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深部找矿工作指导意见》的战略举措,是落实省委、省政府“从农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大省”迈进的具体实践,是缓解我省资源瓶颈制约,增加重要矿产资源战略储备,提高资源保障能力的必然选择,对保障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省地质找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作用,以煤、铁、铝土矿等主要资源为依托形成的煤炭、冶金等行业,成为支撑我省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资源需求明显增长,铁、铜、铝等重要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和可供能力下降,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瓶颈凸显,解决资源供应问题已成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深部找矿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重要矿产的找矿潜力依然存在,为提高资源保障能力提供了拓展空间。我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但以往的地质找矿主要部署在基岩裸露的山区,勘查深度一般在300~500m,绝大多数为露头矿,其中东部及山前浅覆盖区大面积地区经过矿化地段或磁异常工作的开展,发现地质找矿潜力依然很大。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小秦岭、熊耳山以及伏牛山等地区一些资源危机金属矿山的深部探矿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原有矿山深部找到了接替资源,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们开展深部找矿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实践证明,开展深部找矿工作是加强地质勘查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实现找矿重大突破的有效途径,对于缓解矿产资源制约,促进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局深部找矿工作的探索和方向
我局十分重视深部找矿工作的研究和探索,认真学习中央、省关于开展深部找矿的重要文件和部署要求,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和各队(院)进行了专题研讨,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深部找矿的现状、问题和规律,明确了工作的重点、难点、切入点和前景,统一了思想,理清了思路。局长朱东晖多次强调要把深部找矿当成重中之重,加快实现找矿向深部拓展的战略转移。局主管领导和业务骨干纷纷发表理论文章和研究成果,为推进深部找矿科学论证、出谋划策,使深部找矿理论研究更深入、更系统、更丰富、更具操作性和实用性。为实施“四业”发展战略,局属七队充分发挥技术和人才优势,打破勘探深度500m以浅的观念束缚,更新装备,拿出200多万元购置了GDP-32Ⅱ物探仪器,探测深度可达到1000~1500m,在“内蒙古阿巴嘎旗哈达特铅锌银详查”的地质找矿中,通过重新认识矿体的深部异常状况,预计矿床资源储量规模将达到大—超大型,为其他单位更好开展深部找矿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随着理论的完善、实践的验证,我局矿产勘查将迎来新的发展春天,深部找矿的成果,将为全省工业化的发展提供新的支撑。
(一)高度重视,科学规划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豫政〔2008〕49号文件、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的部署和全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会议精神,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强力推进并全面铺开深部找矿工作,争取早日实现地质找矿的新突破、新成果。要以这次“大讨论”活动为契机,深化认识,高度重视,组织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局领导亲自挂帅,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抽调主要技术力量,组建深部找矿专项工作小组,对全局重要矿权进行集中“会诊”。通过对地质异常基础资料的分析判断,对深部找矿进行科学预测,指明方向,开具“处方”,对症下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矿产勘查规律,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深部找矿工作指导意见》要求,结合专家“诊断”结论,对全局深部找矿工作进行规划部署。明确目标任务,确定主攻矿种、矿床类型和重要靶区,开展深部成矿规律研究,进行深部矿产资源预测评价,搞好深部矿产地域调查,力争1~2年内找到几个大型、超大型的矿产地。各单位要把思想统一到局“四业”发展战略上来,把力量投入到深部找矿当中去,结合自身实际和优势,制定详细的深部找矿实施方案,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全力推进深部找矿工作顺利开展。
(二)创新思路,整合优势
深部找矿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的工作,在成矿理论、找矿模式、工作步骤以及运作机制等方面都需要有新思路、新举措。要大力采用新的综合理论、评价方法、勘查技术,加快推进重要成矿区带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深部找矿示范工程、重大基础地质研究等,力争多提交新的工作成果。要创新找矿理论,积极开展与深部矿产勘查相关的找矿理论研究,善于运用地质资料,加强理论思维,总结经验教训,丰富和发展深部找矿理论,更好指导实践。要完善技术路线,开展矿产勘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钻探等探测技术方法研究,在遵循区域调查、化探扫面和浅部验证的基础上,运用地-物-化-遥综合手段,圈定深部地球物理异常,提高地球物理勘查数据处理和推断解译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深部解译的精确度和可信性,加强定位预测,加强深部找矿典型实例的研讨和交流等。要建立有效机制,加强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坚持产学研一体化。要打破条块分割,整合技术、装备、人才等一切优势力量,形成拳头,增强实力,在已确定的找矿靶区,集全局之力进行整装勘查,打一场深部找矿大会战、攻坚战,实现深部找矿突破和我局跨越发展。
(三)加大投资,加强管理
深部找矿不确定因素多,技术难度高,找矿风险大,勘查成本明显高于地表露头矿,往往需要长时间、大投入的反复探索,才能取得找矿效果。因此,要用足用好“两权”价款和省地质勘查基金,建立科学合理的地质勘查项目绩效考评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把项目资金的安排与取得的找矿成果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对深部找矿工作的支持作用。要积极协调地质大调查、中央和省地勘基金、社会资金等各方面力量,加大对深部找矿的投资力度。重视科技投入,集中力量组织科技攻关,研究解决重点矿种、重点成矿区带的深部找矿问题,大力推进成矿理论、找矿方法和勘探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与推广应用,引进和利用先进有效的深部探测技术和仪器设备。同时,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建立项目管理的约束机制和项目监理制度,实施对深部找矿项目的全过程监管。
(四)树立信心,有所作为
美国石油地质学家W·E·普拉特在著名的《找油哲学》一文中指出,如果人们不相信还有油能被发现,他们就不会去钻探石油,那就发现不了油田。归根到底,找到石油的地方是在人的脑海里。固体矿产勘查也有同样的哲理。我们要充分认识深部找矿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有攻山头、打硬仗的准备,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相信能找到矿并能找到大矿,要充满自信、饱含激情,这是深部找矿成功的前提。现在,我们有些单位利用有限的矿权挣了点钱,有了些“家底”,就骄傲自满、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对我们的事业是十分不利的。通过这次“大讨论活动”,务必要转变思想、认清形势、有所作为,树立大局观念和忧患意识,把人财物调动起来,以科学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推进深部找矿工作。要继承和发扬“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优良传统,要有一股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钻劲,有一种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认输的韧劲,充分发挥地质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定信心、锲而不舍,力争找到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矿产地,树立我局在全国地勘单位的新形象。
三、加强全省深部找矿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统筹布局、优化结构,从分割立项走向集成部署,从零星找矿走向整装勘查。对于重大矿产勘查项目,要积极争取国家各类资金支持,并统一规划、统一安排。要高度重视深部找矿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成立省级专家组对全省矿权进行分析研究,把脉问诊,科学部署,制订规划,加大支持力度,建立省级深部找矿工作平台,协调全省各地勘单位集中优势兵力共同做好深部找矿工作。明确深部找矿的发展目标、总体思路、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引导地质勘查资源合理配置,建立省级深部找矿重大专项。把深部找矿作为全省地质勘查工作的战略重点之一,选择铁矿、铝土矿、金矿、银矿作为主攻矿种,兼顾铅锌矿、钼矿等,开展重要成矿区带深部和矿山外围等成矿有利地区的找矿工作。鼓励支持大中型矿山企业自筹资金开展深边部接替资源勘查,支持已达中度危机以上的国有矿山企业开展接替资源勘查。有计划地引进战略投资者,投入重大矿山基地的整装勘查。
(二)加大财政投入
要充分调动地质勘查单位和矿山企业的积极性,以省级财政支持为主体,逐步形成地勘单位、矿山企业及其他社会出资人共同出资开展深部找矿的资金投入机制,完善深部风险地质找矿投资体系。利用省矿业权价款深部找矿专项资金给予资金支持,使用省矿业权价款地质找矿专项资金,在重点成矿区(带)安排的重点矿种勘查项目中,安排深部成矿理论研究课题及开展深部找矿试点工作。积极争取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等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开展我省重要矿产资源深部找矿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对我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利用省矿业权价款和地质勘查基金,加大对重点矿种成矿区带前期勘查工作的投入力度。由省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给予开展深部找矿的勘查单位购置高技术含量的深部找矿专用设备一定比例的资金补助,扶持地勘单位加快地质勘查设备更新,提高地质勘查装备水平。制定财政性资金投入和深部找矿成效相挂钩的考评机制,提高专项资金投入效益。
(三)优化政策环境
由于深部找矿面临的都是埋藏深、不易发现的隐伏矿体,因此,必须在组织结构、投资结构和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相应的调整,创造有利条件,提供良好环境。要建立政府引导、多元投资的联动机制,加大对深部找矿工作的支持力度。要集中省内外专家和专业技术力量,加强深部地质结构与成矿背景调查,提高地质资料综合集成与开发利用对深部找矿工作的服务水平,降低深部找矿风险。尽快制定出台深部矿权设置办法,探索深部矿权管理模式。研究制定鼓励矿业权人进行深部探矿的优惠政策,鼓励地勘单位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加强成矿研究,指导深部找矿工作,项目安排专项研究资金予以支持。要建立并实施深部找矿工作激励机制,对在深部找矿中取得理论、技术和重要矿权突破的地勘单位、矿山企业给予重奖。制定深部找矿的税费制度,完善矿产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征收管理制度,鼓励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开展深部找矿工作。营造“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环境,以深部找矿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为依托,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逐步建立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深部找矿收益的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地质队伍,为提高深部找矿工作水平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深部找矿工作初探

2. 加大矿权生产经营力度保障单位经济平稳发展

张喜瑞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成立于1978年,是以固体矿产勘查为主的专业地质勘查队伍。建队30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在豫西熊耳山和陕-渑-新铝土矿带提交了众多有色、贵金属勘查地质报告,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地质找矿成果,特别是在铝土矿资源勘查方面,提交了3亿t铝土矿资源储量,为河南省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单位本着“为地方政府资源决策服务,为国家和省(市)重点企业提供优质资源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原则,在立足于矿权登记与管理的同时,加大勘查投入力度,以取得较好的地质成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矿业权经营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回顾历程,结合目前开展的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活动,为我单位矿权生产与管理工作献策。
一、矿权生产经营取得的成绩
近几年,我单位的经济水平取得了快速发展,经营效益不断提高。矿权规模、矿权经营效益同局属各单位相比名列前茅,社会经营收入由2006年的944.55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3978.70万元;经营利润由2006年167.31万元,增加到2008年1012.87万元。在1998~2001年地矿业处于低潮时期,单位地质工作人员解放思想,放眼长远,抓住机遇,储备矿权,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表1)。
表1 2006~2008年单位矿权经营情况 单位:万元


可以说,经济水平的发展主要得益于矿业权价值的提升,是找矿成果的具体体现。矿权生产经营与管理,在我单位的经济活动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为单位搬迁、改善职工办公条件、增加职工收入提供了充足的经济来源。
二、矿权经营工作的不足
近几年,虽然我单位在地质找矿和矿权经营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
(1)现有的矿权大部分首次登记时间在1998~2001年之间,以后年度登记的矿权少(表2)。
(2)对矿权生产经营工作单位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近几年新登记的矿权较少。2006~2008年,我单位新登记的矿权仅有3处,分别是:2007年的新疆阿克陶县托库依拉克铅锌矿普查和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帕特美热铁矿普查,2008年的河南省洛宁县孟家峪金矿普查。这种状况,使单位的后续发展缺少后劲。
表2 2006~2008年主要转让矿权情况


(3)部分矿权自有资金投入地质勘查不足,承担合理风险勘查意识不强,缺少对矿区资源潜力的进一步了解,间接地影响了单位矿权经营的效益。
三、矿权经营工作的现状
目前,我单位矿权经营工作的现状是:拥有的矿权数量持续减少,由2006年初的35项降至2008年底的21项,单位拥有的21项矿权,勘查面积总计246.76km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度逐渐提高,根据《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矿权维护的投入不断加大,仅单位矿权价款每年至少需要246.76万元。
受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矿产品价格逐步下滑,单位矿权经营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四、今后矿权生产经营工作的思路
(1)理清思路,坚定信心,把地质找矿工作放在单位经营工作的首要位置。地勘单位的宗旨是: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地质矿产资源保障。经过几十年的锻炼,我们的专长、优势就在于地质找矿。突出了专长,发挥了优势,我们的单位才有活力,才能保障单位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近几年,单位矿权经营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正是前期广大地质人员立足根本,忠于本职工作,辛勤劳动,挥洒汗水的结晶。今年我局提出的“突出主业、拓宽实业、发展辅业、致富家业”发展战略,是科学发展观在我局经营工作的具体运用。把地质勘查作为发展战略的主业,做大做强地矿经济基础,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围绕“四业”发展战略,理清思路,牢记把地质找矿工作放在单位经营工作的首要位置,坚定信心,扎实工作。
(2)明确责权利,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搞活工资分配制度。有战斗力、运行高效的团队,必须是既责权利明确,又协调一致,齐心协力的团队。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单位稳步发展的制度保障。搞活工资分配制度,向关键岗位、技术岗位倾斜;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奖励工资与贡献、经济效益挂钩,是保障职工充满工作信心的前提条件。
(3)运用技术创新,实现地质找矿的新突破。面对矿产资源找矿难度加大的情况,单位要更新观念,依靠科技、依靠人才,加强深部成矿规律的研究,积极开展资源接替区深部远景资源的控制和探索,创新找矿方法,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
(4)合理控制风险,加大开放力度,积极引进外部资金、拓展地质找矿项目。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对不同的地质找矿项目,要对其风险评估,应采取不同的风险管理方式:对地质状况比较明朗、投入少、风险小、见效快的矿产资源项目,要以单位自有资金来承担,力争以小投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较大的收益;对地质情况比较复杂、投入多、风险较大的找矿项目(含国外项目),应与势力雄厚的大矿业企业联合开发,或积极申请国家专项资金,把我们的技术与外部资本有机结合,把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确保实现单位经济的稳步发展。

3. 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服务我局经济发展———对我局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

闫新民 张建立 马鹏远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地勘单位已经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属地化管理以来,我局地勘经济的发展已与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特别是在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之后,河南省人民政府又下发了《河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决定的意见》,从而使地勘单位的改革与发展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从上至下开展的“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活动,实际上为地勘单位的体制改革再次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就当前地勘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客观要求而言,我局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和认识上的不到位。如何使内部审计工作更好地服务我局经济发展和提升管理水平,以适应客观形势的要求,笔者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1.充分认识内部审计工作在我局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
近年来,我局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经济总量和经营规模迅速扩大,各单位的业务经营范围进一步拓展,经营方式呈现多样化,资金渠道趋于多元化,投融资、矿权生产和转让行为较为普遍,经济活动呈现出比较广泛、频繁和复杂的态势。面对复杂、频繁的各种经济活动,如何使其规范化,保证我局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内部审计作为维护经济秩序的“卫士”、经济健康发展的“保健医生”和经济管理的“参谋助手”,通过对围绕我局经济改革和发展中心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的审计,以及对职工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的审计,检查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效性,可以及时地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及时、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可以达到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经营行为,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目的,从而促进我局地勘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环境
一个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要充分发挥作用,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只有领导重视了,才能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充足的内部审计力量,才能保证内部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
局领导高度重视我局的内部审计工作,成立了审计督察处,明确了职责范围,印发了“内部审计工作制度(试行)”,为局内部审计的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提供了保证;局属各单位也相继成立了内部审计机构,明确了内部审计人员,为我局今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我局的内部审计工作在制度建设和业务建设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局属各单位在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妨碍独立性的问题,还需要领导给予支持,为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加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职工的认知度
搞好内部审计工作,除了领导的重视和积极履行审计职责外,还需要提高职工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知度。可以利用宣传材料、知识问答或局域网等形式宣传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内部审计和有关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介绍我局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提高领导和职工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知度;通过审前公示,审后公告等形式,提高职工对内部审计工作参与度,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二、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制度是先导,没有规章制度,工作也谈不上规范化。
1.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管理制度,规范内部审计工作
2008年,我局出台了“内部审计工作制度(试行)”,明确了内部审计的职责、权利与义务,内部审计程序等内容,但相关的管理制度还没有跟上,还需要在内部审计人员管理,岗位责任制,审计问责制度,审计档案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为内部审计的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2.建立科学的内部审计业务制度,规范内部审计工作
我局的内部审计工作已开展多年,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但从对审计业务的规范化要求来看,还存在不完备和没有形成制度化等问题,需要逐步建立包括内部审计项目立项制度、审计工作流程、审计测试评价标准、三级复核制度、业务评比制度、财务收支审计办法、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办法、经济合同审计办法、建设项目审计办法等制度,为审计业务的制度化、规范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适应改革发展的内部审计队伍
审计职能的发挥,需要靠技术过硬的审计队伍来实现。
(1)建设一支复合型内部审计队伍。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内部审计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财务审计,其审计范围涉及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为此,就需要吸收具有审计、财务、技术、法律和管理等业务知识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来,以适应业务开展的需要。
(2)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鼓励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以老带新、以干代训等方式,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政策法规、审计知识,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审计人员对政策的理解、执行、判断能力和专业胜任能力。
(3)认真履行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严格审计纪律,建设一支爱岗敬业、公正廉洁的内部审计队伍。
(4)整合审计资源,加强协调能力建设。目前,我局的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着专职人员少,任务重的实际情况,要更好地开展工作,就需要整合系统内的审计资源,开展联合审计。一是集中局、队(院)审计力量开展联合审计,二是尝试与职能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开展联合审计。通过联合审计,达到整合资源,汲取有益的工作经验和方法,达成审计目的,提高审计人员的协调能力,锻炼我局的内部审计队伍的目的。
四、坚持“依法、程序、质量、文明”审计,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质量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内部审计人员要把质量意识贯穿到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坚持“依法、程序、质量、文明”审计。
(1)严格按照局党组的安排和审计计划实施审计项目,按照政策法规、局各项管理制度和审计标准等客观公正地评价审计事实。
(2)推行审计组长负责制,建立三级复核制度、业务会议审定制度、质量检查评比制度,确保审计程序规范,审计事实准确,审计处理得当。
(3)倡导“文明”审计理念,构建和谐审计。把人性化的审计理念贯穿到审计工作中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加强与被审对象的交流和沟通,认真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发现疑点及时纠正,不扩大违纪事实,不掩盖事实真相,不激化矛盾,增强审计的透明度、公开度、公信度。
五、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紧紧围绕“四业”发展战略,为我局的改革和发展服务
今年,局工作会议明确了“四业”发展战略,提出了深化内部改革,保障改善民生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狠抓工作的落实,切实转变机关职能。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把思想统一到局工作会议的精神上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局的中心工作,把推动改革、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重点,求真务实,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服务作用。
1.转变观念,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型
要更好地服务我局经济发展大局,就要求内部审计工作要着力于增值型审计的建设,实现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型,为此,内部审计人员要在思想上树立“四个意识”,即:风险意识、责任意识,监督意识和服务意识。在行动上实现“五个转变”即变被动审计为主动审计,根据局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中的难题、职工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找米下锅;变经验审计为科学审计,重视审计证据,重视审计方法和技巧;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审计;变表象描述为实质分析,从根本上发现问题;变提建议为落实整改,积极推进审计成果的运用,更好地服务我局经济发展的大局。
2.坚持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积极探索管理审计,逐步实现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型
财务收支审计主要是评价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率性。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一是我们事业单位的体制所决定的,我们每年都有很多经费,这些经费的使用和分配、管理是否合法、真实、有效,只有通过审计,才能发现财务收支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完善管理,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保护资产不受损失;二是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等业务有很高的关联度,其成果可以为其他审计业务所利用,能够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管理审计重点关注管理和控制、资源和效益优化。通过管理审计,以剖析问题成因,研究和防范改进措施,为促进经济活动的合法、规范、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今年,我局对局属地勘单位2008年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了审计,在审计实践中,尝试拓宽了审计内容,对管理工作进行了延伸测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后需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提高。
3.深化经济责任审计
一是健全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将领导综合管理水平、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任期内重大经济决策程序和效果、经营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遵守财经纪律和个人廉政建设情况等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二是努力改变审计程序后置的现状,发挥内部审计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上的作用,促进领导人员认真履行职责。
4.关注建设、投资和矿权转让项目
近几年,我局的工程建设、投资和矿权转让项目较多,而审计监督的触角还没有触及,今后将逐步把工程项目、投资项目和矿权转让项目纳入审计监督范围,关注行为是否合法、合规,程序、手续是否完备,投资是否有效,通过审计,促进规范对项目、投资和矿权转让的管理。
5.搞好审计分析,用好审计成果
一是注重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发现及分析问题,从发现的问题中找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揭示内在规律,形成审计建议,达到指导工作,服务发展的目的;二是注重审计成果的利用,跟踪审计结果,检查对审计提出的问题是否进行了整改和落实。只有审计成果得到有效利用,才能真正发挥服务的职能。

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服务我局经济发展———对我局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

4. 认清当前形势探索体制机制采取积极措施

贺建委 崔宝宪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
在这次由局地质经济学会牵头、以“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为主要内容的研讨会上,我先做个发言,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主要谈3个问题。
一、我局地矿业目前面临的形势
大家知道,近几年,尽管全国各地地质找矿普遍取得积极进展,河南省以“两权价款”项目为主体的地勘工作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找矿工作还跟不上形势的需要,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为此,2007年底国土资源部提出了“找新区、上专项、挖老点、走出去、依靠科技和人才”的找矿思路,今年4月又开展了全国性的“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活动,目的就是通过大讨论来解放思想、破除体制机制性障碍,争取找矿新突破。
2009年5月,为了探索新的勘查途径,河南省召开了“推进整装勘查,加强深部找矿,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专题研讨会。我们局许多同志都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不少同志还写出了专题文章或在会上发了言。随后,徐绍史部长又亲临河南,强调通过“大讨论”要把体制、机制性障碍问题梳理出来,为提高资源保障能力打好基础。
6月17日,省地矿局召开了嵩县整合勘查项目现场办公会,提出了全省推进整合勘查工作要与局和各市战略合作同步进行。6月26日上午,国土资源部又派出了方克定等一行7人,在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郭公民等陪同下,到有色地矿局等进行调研并举行了座谈会。重点探讨地勘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深部找矿以及“走出去”开展境外找矿等方面的问题。
7月17日,国土资源部与河南省政府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要在豫西地区开展以铁、铝、镁、铅锌、金、钼等金属矿产为主的地质找矿合作,推进整装勘查,实现找矿新突破。至此,国土资源部将河南省作为地质找矿体制、机制创新试点省。
7月31日,副厅长郭公民在全省国土资源工作情况通报会上提出,今年下半年全省地质找矿工作要全面推进4项工作。一是优化地质找矿工作布局。以部省签署协议为契机,统一部署全省的地质找矿工作,加快实现地质找矿突破。以洛阳、三门峡、南阳三市为试点,首批优选5~10处找矿靶区,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开展整装勘查,攻深找盲。二是探索新的地勘体制机制,鼓励各级政府、地勘单位、优势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但任何合作都必须依法进行,必须得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批准。还要建立政府收储矿产资源机制和地质勘查诚信机制。三是全面清查矿产资源管理秩序,着力解决各地自行其是、乱定政策的混乱现象。四是推进地勘单位改革和发展。在“带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原则下,解决共性问题,探索企业化进程。
7月中旬,全国有色地勘行业改革发展座谈会在内蒙古召开,各局局长们围绕改革发展交流了情况,发言要点言简意赅。部勘查司副司长陈先达提出地勘单位的核心任务是“找钱、找矿、找出路”;内蒙古局吴局长提出“只有深度的实业化才能谈得上企业化”;湖南局提出了“地矿立局”的发展战略;云南局提出了“为社会多找矿、为职工多发钱”的主导思想;华东局邵局长介绍了创立并运行三大公司(投资、找矿、建设)的发展模式;等等。使人感到发展势头都很强劲,大有“百舸争流”、“万马奔腾”之势。
总之,目前地矿业面临的形势用一句话表示:形势逼人!
二、“大讨论”理出的有关问题
(一)历史遗留问题
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地勘单位形成了底子薄、欠账多、包袱沉重等许多遗留问题。以前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中对地勘单位有利的规定多数没有落实。例如,国办发〔1999〕37号文中“地勘单位转让国家出资形成的探矿权时,允许其将部分或全部价款转增国家资本金”,迄今,没有哪个地勘单位享受到这一政策,国办发〔2003〕76号中关于对国有地勘单位的国有划拨土地可以变更使用权的规定也难以执行。
(二)体制机制问题
《决定》中明确:要探索逐步建立中央、地方政府和企业相互联动机制,探索建立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矿产勘查有机衔接机制、地质勘查与矿产开发紧密结合机制、地质找矿与矿业权管理和地勘队伍建设协调配合机制。但是运行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新问题。
(1)公益性地质成果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目前,由于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与商业性地质勘查队伍没有真正实现分体运行,公益性成果取得后,随即成为部分单位登记矿权、申报政府项目的专有资料,其他地勘单位不能公平享有公益性地质成果,造成竞争的不公平性和公益性成果利用率低下等问题。
(2)部省企联合有新的行业垄断端倪。从部分省的运作以及公益性资料优势独享等情况看,行业垄断的端倪已经显现。
(3)改革发展缺乏宽松环境。地方保护政策制约地质工作开展。在矿业权市场不规范和过热的大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层层出台地方保护政策,设置各种门槛,使得正常的地质工作难以有效开展。主要表现在:要求在矿业权中占有一定比例的“干股”;不受限制地扩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致使一些原先登记的探矿权在投入大量工作后不能取得采矿权,勘查、开发一体化难以进行。
(4)探矿权获取难度大大增加。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业权出让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12号)规定,有色金属等高风险矿种探矿权出让实行申请在先的原则,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省(区)并不考虑实际勘查能力,一律实行“招、拍、挂”的方式竞争出让,增加了国有地勘单位获取探矿权的难度和成本,目前河南省国有地勘单位拥有探矿权数仅占全省已登记探矿权的11%(183/1651),形成“耕者无其田”的不良局面。
三、我们应采取的措施
(一)积极提出有关地质工作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我们不能被动接受,而是要积极参与,争取主动。在各种场所,我们都积极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主要包括:
(1)改革要循序渐进、因地制宜。改革实行简单“一刀切”的转企方式也不可取。
我省属地化地勘单位分属省地矿局、省有色地矿局、省煤田地质局、省核工业地质局和省国土资源厅,有35个,职工总数为27185人,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的比例接近1∶1。由于历史原因,地勘单位改革必须正视其经济基础差、历史欠账多、发展没后劲等因素。在目前情况下,我们赞成“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为改革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2)建立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矿产勘查分体运行机制。应将从事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单位和从事事业性地质工作的单位分开,各自独立运行。如果说地质找矿是一场战役,那么专业学科就是打好这场战役的兵种和武器。如果各地勘单位专业结构设置趋同,特色不突出,就会导致行业内部竞争加剧,专业力量分散。目前存在从事公益性的专业队伍也做勘查,从事特色矿种的地勘队伍也是啥都干,这样下去将导致专业弱化、特色队伍没特色。
我们认为公益性队伍应该在前瞻性、基础性、战略性、科研性项目方面多下工夫;其他地勘单位根据长期形成的特色勘查技术和地域优势,主攻一些特色矿种和熟知的成矿区带,从而形成“统筹规划、统一指挥、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多兵种协同作战”的良性局面。
(3)推进整装勘查、加强深部找矿要发挥各局的特色。我们认为,要推进整装勘查,加强深部找矿,就必须尊重成矿地质规律,充分发挥各局、各专业地勘队伍历史形成的专业技术优势与找矿勘查的地域优势,充分利用好地质专家在某方面、某矿种的专业优势,以及对某些成矿规律上的独到认识,使深部找矿更有针对性,少走弯路。
(4)探矿权设置应与勘查资质相联系。对探矿权一律采用招拍挂方式出让,违背了矿产勘查客观规律,使高风险的矿产勘查活动受到冲击,限制了地勘单位找矿技术优势和主力军作用的发挥,而河南省以炒作为目的探矿权至少占总数的60%以上,以至于形成了有探矿权人无探矿者的尴尬局面。因此,将探矿权设置应与勘查资质相联系,既可确保具有找矿实力的地勘单位发挥其找矿优势,又能有效遏制炒作矿业权的现象。
(二)我们自身应采取的态度
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我们自身该怎么办?7月10号,局召开了由各单位主管领导和总工参加的“深部找矿工作座谈会”,讨论了面对当前形势,如何开展整装勘查、深部找矿等问题;大家认为“正视现实,坚定信心,认真探索,积极布局”是我们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1)正视现实。有利因素:国家急需矿产资源,对地勘队伍重视、支持,有以省两权价款为代表的政府资金支持,近些年各单位承担大量地质工作,使我们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积累了资料,局队两级班子高度重视地矿业的发展。
不利因素:缺少公益性地质资料。下一步地质勘查“全省一盘棋”,从分割立项走向集成部署,从零星找矿走向整装勘查,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部署、统一管理(四统一)。在项目形成和管理上按“统一设计形成项目(省地质调查院)—招标确定实施单位(国有地勘单位)—工作全过程监理(省国土资源科研院)—地质成果统一汇总(项目实施单位、省地质调查院、省国土资源科研院)—各个环节专家把关(厅专家组)”的模式进行。应该说整体思路有利于国有地勘单位的找矿工作、有利于大矿大开。但由于缺少申报项目的公益性资料,因此估计运作起来还是会有问题的。
作为我们只有正视现实而不回避,才能稳定心态,积极应对。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另一些不足。例如,近年来“缺乏有宏观影响的大成果”,报项目缺乏可用的资料,提交的各种报告水平不高,骨干技术力量明显缺乏等,这些是影响我们形象、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
(2)坚定信心,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并能充分发挥。作为河南省的一支专业地质找矿队伍,我局自1959年建局以来,经过几代地质工作者的不懈奋斗,可以说为河南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提交了一大批可供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储量。其中,查明的铝土矿资源量占全省可供开发利用总量的80%以上,查明的金、铜等资源储量均占全省查明总量的50%以上。为建成豫西陕(县)—渑(池)—新(安)富铝土矿资源基地,安林、舞阳两大铁矿资源基地,豫西、豫西南银多金属矿资源基地等作出了重大贡献。
仅以洛阳为例,20世纪80~90年代,我局在洛宁的铁炉坪、蒿坪沟及嵩县的祁雨沟取得了金、银、铅锌找矿突破。21世纪初,我们又在洛宁的沙沟、范庄、栾川的对角沟等地也取得了找矿的突破与进展。
近几年各队找矿也都有闪光点:一队和地矿公司合作的永城大王庄铁矿、二队的郏县安良煤矿、三队的任家庄沟铅锌矿、四队的许昌新峰一矿的煤普查、五队对角沟钼矿、六队在陕县几个铝土矿和范庄银矿、七队在内蒙古以及总院在云南等找矿都有亮点。之所以要强调这些,是想说明我们没必要盲目悲观,丧失信心,对自己也要有个正确认识。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缺乏自信是难以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的。
(3)认真探索,积极布局。我局地矿工作究竟该如何做,主要还是要靠大家集思广益。除平时交流外,这次“大讨论”通过征文、中心学习组发言等广泛听取了各方意见。不少同志写出了很有分量的文章,提出了很有见地的看法;在这次会上,局专门安排了研讨深部找矿、整装勘查等内容,各队(院)有目的地以拟选择的重点矿区进行论证。这对我们下一步工作布局、申报整装勘查基地是很重要的。可以说我们的“大讨论”活动有的放矢,虚实结合。
局拟新成立探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准备专兼职人员结合,必要时可聘院士。人员、经费、场所、课题等都要保障,并积极争取政府资金。重点研究整装勘查、深部找矿工作。
经过多方努力,我局已于7月21日与洛阳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我局与南阳市南召、西峡两县去年已签合作协议,目前正在进行合作,下一步还要分别与其他市签约。
在这种大的氛围下,各单位应抓住时机,积极谋划自己在这些试点市的工作靶区,主动与所在市的有关部门联系,落实战略合作协议背景下具体合作方案。“机会总是惠顾有准备的人”,厅里关于整装勘查的工作部署初稿已经拟定,一旦正式推出,有充分准备者将获得吃大餐的待遇,消极等待者只能为别人打工喝稀汤。
总之,希望各单位一定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地矿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这是我们落实“四业”战略以及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要“正视现实,坚定信心,认真探索,积极布局”,力争使我局的地矿经济有一个大的发展。

5. 统筹兼顾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对河南有色地矿改革发展的几点思考

李冠群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
坚持统筹兼顾,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局经济和社会、职工个人和单位事业的全面发展,按照新一届局党组确定的“突出主业、拓宽实业、发展辅业、致富家业”发展战略要求,在省委省政府实施“加快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中找准我局的位置,“发展有色地矿、服务中原崛起”,实现我局经济跨越式发展,推进“和谐单位”建设,推进基层党的建设。笔者认为,我局在实施积极的“局为单元、队为基础”的双结构调整等改革发展措施时,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统筹产业队伍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目前我局产业经济和队伍发展不平衡,表现在4个方面:
(1)产业经济结构初步调整,队伍结构没有完成相应调整。我局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还处于服务我省工业化的初期阶段,远不能适应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这几年我局的经济规模有了很大的扩大,但经济基础尚不巩固,抗风险能力亟待进一步提高,还存在着设备陈旧、技术手段落后,专业技术人员紧缺,队伍与产业经济结构不协调等情况。特别是还有下岗(包括协解人员)人员数百人。
(2)经济发展了,但职工工作和居住环境条件较差,职工收入水平较低、生活水平不高。还有职工教育、科技创新和劳动保护等滞后、不协调。
(3)管理相对落后,跟不上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要求。改革开放30年来,我局也在地勘行业外的市场中进行过许多尝试,成功的不多,失败的不少,总结“开花多结果少”的经验教训,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管理落后。许多厂矿或实体办起来了,有的还曾达到一定规模,但“软件”跟不上。局积累的近千万自有资金在“八五”、“九五”期间损失过半,留下不少问题,或形成诉讼或形成呆死账,还有职工情绪未得到及时理顺,再就是各单位面临市场经济体系裹足徘徊,对市场化的经营和竞争信心不足,勇气不够,办法不多,顾虑重重。
(4)目前,局属各单位已在国家基本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注册为担负一定职责或在一定经营范围从业的事业法人或企业法人,而局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基本上还没有按国家的要求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深化改革,虽说在全局范围内试行了聘用制度,但很大程度上还在按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体制影响下运行,效率低、成本高、服务质量差,阻碍了事业的发展。体制性的障碍也阻碍了我局的企事业法人单位按现代市场经济规律进行经营管理,使得企业法人单位并未形成实际上的“企业法人”,没能真正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经济未得到应有的又好又快发展和壮大,尚不能满足单位的发展和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我局的产业经济和队伍要协调发展,还需要改变目前发展不平衡的局面。首先,要从理论认识上提高对于调整产业和队伍结构,加快事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目前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中,国家和地方建设,都在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针,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战略,把重视社会发展提到应有的高度。我局也不能例外,应该充分进行以产业为主线调整和整合局属各单位的资源,改变过去小而全的单位社会管理模式,集中优势力量组建专业性队伍(或院或队或公司),在市场体系中进行创业,占领自己应该占领的一席之地。其次,要逐步增加对于各地勘单位事业发展的投入,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规律办事,地勘单位经济建设的资金要局内部通过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向有发展能力和潜力的单位集中资源,财政拨款除去必要的维持费用,也主要投资于科研、教育和居住环境的事业发展上。三是要充分利用局机关纳入依照公务员管理序列的契机和条件,引入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和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下决心改革我局的事企不分、机构臃肿、负担过重的事业管理体制,建立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全局一体化、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事业管理体制。目前就是在全局地勘单位实施聘用制度,规范岗位管理,在职工中强化合同和竞争意识,真正建立起以鼓励创新劳动及科技劳动为目的,建立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脱颖而出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
要改革我局的事业管理体制。局就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通过周密地调查研究,摸清家底,制订方案,对局队事业管理体制进行全面改革。要敢于闯,敢于试。例如,在局队各单位的所有制和经营形式等问题上,有的可以继续实行公有制,有的可以实行公办民营或民有民营;有的则可以实行股份制,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包括引进外资来参与,如参与地矿业和基地存量房地产的开发管理。只要是公平合理,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能使职工普遍受益就是目的。这就必须对现行的事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这就必须有制度创新,建立起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局事业管理体制。局机关纳入依照公务员管理序列,给我局事业发展、为地勘总院和专业公司的壮大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和一个难得的机遇,因此,各单位应该做好清产核资,剥离不良资产,优化产业队伍配置,轻装上阵,以一个较高的起点进入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去创大业、干大事。
二、统筹兼顾,实现地质园和留守基地的协调发展
解决好“搬迁、留守、就业”问题,这是全局目前和未来几年服务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伟大事业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四队和六队本来是率先进行基地搬迁的(包括三队),但自搬迁并把工作生产的重点转向新基地后,老基地的开发和管理相对滞后,甚至出现了荒芜废弃迹象。原来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局队两级管理制度和下岗再就业管理制度的改革和落实尚未到位。这几年的实践证明,解决“搬迁、留守和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在全局范围内实施积极的“局为单元、队为基础”方针,贯彻并实行市场化经营管理的观念和方法,以产业化为调整、组建和维系队伍的主线,加快各队专业骨干向省会集中的步伐,不一定非等地质园建成之后,队伍调整可先行于基地建设一步,组建过程也是磨合过程,可以这样设想:三年之后地质园建成入住之时,也是队伍成熟之时,两者互为条件、因果。要想办法使老基地在城镇化中发挥作用。要解放思想,在全局范围内实行公开、公平、公正进行双结构的调整工作。在改革和发展上克服进入市场的起点不平等等问题和矛盾。解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局队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和区域性的束缚,取消队级单位和职工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受到的限制,使他们真正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
建设郑东新区地质园和进行以加大地矿工作力度及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为主的产业和队伍结构调整,是要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体系要求的有利于逐步改变局队二元经济结构的新的局经济组织队伍管理体制。这是解决“搬迁、留守和就业”问题的战略举措。因此各队必须进行旨在继续破除计划经济体制对职工生产力束缚的改革,逐步建立以局为单元的一体化的产业经济队伍结构。不改变局队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区域性格局,就不可能建成全面、统一、完善的以地质园为标志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的局经营管理体制。
其一,建立完善老基地开发管理机制。开发和管理老基地包括搬迁职工的房产是职工基本经济利益和权益,是稳定和保障搬迁留守职工生计和队伍稳定的关键。要总结各队特别是先期搬迁基地的经验,改进不足的地方,结合住房制度的改革要对走和留职工给予合理补偿、妥善安置,做到职工搬迁不失业,搬迁不失利。这样才能做到保护职工合法权益,保证全局战略目标的实现,以消除因“搬迁”而引发的矛盾冲突,保持全局稳定。
其二,逐步调整全局职工收入的分配格局。逐步改变全局不平衡的收入分配状况。局已经在省政府有关部门大力协调下解决了我局属地化时遗留的津补贴与地方的标准差问题,但还存在诸如一次性房补、基地搬迁和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等问题。这些问题只能一靠省政府的政策扶持,二靠自身的发展来解决,自身的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如能争取到补差的专项支付款项,应该用于增加职工收入,改善职工生活质量上。今后在市场上取得的弥补事业费不足的那部分社会资金,也要统筹兼顾发展和生活,不得以减少职工收入来完成所谓的效益指标。因此,必须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工作的座右铭。
其三,要改善局队下岗职工在原基地就业环境和增加就业机会。随着各队各类骨干向地质园转移,会出现一定的就业机会,各单位要利用这个机会,做好下岗人员的再就业工作。同时,要理顺原下岗人员中已在社会上或在其他单位稳定就业的劳动关系,减少或避免产生劳动争议。深化局队人事劳资管理的改革,应改变原来分散管理的模式,适当集中逐步形成全局人力资源管理统一,形成内部的准人才市场,制定全局劳动者竞争上岗平等就业的制度。
三、统筹条块发展,实现产业、队伍和单位事业的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属地化管理之后,局队的经济社会都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局和各队的原有基础和主客观条件不同,各单位之间的差别有所扩大。以七队为例,闯市场,抓机遇,几年积累自有资金近千万,并在郑东新区置业以求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各队发展不平衡,有的队比较缓慢,究其原因一是市场化经营管理的程度低,二是改革相对滞后。市场化经营管理就是以市场为导向,苦练内功,抢抓机遇,机动灵活,参与竞争,适应竞争,高效率运作单位的生产和管理各环节。克服那种按部就班互相推诿的工作作风。自局在属地化管理初期提出基地搬迁改变职工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和就业水平的部署以来,以四队、六队进城为起点到2007年,各队的经济经过属地化管理前后几年的徘徊和磨合,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相继承揽了一些重大建设项目,如以七队为首承揽的土地整理项目、一队引进外资合作发恩德公司等。随着我局2004年决策建设郑东新区地质园工程的逐步展开到2007年办公大楼鑫地大厦落成,至今各队主要产业和队伍已陆续进郑,新生活基地正在建设中,部分老基地更新改造进展顺利,各队都加强了以离退休人员管理为代表的稳定队伍的工作。但是,各队在发展上各有千秋,管理上也各有长短。局队改革和发展的现状远不能适应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因此,新一届局党组在2008年提出并在2009年局工作会议上确定了“四业”发展战略,明确了在未来几年里的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其中郑东新区地质园二期工程的建设和局的产业队伍结构调整是难中之难、重中之重。这是振兴我局有色地矿事业,使之走向快速协调发展之路,实施服务我省“两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战略立足点。
要实现局队两级单位的协调发展,关键是要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改革,扫除体制上的障碍,加快市场化经营管理的实施,加快企事分开,加快双结构调整的步伐,做好全局干部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理顺情绪,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首先以加大“继续提高全省铝工业发展所需铝土矿保障程度”的工作力度,切实和自觉地服务中原崛起的“两大跨越”战略,并以此为出发点,加快河南有色地勘院的项目专业人员的充实和产业的提高;其二是充实现已注册的公司,真正用现代企业制度定位,人员、资产经营和管理均以市场为目标。其三组建适合市场经济竞争的有自我发展能力的带有我局产业特点的专业队伍。各队技术、生产和管理骨干向省会集中后,各队的二、三产业将出现一定的就业机会,各队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老基地的经济社会区域优势,在为加强当地城镇建设和区域经济建设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局要在投资项目、资金扶持等方面,加大对有经济社会效益的老基地支持的力度,使队级单位的发展步入良性运行的轨道。
四、统筹兼顾生产经营与生活环境的发展,实现生产经营与生活居住环境的和谐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内涵,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局目前职工生活平均水平并不高,且居住条件较差,尚未得到根本改观;人均资产占有量比较少,能用于生产经营的资产人均占有量更是有限,要完成省委省政府要求我局为快速发展的新型工业(如铝工业)提供资源保障的任务艰巨,要统筹兼顾职工的生活和生产,要把坚持可持续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改造居住环境、保护和利用各单位有限的资源,走局为单元的产业和专业相对集中道路,合理开发和使用新老基地的资源。为此,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郑东新区地质园”建设和新老基地物业的经营管理,要进行现有物业管理体制的改革,要引入市场化物业经营管理的理念,使之既有利于经济健康发展,又有利于自我积累和发展,有利于生活环境的保护和有利于不适合野外工作职工的再就业或安置,实现全局各单位生产经营与生活居住环境的和谐发展。
五、统筹职工个人的发展和全局事业的发展,实现职工和事业的和谐发展
优化全局人力资源的配置和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全局干部职工提供干事创业的环境和条件,营造干事创业的氛围,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从而促使全局的事业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全局进行必要的沟通工作,以使局党组的正确决策转化为职工的群体行动,单位的高层领导之间、高层与中层、领导层与基层员工之间的沟通,对一个单位来说尤为重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道理是一样的,调动别人的积极性没什么诀窍,需要明确公正地把握当前的形势,深入了解个人和集体两个层次上人性的特点,树立合理的目标,制定一套有形与无形的激励机制,这需要单位的管理层进行深入地思考和勤奋地工作,并要承担风险和关心一线的干部职工。要确定不同的激励层次加速克服困难,要注意及时鼓励干部职工的成就事业使其充满在单位中的自豪感。由此达到职工个人发展和全局事业的和谐发展。
六、统筹我局在省内省外两个市场特别是要开发国外市场,使我局经济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
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从长期发展看,资源相对短缺是我国实现现代化面临的一个大课题、大难题。如何打破资源相对短缺的瓶颈制约,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必须从国家战略层面考虑和谋划,要立足省内、面向国内和国外。因此,要统筹我局在省内省外两个区域市场,特别是要开发国外市场。
建局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局矿产资源勘探事业快速发展,为国家和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近5年来,在不断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开发力度的同时,在国外矿产资源市场的开发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利用境外资金也取得积极进展,矿产资源供应能力稳步提高。同时应当看到,开发利用率仍然较低,体制机制尚不完善。长期以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勘探、开发、研究等工作,为立足省内增加矿产资源供给服务我省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应该而且完全可以加大投入力度,恢复矿产地质研究机构,加强成矿理论科学研究,加强基础地质工作,由此提高矿产资源可采储量,增强保障能力。
同时也要看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需要积极在世界范围内寻求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必要补充。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要从国家战略高度来考虑,维护我国矿产资源安全,同时利用好国外矿产资源。要按照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基本要求,认真研究国际市场上矿产品价格变化的趋势,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和提高我局影响力;研究扩大国际矿产资源合作的新办法、新途径,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及时总结我局利用外资进行风险地质找矿工作的经验,注意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来促进我局体制和机制方面的改革,带动我局经济社会的发展。
七、抓住国家到2020年建成市场体制的战略机遇期,打造“河南有色地矿”品牌
通过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次金融危机对国家资源管理已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最突出的是倒逼着经济发展方式、资源配置方式和政府管理职能的三大转变。这三大转变与我们的工作都密切相关。当前,中央对加强地质找矿工作的指示和要求非常明确,地质找矿的布局和思路逐步形成,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的课题已经提出并正在探索。就我们有色地矿行业来看,以属地化管理为代表的队伍结构调整早已告一段落,但从公益性和商业性地质找矿的产业调整仍在探索之中。现在看来,我局的地质找矿改革发展趋向,也是要走公益性和商业性工作有机衔接,勘查和开采紧密结合,拉长地质找矿产业链条。
通过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为了我局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只有强练内功,加大科技创新,将进一步研究、开发、应用地质找矿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树立“立足省内,拓展省外,开辟国外”的“跨省跨国”的大地质理念,按照“挖老点、找新区、上专项、走出去、依靠科技和人才”的基本思路,实施“走出去”战略,把地质找矿工作部署到重要经济区、重要成矿区带、重要地质问题区(包括地质灾害)、重要工程区,点面结合、区域展开,产学研紧密结合,多目标、多手段、多技术综合部署。目前地勘单位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发展机遇又是前所未有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我们这一代地质人的使命。比如,五队在2005年加大了对钼矿成矿理论的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完善了复合岩体成矿理论和脉型矿床成矿理论。根据这两项研究成果,我们又把过去以点求面的找矿方法更新为面中求点的找矿模式,完成了地质找矿模式由微观到宏观的根本转变。根据我们的研究成果,先后在东秦岭至大别山成矿带发现了一批复合岩体和复合岩体中的大型钼矿床。在嵩县南部发现了大面积的脉状钼矿床,为河南省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要促进地质找矿专业与市场化经营管理工作相互结合。主要是地勘单位内部的地质找矿专业要适应地质找矿市场化经营和政府矿政管理,随着国家矿业权市场建设逐步成熟,矿产资源税费款改革问题,以及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规范问题的解决,这些都对地质找矿工作产生影响。可以预料,今后几年地质找矿工作结构、科技创新、布局思路、体制机制都会不同地程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必须继续推进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地勘单位在当前继续“戴事业的帽子、走企业的路子”,是国家给予整个行业的政策性优惠。几十年的基层地勘单位都存在大量历史遗留问题。但是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地勘单位必须成为市场主体,最终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生存与发展。因此,必须通过改革内部管理制度以增强活力,通过改革经营机制以增强动力,按照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市场经营体制的原则,进行我局、地质队(院、公司)的管理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各地质队进郑的现实,已具备对原有局、队“二元管理结构”进行较大改革的客观条件。因此应根据变化了的情况,认真研究我局在生产经营管理、党建和群团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设充满组织活力、员工心情舒畅、管理机制灵活、生产经营高效的地勘单位。
通过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必须抓住国家到2020年建成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机遇期,打造“河南有色地矿”品牌。在这10年期间,实施“品牌战略”,强化我局各单位生产经营管理诸方面的软、硬件建设。品牌是一个市场主体竞争力的体现。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在每一件产品中注入品牌意识,共同打造一个具有竞争力和美誉度的品牌。我们局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过50年的风风雨雨,“河南有色地矿”应该成为全局广大职工全身心努力维护的品牌,特别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在,全局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更应该强化品牌意识。其一可以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市场中大力锻造“河南有色地矿”的系列产品:诸如“有色地质”、“有色矿业”、“有色岩土”、“有色工勘”、“有色测绘”、“有色物探”、“有色微粉”、“有色物业”、“有色检测”,等;其二各单位也可以凭自己的实力和能力,打造自己的品牌。但不管如何,“河南有色地矿”是我局目前的口语化的品牌,全局职工应该自觉维护。要用我们的诚信和工作的质量来保证品牌,诚信是品牌的无形资本,质量是品牌的有形资本,从而切实提高我们生存发展的综合实力。
综上所述,坚持统筹兼顾、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原则,多策并举,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狠抓落实,实现局党组确定的改革发展稳定的总体部署,推进“和谐单位”建设,推进基层党的建设,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这一总目标,以“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为契机,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理好发展思路,拿出改革措施,做好稳定工作,破解制约我局各单位发展的瓶颈难题。在全局各单位贯彻实施“四业”发展战略,以提升地矿主业为重点,在拓展地矿主业延伸服务领域和实业上有新突破,在壮大工勘岩土测绘等传统地矿辅助产业上有新突破,在产业队伍结构调整上有新突破,在经营管理机制和体制的改革创新上有新突破,一定能在做强做大主业、拓展市场和规范经营管理方面跨上新台阶,实现我局经济跨越式发展。

统筹兼顾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对河南有色地矿改革发展的几点思考

6. 汪民的重要讲话

汪民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展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动员部署会上要求 精心组织推进大讨论 着力解决重大问题汪民在2009年地科院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认清形势明确目标——积极谋划好地质科技工作发展战略汪民作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动员部署时强调——推动和实现地质找矿工作大发展全国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会议提出 构建地质环境工作科学发展新机制汪民在全国地调院院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站长座谈会上强调 建实建强地方公益性地调队伍汪民在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指出 不断增强地质调查服务能力汪民在矿评协一届三次理事会上强调 树立忧患意识从严治军部传达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汪民在第九届全国矿床会议上提出 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大陆成矿理论汪民在部电视电话会议上通报矿政管理工作情况时指出 2008年年底前要基本完成资源开发整合工作汪民在北京上海城市地质调查成果汇报会上指出 地质工作应主动为城市安全和城市发展服务汪民在龙岩看望地勘职工时要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努力实现找矿突破汪民在地质灾害防范工作视频会商会上指出 努力构建地灾防灾新机制汪民在贵州调研时强调积极推进国土所规范化建设汪民出席援川地质灾害排查工作总结会并讲话汪民副部长在芦山县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时强调 要做好主汛期与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汪民看望慰问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科研人员时要求 全力以赴做好科技救灾工作汪民在2008年中国地质科学院工作会议上强调 要尽快拉上地质调查主战场汪民在中国地调局2008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 强化内部控制 确保资金安全国土资源部等九部门联合召开督查动员会,汪民出席会议并讲话汪民在全国铁矿勘查研讨会上强调 以新机制调动铁矿勘查积极性汪民在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讲话汪民在海南督察百日行动时强调 加大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汪民在2007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的演讲(2007年11月13日)汪民出席第16期国土资源管理市长班并讲话汪民在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五十周年庆祝会上强调 强化创新能力 加快成果转化汪民在勘探所五十周年成果展暨学术交流会上要求 不断推进我国勘探技术迈上新台阶汪民在地勘局长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上指出 主动改革比被动改革好汪民在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项目办公室会议上指出 油气资源评价要围绕国家需要汪民在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总结讲话时强调 全力以赴做好规划编制工作汪民在中加矿业投资论坛上表示 扩大合作领域 实现共同发展汪民在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第一届二次常务理事会上要求 全面整顿规范矿产资源评估行为汪民:继续推进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汪民:进一步开放国内矿业市场更积极参与国际矿业合作汪民在全国矿产开发管理培训班上强调 大力加强矿政管理工作首届中国观赏石—矿物晶体国际论坛在京举办 汪民、寿嘉华出席并讲话汪民在甘肃省地矿局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 地质工作者要肩负起重要历史使命第六届国际地质和环境材料分析大会在京召开 汪民讲话汪民在第二届中国矿产勘查论坛座谈会上要求 尽快取得突破性找矿成果汪民在第十四期国土资源管理市长研讨班上强调 必须尊重地质工作规律汪民加强地质工作访国土资源汪民副部长就2006年整顿和规范矿产开发秩序工作答记者问汪民在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首届会员代表大会上强调 矿业权评估要完善机制严格管理汪民在促进矿产资源循环经济发展研讨会上指出 应用循环经济理念 加强矿产资源规划汪民就矿业国际合作提出三点主张汪民在全国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 把储量管理纳入矿政管理主流程汪民在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论证会上强调 搞好科学论证 力求找矿突破汪民副部长2005年9月21日在新闻通气会上通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的情况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举办 汪民出席并致辞跃向更高层次——汪民就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开发秩序工作答记者问汪民在全国地质勘查管理座谈会上指出 矿业权管理要依法予以规范汪民在全国煤炭回采率专项检查工作督察汇报会上强调 采取有力措施促回采率提高中国—南非矿业研讨会在京举行 辛瓦纳汪民出席并讲话加强合作,繁荣矿业——在“中国矿业2004”国际研讨会上的主题报告(国土资源部副部长 汪民)

7. 关于辽宁有色地质队工作环境及待遇 急!

中国矿业报社             中国矿业联合会地质勘查协会文件
矿报发[2009]6号        中矿联地勘发[2009]18号

关于“第四届全国百家地质队(院)长座谈会”的
情 况 汇 报

部大讨论办并呈送部领导:
在国土资源部领导的关怀下,在部地质勘查司的指导下,由中国矿业报社和中国矿联地勘协会联合主办、辽宁省有色地质局具体承办的“第四届全国百家地质队(院)长座谈会”(简称座谈会),于2009年7月14日-16日在辽宁省大连市成功召开。现将座谈会情况汇报如下:
一、座谈会概况
7月14日举行的开幕式由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局长、党委书记、中国矿联地勘协会会长闫学义主持并致开幕词。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中国矿联地勘协会名誉会长蒋承菘,国土资源部高咨中心副主任张彦英,国土资源部高咨中心咨询委员胡魁,国土资源部开发司副司长莘文印,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行业管理处处长王军,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综合处调研员杨尚冰,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厅长焉锦林,辽宁省有色地质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研,中国矿业报社社长、中矿联副会长王家华,国土资源部大讨论办公室贺冰清,中国地调局大讨论办公室甘行平,中矿联地勘协会名誉会长邢新田,大连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忠彦,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情报室主任施俊法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会议。
来自辽宁等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地矿、有色、冶金、煤田、建材、核工业、化工、武警等系统的近50个局级地勘单位、120余家地质队(院)的270余名代表参加了座谈会。其中,有20多家局级地勘单位的领导亲自带队参加会议,中国矿联地勘协会的副会长单位共有辽宁省有色地质局等10家代表参加了座谈会。
开幕式上,中国矿业报社社长王家华向会议代表传达了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河南、安徽考察调研时就地质找矿改革发展所发表的重要讲话,与会代表深受鼓舞,倍感亲切。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中国矿联地勘协会名誉会长蒋承菘发表了讲话。
本届座谈会主体内容分三个板块进行:第一板块为“矿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第二板块为“经验介绍与民意调查”;第三板块为“热点问题研讨”,三个板块均由王家华社长主持。 
7月15日下午举行闭幕式。辽宁省有色地质局107队队长郝绍桐、吉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调查所所长赵明、辽宁省地矿局第二水文大队队长王文奇、江苏省地矿局六队队长王大志、陕西核工业地质局211队队长高利鹏、山西煤炭地质局勘查院院长李新民、环闽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顺金(民营企业)、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正元地勘院院长李学同等8位代表先后发表会议感言。
大家一致认为,在国土资源部组织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不断深入的关键时刻,中国矿业报社和地勘协会举办这次座谈会十分及时、十分必要,充分体现了决策层听民情、聚民智、凝民心的工作作风。主办单位搭建这样的平台真是太好了,希望每年都有这么一次交流的好机会。
中国矿联地勘协会名誉会长邢新田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大讨论办公室甘行平作为嘉宾也发表了会议感言。
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司长彭齐鸣在公务十分繁忙的情况下,出席了7月15日的全天会议,倾听了了队长们的建言,并在闭幕式上发表了讲话。他通报了部党组在听取“大讨论办”汇报时做出的一系列指示,特别是徐绍史部长关于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中集中表现出来的三个方面问题,即思想观念问题、体制机制问题和规范标准问题,要实现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四个方面的成果(思想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彭齐鸣司长希望参会代表按照部领导的指示精神,不仅要找准问题,更要提出破解难题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同时,对地勘单位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认清使命,增强责任感;二是看清形势,增强紧迫感;三是看到成绩,增强自信心;四是勇于实践,建立新体系。彭齐鸣司长还表示地勘司将切实履行职责,搞好服务,并从服务入手,抓好地勘行业管理工作。
中国矿业报社王家华社长代表会议主办方做了会议总结,并通报了民意调查的统计结果(详见附件一民意调查统计表)。
二、座谈会主要特点
(一)主题鲜明,紧跟形势
本届座谈会的召开有其特殊的意义和背景:其一,恰逢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实现地质找矿勘查和矿业开发利用持续健康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其二,国土资源部组织开展的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活动正在有序深入地进行,正在从思想层面走向实践层面。
为此,本届座谈会的主题确定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拉动和扩大内需为背景,以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为主线,深入研讨和破解地质工作体制机制和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重点、取得共识;提出实现地质找矿成果重大突破、完善探矿权和采矿权管理、规范地质勘查市场秩序、加强地质基础工作制度建设、推进地质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和地勘单位生存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会议代表们普遍反映这次会议主题鲜明,紧跟形势,使基层同志认识和了解了国内外经济形势,特别是国土资源部关于地质找矿改革发展的全局性工作部署和战略性工作目标,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坚定了信心。大家认为本届座谈会召开的非常及时、非常重要,必将对地勘单位应对挑战、寻找机遇、加快改革和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内容丰富,重点突出
第一板块为“矿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情报室主任施俊法主讲。使与会代表了解了全球矿产勘查的走势,以及当前矿业经济对地勘业的影响,增强了搞好地质勘查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第二板块为“经验介绍与民意调查”,由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勘查院院长王其鸿、辽宁省有色地质局108队队长迟永坤、河南省地矿局地勘处长李兴国分别代表本单位就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境外地质矿产勘查做了经验介绍。
三个单位的经验介绍在与会代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代表们认为,山东地勘六院通过找矿突破发展了地勘经济,改善了民生,既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单位增加了发展后劲,是很有启示性的经验。这不仅反映出地勘单位的比较优势,也反映出当地政府的开明、英明,把探矿权配置给有找矿本领的地勘单位,可以充分发挥地质工作者的积极性。辽宁有色108队加速队伍结构调整,突出了找矿主业,在跨省作业中找到了大型钼矿,这说明发展方式的转变会给地勘单位带来新的机遇。河南地勘局主动出击,运用联姻、融资等多种手段,在境外主要成矿区带安营扎寨,获取了100多个矿权,这证实了只要“走出去”的战略战术运用得当,就会得到丰硕的回报。 
第三板块是代表们最关心、最关注的“7个热点问题”,也是本届座谈会的重头戏。这“7个热点问题”是:
1.目前制约有宏观影响的地质找矿成果实现重大突破的体制机制上的突出问题是什么,你认为从地勘单位的层面需要做好那些工作,对国家和政府层面有何建设性意见?
2.探矿权的设置、取得、交易等怎样做才算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如何加强矿业权管理特别是二级市场管理才能有利于地质找矿工作?
3.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路径是什么,现在面临的突出问题又是什么,你对解决这些问题有何意见和建议?
4.目前地质勘查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如何加以治理和改善?
5.地勘单位在生存发展、民生民意、队伍稳定等方面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如何推进国家支持地勘单位政策措施的落实?
6.你认为目前地质工作质量现状如何,如何从体制机制上确保地质工作质量?
7.你认为目前地质勘查技术标准、规范和定额是否适应地质找矿发展的需要,如何科学推进地质基础工作制度建设的步伐?
这“7个热点问题”分别由安徽省地矿局332队队长马中伟、广东省地质局722地质大队队长姚新民、辽宁省地矿局地质勘查院院长张贺鹏、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院长赵斌、河北省地矿局石家庄综合地质大队队长王文学、西北有色地质局713总队队长高菊生等做专题发言(详见附件二热点问题情况反馈)。
主持人王家华围绕议题穿针引线,张彦英、胡魁两位专家做针对性点评和解读。台上嘉宾联系实际、理性畅言,台下代表屏声静气、倾心聆听,整个会场气氛热烈而有序,座席上始终满满当当,代表们连上洗手间都快步小跑。
与会者深有感触地说:“7个问题直击地勘单位目前最关注的地质找矿改革发展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抓住重点、切中要害,通过观点碰撞、研讨互动,对问题的理解更透了、更深了,同时拿出了破解之策。这样的研讨,既向上级部门反映了地勘单位的呼声和建议,也是我们向专家和兄弟单位学习,澄清认识、寻找答案、谋求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难得机会。” 
(三)组织得力,盛况空前
全国百家地质队(院)长座谈会至今已举办四届,既是全国地勘行业的盛会,也是一个品牌会议。它不仅是行业主管部门获取基层信息动态、研究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新闻媒体和行业社团组织为基层单位服务、为政府决策服务、为行业管理服务的重要平台,同时还是全国广大地质工作者相互学习、交流感情和结交合作伙伴的重要场所。
本届座谈会得到了国土资源部领导的高度重视,汪民副部长做出了专门批示。彭齐鸣司长在会前主持会议听取筹备工作汇报,并提出重要的指导性意见。加之会议主办方精心策划会议内容,严密组织会议各项工作,会议形式新颖活泼,会议承办方则倾全局之力搞好会务工作,精心安排、热情接待、周到服务,做到了“让代表满意、让主办方满意、让承办方自己满意”。本届座谈会还得到了省国土资源厅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参会地质队(院)数量之多、参会代表人数之多、参会局级领导之多,都比前三届有所突破,可谓盛况空前。
本届座谈会以其鲜明的主题、丰富的内容、得力的组织取得了圆满成功。特别是徐绍史部长的重要指示、彭齐鸣司长的讲话,使与会代表深受教育、深受启发、深受鼓舞。代表们纷纷表示,一定要把徐绍史部长的重要指示、彭司长的讲话精神和座谈会的成果带回去,及时传达、深入学习,认真领会、贯彻落实,指导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进一步树立大地质、大资源、大环境、大服务的理念,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为全面完成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的目标任务,为全面振兴地质工作,推动新一轮地质找矿的改革和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启示和建议
本届座谈会传达了徐绍史部长在河南、安徽调研时发表的“全面梳理问题,找出对策措施,结合实践把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引向深入”的重要讲话,其中徐绍史部长关于“中央对地质找矿工作的指示和要求非常明确,但尚未有效落实;地质找矿的布局和思路逐步形成,但尚未顺畅落地;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的课题已经提出并在积极探索,但尚未真正破题”的重要分析和判断,可谓一语中的,使与会代表更加深刻认识了开展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
在本届座谈会上,地勘单位反映最集中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如何加强矿业权市场建设,如何改善地质勘查环境,如何提高地质工作质量,如何推进地勘单位改革发展,如何创新地质工作体制机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是“矿权”。几乎所有代表一致认为,要获得有宏观影响的找矿成果,需要有多种因素的叠加,但关键一条是必须改变地勘单位“打工仔”的角色,要“探者有其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地质工作者的找矿积极性。
根据座谈会的情况和地勘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经整理归纳提出如下七个方面的建议,供部有关方面决策参考。
(一)建议国土资源部全面系统的总结这些年来矿业权管理,特别是探矿权实行“招拍挂”的实际效果。关于探矿权取得、出让、转让等问题,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但这些年来由于受既得利益的驱动,加之监管不力,一些地方政府出让探矿权仿效拍卖行当,一律实行“招拍挂”,以拍卖价格高者为取向,而置地质勘查工作特点、质量、资质与不顾,违背了地质工作规律,结果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和负面效果。出现了地勘单位普遍反映的“找矿人无法或很难取得探矿权”的问题,致使积极性受到很大伤害。这种状况若持续下去,很难实现有宏观影响的找矿成果。
(二)建议国土资源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全面检查关于《探矿权采矿权价款转增国家资本金管理办法》的执行情况。全面落实国家有关扶持政策,调动地勘单位积极性,增加地勘单位资本积累,促进地勘单位的改革和发展。
(三)建议国土资源部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矿政管理。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即中央政府代表所有者行使权力。但现在的事实是,这个体系是多元化的,谁都可以代表国家,哪怕是乡一级政府。这样就形成了政令不畅通、各行其是。不仅如此,有的地方政府既是所有者,又是出资者,还是管理者,甚至是矿业权的经营者;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由此产生了权力和利益的交融,一些地方政府垄断、经营矿业权的状况愈演愈烈,出现了政府行为与市场原则完全相悖的情况。
(四)建议国土资源部加快修改《矿产资源法》。在修改《矿产资源法》的过程中,应组织专门会议,认真听取地勘单位各级主要领导和专业技术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建议组织开展地质勘查立法工作,整治地质勘查环境,为地勘单位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和社会环境。排除各种干扰,减少社会成本,维护地勘单位的合法权益,以利于地质勘查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五)建议国土资源部对中央已出台的对地勘单位的各项扶持政策做一次全面检查,狠抓落实。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国有地勘单位的整体实力已经有所提高,干部职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均有所改善。但是目前大多数国有地勘单位资产规模较小、经营手段单一、设备陈旧落后、人才流失严重,底子薄、包袱重,中央出台的有关扶持政策在全国相当部分的地勘单位仍然没有落实,影响着队伍稳定,制约着生存发展。中央管理的地勘单位在这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特别是事业费增长机制、同城同类同资历离退休人员收入差距、职工住房、基础设施建设、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等问题面临的困难和压力更大,应引起高度重视。
希望中央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关于“加强中央管理的地质勘查队伍建设,提高矿产资源勘查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有关规定,尽快落实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离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社会保障政策。对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地质勘查单位,地方政府要按照当地统一政策,加快落实有关住房改革所需经费,解决职工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过多等问题。、、、对中央管理的煤炭、核工业、冶金、有色、武警黄金、化工、建材、盐业地质勘查单位,比照上述有关政策执行”的精神,协调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切实予以解决和落实,促进国有地勘单位和谐发展。
(六)建议国土资源部进一步加强在国家层面上的行业管理。国家对地勘单位的政策措施、地勘单位改革改制、地勘单位工资改革、地勘单位会计制度和核算制度、地勘单位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险、地勘单位职工货币分房、地勘单位基础设施建设等,国土资源部应该有话语权,并会同有关部门形成决策力。目前各地各行其是,不仅矛盾凸显,而且形成了中央的政策不落地,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七)建议国土资源部牵头制定“戴事业的帽子,走企业路子”的配套政策。当前“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是公认可行的过渡性政策。一方面,地勘单位一定要抓住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思想观念,继续深化内部改革,主动融入市场经济,增强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为将来在我国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后的生存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快建立矿产勘查资本市场和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矿业权市场。在这一过渡阶段,国土资源部应与国家工商、财政、税收、审计等部门会商,制定与“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相适应的配套政策措施,促进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
附件一:民意调查统计表
附件二:热点问题情况反馈

            中国矿业联合会地质勘查协会


二OO九年八月六日





抄报:中国矿业联合会

关于辽宁有色地质队工作环境及待遇 急!